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撿破爛」的四川億萬富翁,給重慶人民建了一個抗戰博物館

高曉松說:”這輩子就三個人說話我插不上,一個是我媽,一個是我的老闆馬雲,還有一個就是建川兄。“

樊建川,四川省人大常委會委員,建川博物館館長。如果一個人的經歷就是一份財富,那他是當之無愧的億萬富翁。下鄉當過知青,做過老師,而立之年成為宜賓市常務副市長,沒幾年就主動辭職;幹房地產,憑藉數十億身家進入福布斯;現在,“撿破爛”,開博物館。

“撿破爛”的四川億萬富翁,給重慶人民建了一個抗戰博物館

“億萬負翁”的“抗戰”

樊建川34歲時,一拍腦門兒主動辭去政府要職,所有人都不理解,他打趣說:“不得行,萬一我把持不住貪汙了啷個辦?”

投身房地產行業後,他所涉及的領域不斷擴大,憑藉身家居福布斯中國榜280位。

許是因為軍人家庭的出身,他開始專注收集各種跟中國抗戰相關的物品。他一有時間就去文玩市場“淘寶”,問朋友要、買。不滿足於國內,去到國外時,也細心留意相關物件。一旦去到哪個村子,他更高興!就是翻著個爛底兒的臉盆都能高興的拍照留念。他的珍藏物品上百萬件,他開起了私人博物館,這種穩賠不賺的事也讓他有了“樊哈兒”這個稱號。

他說:“中國十三億人,十二點五億都應該過自己平淡的正常生活,但應該有一部分人挺起脊樑,敲響警鐘,去做犧牲,我就想做一個敲鐘人。”

“撿破爛”的四川億萬富翁,給重慶人民建了一個抗戰博物館

“撿破爛”的四川億萬富翁,給重慶人民建了一個抗戰博物館

在樊建川看來,把博物館開到儘可能多的地方讓更多的人銘記這段有血有肉的歷史是他的責任,但現實操作起來的複雜程度難以想象。所以,到重慶開館他糾結了許久。

他找來同事、圈內好友來了個非正式會談。喝喝茶,擺擺龍門陣,有人說:重慶人豪爽,掏錢吃火鍋沒問題,掏5 0元看你8個館,別個恐怕不幹。

莫整,整不起來。

犟拐拐樊建川不依教,越多的人反對,他越覺得應該把館開到重慶去。在他看來,重慶是個因水而生的城市,碼頭文化佔據了其文化的半邊天。抗戰時期,重慶作為陪都,成為集大家之地,這個時候重慶的文化迅速積攢起來,歌舞團、話劇團、文學等等。直轄之後,城建、橋樑、道路變化非常大。但總的來說,市井文化依舊佔了重慶的很大一部分,陪都時期的文化沒有完全沉澱下來,民間文化就更顯得乏善可陳。“沒文化”這個標籤跟了重慶太久,巴人的後裔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生產,流傳千年,怎麼會完全沒有文化?“沒文化”的標籤應該被去掉。他想:他就是要做個範本。如果建川博物館能被重慶人民接受,那多好,也算得上是在一步步推進重慶的文化事業;讓外界都知道重慶原來也是一塊文化的國土,能長出為文化的參天大樹。

他還是決定,把博物館開在重慶。

“美食博主”的粉絲應援絕不拉稀擺帶

樊建川完全沒有包袱,建館時困了就在工地上鋪兩張報紙睡倆小時;他愛穿自制的文化衫,上書“精忠報國”;頻繁往返四川重慶之間,在高鐵站等車期間太累了,直接席地而坐,被網友們調侃一番後他自我檢討道,以後坐地上時絕不再脫鞋了……

因這一身俠氣和熱血收穫了大批粉絲,他們叫他:舵爺。

聽起來,像以前袍哥江湖裡的龍頭大爺。

舵爺把工作稱之為“做活路兒”。做“活路兒”的間隙,微博一定要發起——樊建川是個重度微博控。吃碗小面,外孫女兒來館裡“視察”工作,都要發微博。身為流量大V,樊建川微博的每日閱讀量都能上百萬,他時不時還會“翻牌”粉絲,進行粉絲互動。他邊翻自己的微博邊笑著說:“其實,我是一個美食博主。”

身為舵爺的粉絲,他們都有獨特的“應援”技巧——到館裡來當志願者。在網上看到博物館要開在重慶,有從南京來的學生,有在職飛行員……他們都來了,提起舵爺、見到舵爺時他們的眼裡都閃著光。

他們說,一個人可以為了民族,做到這樣極致,還有什麼理由不粉他?微博上,館還沒開,已經一片沸騰。

“撿破爛”的四川億萬富翁,給重慶人民建了一個抗戰博物館

“撿破爛”的四川億萬富翁,給重慶人民建了一個抗戰博物館

這座博物館“水”得很

重慶建川博物館由兵工署第一工廠舊址博物館、抗戰文物博物館、兵器發展史博物館、票證生活博物館、中醫藥文化博物館、重慶故事博物館、中國囍文化博物館和民間祈福文化博物館8個主題博物館構成。

所有展陳包括67件國家一級文物在內的各類文物藏品4萬餘件都是樊建川自己的收藏或是原本持有人自發捐贈而來。

和其他地方相比,重慶建川博物館是由抗戰時期兵工生產洞洞體改建而成。抗戰時期,漢陽兵工廠數千工人以這些山洞為車間進行生產,為前線提供槍支彈藥。因此,博物館在設計之時就本著“可逆性”的原則, 避免大動干戈,即便是拆除裝修之後,山洞仍然是抗戰時期原貌。而重慶的天氣、山洞的特殊構造,都讓這裡異常潮溼,樊建川說,在洞裡建博物館,這還是全國第一個。

“撿破爛”的四川億萬富翁,給重慶人民建了一個抗戰博物館

“撿破爛”的四川億萬富翁,給重慶人民建了一個抗戰博物館

“最好的溼度是70以下,這裡的溼度最高飆到99去了!”樊建川介紹說。因著潮溼的環境,他和團隊不得不在博物館裡擺上40餘臺抽溼機,每臺機器下面放著大大的水桶,每天都要抽幾十桶的水出來以保證館內文物的安全。

6月5日,重慶建川博物館“悄悄”開放——沒有對外宣傳,作為微博控樊建川連微博也忍著沒發。巧的是,有二十幾位舵爺的鐵桿粉慕名而來“撞見”了開館。

“沒宣傳,試運營期間還在監測各項情況嘛。嘿!我也不知道他們怎麼知道的,可能想來轉轉看看情況,就正好撞見開館,他們就提前進來參觀了。來的第一位遊客,我還送了他一本簽名書!”

6月18日,重慶建川博物館正式開館,這大概也是樊建川送給重慶的一份禮物。

進館映入眼簾的是樊建川寫下的館訓:“為了和平,收藏戰爭;為了未來,收藏教訓;為了安寧,收藏災難;為了傳承,收藏民俗。”

樊建川表示,另一個建川博物館聚落初步選址已經選好了,在重慶江津。他要把博物館繼續開下去,開100座。

他說,人生那麼短,但博物館卻可以活很久。

(文圖丨新浪重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