鄉音|咱鎮巴的農家話

作為一個幹部,到農村工作,與老百姓接觸,說話最要緊。話說得好,人緣就好,討得大家的歡心,走到哪香到哪,人稱“吃得開”。若是不說話,或說不好話,則群眾說你“呆相”或“苕不嘰嘰的”,受人譏笑,遭人冷落,甚至找不到飯吃。

這一點,下過鄉的同志都有切身體會。

但話又說回來,人從娘肚子出來,有的嘴巴甜,天生會說話,有的嘴巴笨,天生不會說話。關鍵看你善不善於學。善學者,笨會變甜,不善學者,老本吃光,甜也會變笨。

其實,群眾是語言的寶庫,群眾中蘊藏著最豐富的語言。這話好像是毛主席他老人家說的,說到家了。

鄉音|咱鎮巴的農家話

有一次,我與幾個同志到一農戶家吃飯。家中大嫂有點“辣”,滿臉堆笑,能說會道。見到我們就撂出一句:“你們到我家,這是新媳婦上嬌——頭一回”。我們幾個大男人,說我們是新媳婦,有點戲謔,有點不服。我先懟一句:“我們以後是烏稍蛇進店——常(長)客”。見有人接招,大嫂更來勁了。煮茶辦飯,忙裡忙外,心情特好。正在我們談起農村工作不好搞時,大嫂又撂一句:“你們可別趕面棒吹火——一竅不通哦!”這又是向我們挑戰。幸虧有小李懟上了:“阿姨說的是我們七竅通了六竅啊!”引得阿姨和大夥兒哈哈大笑。我覺得這是證實他的話,沒能給我們掙回面子。就說:“我們在你和大夥兒幫助下會飛機上掛電壺——高水瓶(平)的”。就這樣,你一言,我一語,既混到飯吃,還把氣氛搞得特活躍。

這樣的歇後語,農村叫“攢言子”,多得很。那些會說的,隨口便答,現編現說,形象而通俗,把一個複雜的問題說得簡單明瞭。可有些歇後語是方言說的,不好記,只能揣摩。

鄉音|咱鎮巴的農家話

一天下午,村辦公室對門的張老漢急匆匆地找我,說自家兒媳跟婆婆鬧矛盾了,吵得兇,要我去調解一下。我想,從來都是清官難斷家務事,我去調解沒把握。但老漢執意要我去,只得走一遭。

到了家裡,但見婆婆高大威猛,媳婦小巧玲瓏。婆媳倆氣叉叉的,一個站著,一個坐著,你說我我說你,各不相讓。兒子則悶在灶角一聲不吭。見我們來了,氣氛緩和了些,給我們讓坐。我問了一下情況,也沒有多大的事,只是孫子上幼兒園了,是婆婆去伴讀,還是媳婦去伴讀。婆婆說自己去,媳婦出去打工掙錢;媳婦說自己去,隔代照顧效果不好。看來各有道理。我就問灶角的兒子的意見。誰知婆婆忙嘣出一句:“張書記,你別問他。你沒見‘龍配龍,鳳配鳳,塌鼻子配個嗡。’他兩個穿一條褲子,別問他。屁放不出一個。”我禁不住大笑,覺得這婆婆太能說了。數落兒子也一點不讓。各自說服不了誰,就讓我定奪。因我是當教師出身,對教育孩子有自己的觀點。就支持了媳婦的意見,由孩子的媽媽照看,這樣教育效果更好。就這樣,調解結束。

過後,我對婆婆的那句話還回味有加。“龍配龍,鳳配鳳,塌鼻子配個嗡。”這多形象,多深刻,把生活中的這一類現象概括得如此恰當,再沒有別的話來形容了。

於是我就把農村這些口頭禪、俗語隨時記下。

鄉音|咱鎮巴的農家話

又有天早晨,我出去查看莊稼長得好不好。看看頭頂,烏雲、白雲翻來覆去的,時而混在一起,時而各自走開。見地裡的男男女女、老漢老婆婆在除草。我就問今天天氣怎麼樣。一老漢觜快,說:“兩頭雲,中間曬死人。”我讓他解釋。他說:“我們這地方就是這樣。早晚起雲,中午就會大太陽。我們醒事起就這個樣。所以,張書記,你不要看天上有云,擔心下雨。其實中午是響晴天。別擔心。”果然那天中午沒下雨,是大太陽,農活照樣幹。後來我又蒐集了一些天氣的諺語,積累不少,在農村也能看雲識天氣了。

我剛到村的時候,村裡有一獨居男人老賈來訪。聽說此人有點文化,經常測字猜字,常常讓幹部下不來臺。他那天來訪我,聽說我是教師,也是來打打趣的。走進屋,寒暄了一陣兒,他就從衣兜裡掏出一張紙片,上寫一字:“戶”——讓我找一位利尿的藥。我琢磨了一會兒,覺得這裡邊一定有什麼機鋒。這“戶”字與藥是什麼關係?利尿是什麼藥呢?好在他沒讓我當場作答,而是第二天來討教。搞得我整晚沒睡著。聯繫到他是猜字專家,是不是個字謎?我又電話問村醫,什麼藥利尿。回答說“本地最數蘆根”。我一下子明白了,這藥肯定是蘆根。而“戶”字正是“蘆”之根。第二天,他來“討教”,果然答上了。就這樣,我們成了好朋友,時不時到他家走動,多次吃到他做的趕面。也經常猜字,講書,說故事,有趣得很。

鄉音|咱鎮巴的農家話

又有一天,我趕到村上,已是天黑了。還沒有吃晚飯,肚子餓得慌。正要出去買方便麵,被對門艾家看見了。他家正鬧騰騰的,人來人往。主人艾大哥出來把我拉住,硬讓進屋子。結果菜已上桌子。原來他家今天請人幫忙除草,有客呢。我被按在桌上,只好恭敬不如從命。就說:“我來了,多佔個股子,大夥兒就不夠吃了”結果女主人艾大嫂答一句“添人不添菜,只是加雙筷嘛。你又能佔大夥兒多少。快吃吧,餓了一天了。”我一聽,心裡特溫暖。這“添人不添菜,只是加雙筷”說得好,把簡單的道理說得既通俗又客氣又溫暖又得體。

住村兩年,我集攢了不少俗語、諺語、歇後語,還有謎語。這些口頭語精煉,好懂,話雖簡單,卻包含著深刻的道理,還充滿智慧。記得多了,會大大豐富語言,提高說話能力,在群眾大會上講話也就如魚得水了。

鄉音|咱鎮巴的農家話

當然,農村畢竟是農村,說話也有高低不同,雅俗有異。低俗的部分不少,不當的部分隨處可見。作為幹部要有鑑別能力。開會時,既要照著農村的話說,也要有新鮮的書面語。這樣,不單單是群眾影響自己,也要讓自己影響群眾。那就是發揮自己掌握政策、信息豐富的優勢,搞好宣傳,讓群眾接受新鮮的東西,提高他們,淨化他們。

這樣,既從群眾那裡學習說話,也能把自己的想法通過恰當的方式傳達給群眾,既能進得去,又能走得出,既做群眾的貼心人,又當他們的火炬手,兩相融合,相得益彰,群眾工作就做得風生水起,自己也得到了很好的鍛鍊。

撰稿:張坤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