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收藏知识纹饰篇之博古纹

博古纹是明清瓷器纹饰中常见的纹饰之一,博古纹由宋代《宣和博古图》一书而得名。此书编于北宋徽宗大观元年,成书于宣和五年之后,全书共三十卷。

瓷器收藏知识纹饰篇之博古纹

康熙 青花博古纹三足炉

,著录了宋徽宗宣和内府所藏商至唐代铜器839件。因集宋代所藏青铜器之大成故名博古。后来博古一词的含义有所扩大并加以引申,凡是在工艺品上装饰鼎、尊、彝、瓷瓶、玉件、书画、盆景等题材均称为博古,寓意清雅高洁。主要流行在明末和整个清代。

瓷器收藏知识纹饰篇之博古纹

雍正 青花博古杂宝纹太白罐

一般来说,明代有博古纹的瓷器较为少见,目前所见多为万历、崇祯时期民窑多见一些。纹饰多以花瓶,花架等为主,没有形成定型的纹样,绘画技法普遍不高。万历博古纹多为外销瓷,具有异域风情青花发色浓烈。崇祯民窑博古纹以青花瓶和罐类较为常见。

瓷器收藏知识纹饰篇之博古纹

康熙 青花博古图长颈蒜头瓶

清代瓷器中有博古纹的器物相对明代较多,几乎历代均有烧造,而且时代特征明显。顺治官窑没有博古纹题材,民窑器物画法不精,纹饰随意,没有定型,层次感稍差。康熙官窑博古纹讲究吉祥寓意,风格写实和写意并存,技法精湛。

瓷器收藏知识纹饰篇之博古纹

乾隆 青花博古图印泥盒

康熙民窑博古图舒展大方,错落有致,线条古拙有力,填色准确。雍正民窑的博古图较康熙更为舒展,绘画精细,少见绘画粗俗之物。乾隆官窑博古图构图集中,强调线条的运用,不及雍正细腻。

瓷器收藏知识纹饰篇之博古纹

康熙 青花冰梅开光博古纹罐

嘉庆时期的民窑博古图构图饱满,纹饰组合有创新,但是线条略生硬。道光官窑博古纹吉祥寓意极为明显。道光民窑博古纹构图混乱,缺少博古纹应有的清新自然之感。咸丰官窑博古纹绘画细腻,有舒朗俊秀之风,但纹饰所占面积较小。咸丰民窑博古纹构图杂乱,线条生硬,层次感不好。

瓷器收藏知识纹饰篇之博古纹

清晚期 青花博古纹盆

同治民窑博古纹精细和粗糙两种风格并存,构图多为通景式,开光博古较为少见。光绪官窑博古纹组合随意,布局不是很严谨,但纹饰的绘画较为工细。光绪民窑博古纹构图饱满,多与钟鼎文等组合在一起,线条流畅但色彩过渡变化不自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