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寶寶是怎麼帶的?帶孩子可不僅僅是穿衣吃飯的事

昨天,帶三歲半的大寶去吃快餐,剛找好位置安頓好寶寶,點好餐,準備開吃。突然,傳來呵斥聲:老爺子,別讓他吹了……沒錯,是呵斥聲,是一位爸爸發出的呵斥聲。商圈的肯德基店本來就很吵鬧,然而,這吵鬧聲並沒有掩蓋住那位爸爸的呵斥聲,具體聲音多大我無法去準確的形容,我只知道,大半個店裡的顧客都齊刷刷的望了過去。

你家寶寶是怎麼帶的?帶孩子可不僅僅是穿衣吃飯的事

再仔細打量:被呵斥者是一位衣衫襤褸的爺爺,帶著估計是孫子吧,看樣子不到三歲的小男孩,小男孩在吹哨子,吹的興致頗高(哨子是商場門口推銷英語輔導班的工作人員發的,也給我女兒發了一個)。而呵斥者是一位衣著靚麗,手裡正拿著手機翻看,類似“精英”的爸爸,帶著自己的兒子,大概六七歲的樣子吧。

爺爺去制止孫子了,可小男生估計是太喜歡那哨子了吧,又吹了一會……

你家寶寶是怎麼帶的?帶孩子可不僅僅是穿衣吃飯的事

但,我的內心是無法掩飾的五味雜陳,有想走上去跟那位爸爸理論一番的衝動。因為,帶孩子本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何況,那是一位六十多歲的爺爺,在帶一個不到三歲的小孩。

我想說:

公共場所,小男孩有吹哨子的權利;

你一個成年人跟一個不到三歲的小孩計較什麼?

你有什麼資格去教育別人家的孩子,別人只是吹了吹哨子而已;

你憑什麼這樣大聲呵斥一位老人和一位小孩。你自己都沒有尊老愛幼,怎麼教育你家孩子去尊老愛幼?

……

可是,我最終沒有發聲,向店裡所有顧客一樣,沒有發聲。

我擔心:我上去講道理的時候那位爸爸會跟我吵起來,或者大打出手(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太多了)。

我擔心:我上去理論我女兒會怎麼想,她年齡還小,可能會認為我是在跟別人吵架,可能會嚇哭。

你家寶寶是怎麼帶的?帶孩子可不僅僅是穿衣吃飯的事

回家後,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如果當時我女兒也吹了哨子呢?公共場所,有點秩序當然更好。可是,我自己馬上陷入了死循環:家以外的場合都屬於公共場所,公共場所要講秩序不能吹哨子的話;回家後也不能吹,樓上樓下的,哨子聲會擾民。那還生產哨子幹嘛?豈不是該滅絕。

如果那位爺爺不是衣著襤褸呢?還好,那位吹哨子的小男孩年齡還小,完全沉浸在吹哨子的樂趣中,如果他年齡稍稍大點,有了自己的內心世界,還被別人呵斥呢?

…………

你家寶寶是怎麼帶的?帶孩子可不僅僅是穿衣吃飯的事

不禁在想:帶孩子可不僅僅是穿衣吃飯的事,誰來帶最合適呢?無疑是爸爸、媽媽(爸爸媽媽要上班的話,自然是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最好),可並不是所有的爸爸媽媽都意識到這個問題:我們給予了寶寶生命,我們希望他健康成長,但我們更希望他的內心是健康的,是充滿陽光的、是自信善良的,是能夠給予愛的。

你家寶寶是怎麼帶的?帶孩子可不僅僅是穿衣吃飯的事

是的,作為爸爸媽媽,每天要為寶寶的物質幸福去打拼,每天要頂著各種壓力去處理各種事情。很多時候,因為實在無法兼顧,覺得能說的過去就行了,吃飽了,穿暖了,沒生病就好。承認,我自己做的也不是盡善盡美。但,我想:我們為人父母內心是不是應該掛著一隻“警鐘”,提醒我們自己時刻牢記: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不亞於身體健康,二者都重要,不要顧此失彼。那就請我們包容些,在帶孩子的時候多包容一點,注意我們自己的言行,是否會給寶寶帶來不好的影響,不要“坑娃”。別人家的孩子也是孩子,請不要隨便呵斥,當然,還有那位老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