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萬惡的舊社會,其實古代社會好時候多的很,看治世盛世何其多

說起古代人的生活水平,我們常說是“萬惡的舊社會”,好像那時候的人們都是吃不飽穿不暖,吃了很多苦受過很多罪的,當然,那時候的人們比起現在來說受到的勞累困苦會多一些,吃不飽穿不暖的現象也很多,但是我國曆史上有亂世的時候也有治世的時候,人們的生活有艱苦的時候也有安樂的時候,整體來說,每當遇到治世和盛世的時候,老百姓的生活還都是很安樂的,吃飽穿暖基本都是沒有問題的。那麼都在歷史上的哪些時候老百姓的生活溫飽無憂呢?說起來其實還挺多的,我們將上古時期到近現代的治世和盛世數一數,至少應該有如下這些時期:

都說萬惡的舊社會,其實古代社會好時候多的很,看治世盛世何其多

上古時代

堯舜盛世(堯、舜)

夏朝的少康中興(少康)

商朝的武丁中興(商王武丁)

西周的成康之治(周成王、周康王)

漢朝時期

西漢的文景之治(漢文帝劉恆、景帝劉啟)

漢武盛世(漢武帝劉徹)

昭宣中興(漢昭帝劉弗陵、漢宣帝劉詢)

東漢的光武中興(漢光武帝劉秀)

明章之治(漢明帝劉莊、章帝劉炟)

永元之隆(漢和帝劉肇)

都說萬惡的舊社會,其實古代社會好時候多的很,看治世盛世何其多

兩晉南北朝時期

西晉的太康之治(晉武帝司馬炎)

南朝宋元嘉之治(宋文帝劉義隆)

南朝齊永明之治(齊武帝蕭賾)

南朝梁天監之治(梁武帝蕭衍)

北魏的孝文中興(魏孝文帝元宏,原名拓跋宏)

隋唐時期

開皇之治(隋文帝楊堅)

貞觀之治(唐太宗李世民)

永徽武周之治(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則天,又稱貞觀遺風)

開元盛世(唐玄宗李隆基)

元和中興(唐憲宗李純)

大中中興(唐宣宗李忱)

都說萬惡的舊社會,其實古代社會好時候多的很,看治世盛世何其多

遼宋金元時期

北宋的鹹平之治(宋真宗趙恆)

仁宗之治(宋仁宗趙禎)

都說萬惡的舊社會,其實古代社會好時候多的很,看治世盛世何其多

南宋的乾淳之治(宋孝宗趙昚)

遼朝的景聖中興(遼景宗耶律賢、遼聖宗耶律隆緒)

金朝的大定之治(金世宗完顏雍)

明昌之治(金章宗完顏璟)

明清時期

明朝的洪武之治(明太祖朱元璋)

永樂盛世(明成祖朱棣)

仁宣之治(明仁宗朱高熾、宣宗朱瞻基)

都說萬惡的舊社會,其實古代社會好時候多的很,看治世盛世何其多

弘治中興(明孝宗朱佑樘)

萬曆中興(明神宗朱翊鈞)

清朝的康乾盛世(康熙帝玄燁、雍正帝胤禛、乾隆帝弘曆)

起碼在上述的這些歷史時期,老百姓的生活都是比較安居樂業的,吃飽穿暖基本都是沒有問題的,有些時候還能達到小康水平,特別是在文景之治、昭宣盛世、光武中興、明章之治、開皇之治,貞觀之治,永徽武周之治、開元盛世、永樂盛世,康乾盛世等時期,老百姓的生活都過得很好。

比如文景之治,歷史記載老百姓不愁吃喝,府庫的糧食由於陳年相積,倉庫都放不下而堆到了倉庫外面,放錢幣的倉庫裡由於錢幣常年不用,穿錢幣的繩子都漚爛了;開皇之治的糧食富裕程度就更誇張了,洛陽附近建了很多倉庫專門用來放糧食,每一個倉庫都可以放百萬斤,這些糧食一直吃到唐太宗時期,直到上世紀70年代的時候,洛陽附近的一個工地上發掘出了一個隋朝時期的倉庫,裡面仍然有幾十萬斤已經碳化的糧食。

都說萬惡的舊社會,其實古代社會好時候多的很,看治世盛世何其多

而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這一段時期,人們的生活都很富足,杜甫有詩說: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

都說萬惡的舊社會,其實古代社會好時候多的很,看治世盛世何其多

而康乾盛世則歷時近140年,是歷史上最長的盛世時期。

都說萬惡的舊社會,其實古代社會好時候多的很,看治世盛世何其多

雖然在盛世時期,也少不了有人餓肚子的情況,但是那並不是普遍現象,即便在當今盛世,那些好吃懶做的人也免不了會餓肚子,但通常只要一個人踏實肯幹,努力工作,解決吃飽穿暖的基本生活需求都是綽綽有餘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