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著》的重點不是「躺著」,是趙泳鑫

《躺著》的重點不是“躺著”,是趙泳鑫

趙泳鑫第二張個人全創作專輯《躺著》的同名單曲已經由太合音樂正式發佈。對於這首歌曲,很容易就把注意力投放在歌名《躺著》上,畢竟,這詞彙具備強勢的認知慣性,曾經的“葛優躺”已然讓“躺著”的概念深入人心。不過,但凡依照慣性如此理解,那就完全偏離正軌,會對歌曲產生嚴重誤解。

如果認為《躺著》要傳達的信息就是消極閒適地“躺著”,那就搞錯了。趙泳鑫自主創作的這首歌曲要宣揚的思想其實是,可以有“躺著”的心態,即,放鬆,但更要有“站著”的行動,即,奮鬥。所以,這首歌曲完全不是消極頹廢的“廢曲”,而是標準的正能量“燃曲”。

這種誤會不止於歌曲內容,甚至在歌曲風格層面同樣存在。從直觀聽感來講,《躺著》充滿“電力”,但如果就此判定這是市面上普遍的EDM風格那就錯了。開場Intro部分清新的線性音色充滿Future Bass色彩,隨後進入的倍速Hi-hat又承載著Trap味道,但這首歌曲的具體發展並不屬於Future Bass或者Trap導向的。整體而言,《躺著》整體架構是基於Funk,或者具體說,Disco範式。具迷惑性的Future Bass或者Trap元素,只是對於整體架構的充實增彩。

鑑於以上內容以及風格方面的誤解,應當為趙泳鑫點贊。正是他頗為講究的創作,促使《躺著》這首歌曲突破了大眾的慣性認知,突顯出別樣特質。

所以我說,《躺著》的重點不是“躺著”,是趙泳鑫。

偶像歌手、男團成員,這兩枚標籤都不能完整定義趙泳鑫。根據此前專輯《Get Out》以及今番單曲《躺著》裡的表現判斷,他的定位應當是全能系音樂人,集合唱作跟製作等功能於一體。

《躺著》的重點不是“躺著”,是趙泳鑫

從時間線上來看,《躺著》可以看作是經歷《Get Out》整張專輯在風格,尤其是在電子音樂領域的摸索深耕後的全新突破。其中重點在於,趙泳鑫對於電子音樂的創作理解突破了狹隘EDM的侷限,進入到更廣義的層面,即,電子音樂不只是“舞池能量”,不只是被Pop Music或者Dance Music深度影響的EDM,而是迴歸到傳統層面的定義:電子音樂就是依靠電子樂器以及電子音色創造出的音樂。

這回合突破具備某種程度上的“科普”意義,至少《躺著》能夠告訴大眾,不要被EDM限制住認知,以及,想象力。

基於廣義電子音樂的概念,《躺著》將復古的Funk/Disco跟潮流的Future Bass、Trap進行融合,最終效果是復古動感節奏跟潮流舞池音色的完美搭配,在其中能夠感受到原始的能量感以及現代的律動感。所以,從風格創作層面來講,《躺著》裡涉及到一個重要的命題:如何開發復古元素的時尚感,以及,如何挖掘潮流元素的厚重感。對此,趙泳鑫已經找到了答案。

《躺著》的重點不是“躺著”,是趙泳鑫

當然,趙泳鑫的操作並非只是滿足技術需求,同時也是基於歌曲內容傳達的需求。

上文已經明示,《躺著》這首歌曲真正宣揚的不是“躺著”,而是,“站著”,所以需要突顯足夠的引導能量。由此,歌曲整體選擇舞動感強烈的Funk/Disco範式,同時,配搭具備舞池能量的Future Bass元素。其中最突顯的是強烈的底鼓Kick音色,充分觸發舞動的效果,促使這首歌曲完全是可以全程跟著舞動,甚至是,搖擺。

不過,重點還是趙泳鑫的演唱呈現,這算是歌曲最搖擺的部分。

《躺著》的重點不是“躺著”,是趙泳鑫

趙泳鑫對於自己的人聲處理講究,並沒有單純為貼合“電音”而過度對人聲進行處理,也就是出現跟諸多EDM歌曲那樣的機器聲效。他的選擇是完全保持真實聲線的音色,這種選擇是為配合歌曲整體復古Funk/Disco的風格,並且能夠真切傳達出“搖擺”的味道。唱法方面,Rap的影響明顯,並且是偏向於Melody Rap的那種,所以兼具搖擺動感跟精緻旋律感。另外,有幾處還存在即興的味道,比如在Bridge過門部分,“生命在於靜止。躺著,陽光斜著曬。躺著,腔調必須在。”這三句的呈現就非常出彩,既有Flow的特殊變化又有人聲樂器化的呈現,某種程度上來講,這部分就是歌曲中最高亮的“記憶點”,充分體現出趙泳鑫在演唱方面的良好創造力。

“我就躺著,就躺他一個翻天又地覆。”趙泳鑫特意創作出歌曲完成對“躺”態度的反諷,之所以如此,或許是因為他屬於“站著”的那類,對於創作充滿激情,對於未來充滿訴求。趙泳鑫就是正能量本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