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冰箱”——青铜冰鉴你见过吗?

青铜冰鉴,1977年出土于湖北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中,战国时的冰酒器。长76厘米,宽76厘米,高63.2厘米,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这样的“冰箱”——青铜冰鉴你见过吗?


鉴身的四面和四棱上,共有八个拱曲的龙形耳钮,钮尾均有小龙缠绕,又有两朵五瓣小花立于尾上。

外观新颖别致,奇特精美,冷热藏酒,功能兼备!双层的方形器皿,中有方壶,上有镂孔盖,鉴、壶之间可置冰,是我国最早的冰箱。

四足兽、八龙耳,八接檐,蟠螭纹、勾连云纹,异常精美!上置长柄铜勺。铸造技艺精湛,失蜡、镶嵌、镂雕、浮雕俱全。极具艺术珍藏价值!

这样的“冰箱”——青铜冰鉴你见过吗?


铜冰鉴,是件构思精巧,实用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的青铜酒器。它具备双层结构,鉴内套有一缶。鉴与缶的组合,还设有专门的机关。

铜冰鉴的方鉴底部安有弯形栓钩,正好插入缶足穿眼,把缶稳住。

其中一只栓钩还装有倒钩,栓钩插入后,倒钩即自动倒下卡紧,使缶不能摇动。

这样的“冰箱”——青铜冰鉴你见过吗?


这样一来,用铜冰鉴灌酒挹酒,就不需打开鉴盖,只要打开缶盖即可。用这种套和的结构,古人将美酒单独存放于缶内,鉴腹之内便可另藏玄机。

这样的“冰箱”——青铜冰鉴你见过吗?


夏天的时候,人们在青铜冰鉴的鉴和缶之间装上冰,从而使缶内的美酒变凉,做冰镇酒;到了冬天,青铜冰鉴也有用场,人们在鉴和缶之间改装温水,使壶内的美酒迅速增温,成为暖胃的热酒。可以说,青铜冰鉴在当时就是一个既可“制冷”又可“制热”的两用“冰箱”。

这样的“冰箱”——青铜冰鉴你见过吗?


据史料记载,中国发明食物保鲜的方法,在《诗经》中便有记载,说奴隶们冬日凿冰储藏,供贵族们夏季饮用。而古籍《周礼》记载“祭祀共冰鉴”。

“鉴”其实就是指和铜冰鉴形制相同的“古代冰箱”。更值得一提的是,铜冰鉴出土时,还带有长柄的铜勺,正是古人用来从冰鉴中舀酒的用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