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有的農莊不賺錢?

為什麼有的農莊不賺錢?

導言

很多開休閒農莊的莊主都是跨界人士,在其它行業積累的資源和成功,往往讓他們低估農莊運營的艱難。即使是那些在農業摸打滾爬多年的產業升級型莊主,面對新形式下的消費環境,往往也是捉襟見肘、窮於應付。

為什麼有的農莊不賺錢?

比如浙江某位農莊老闆:為何我明明這麼拼,恨不得自己去下地勞動,自己端盤子;明明為遊客考慮的這麼周到;明明做得那麼辛苦,最終的結果還是農莊依然沒人氣;甚至賠錢,股東、家人、員工還要怨聲載道。

也許花了500萬去投資農莊,最終卻敗在了一個定位上;花了高薪聘請職業經理人,卻忘了給他權限;有的農莊老闆為了開這個農莊,平時吃不好飯,從中午要忙到晚上;特別是農莊開業初期,老闆大事小事一肩挑,多數是被逼的。

為什麼農莊老闆累死累活,最終結果卻不是那麼理想呢?農莊運營不下去的原因究竟有哪些呢?當我們總結成功的休閒農莊時,發現成功因素普遍單一、簡單。但是,當我們總結失敗的休閒農莊時,原因卻是五花八門,甚至可以說有多少農莊就有多少失敗的原因。

1

主體不確定

為什麼有的農莊不賺錢?

在發展休閒農業過程中,許多人都糾結:農業園區究竟該如何定位?究竟該採用什麼主題?究竟哪種方式比較切合實際?有一家農莊,開始定位是做城市中高端人群商務休閒會所,先是做茶室、商務別墅、園林景觀等,效果一時不明顯之後又加做親子活動、釆摘與市民體育休閒。還是不行之後,又推出花海與垂釣棋牌房。

農莊主題定位不明確,改來改去,結果給消費者造成很大錯覺。同時想著改變也造成力量分散,特色越來越不明顯。

2

小事放不下

為什麼有的農莊不賺錢?

前面投資興辦的休閒農莊,尤其是以“家族企業”居多,這種做法初期會很有效。但問題也出在這裡,什麼事情都是老闆包辦了,能力差的員工的能力得不到提升,能力強的員工覺得沒有發揮的平臺不願意待,更談不上對自身業務素質的提高和團隊的打造了。

對於這種現象,有老闆會說手下沒有人才,員工沒有執行力,農莊地處偏遠找不到好管理人才。不跟著不放心。我曾經調研過一個農莊,在與老闆吃飯聊天的過程中,員工來請示了N次,期間接到過採購的電話、財務的電話之類的。問他為什麼不能讓手下的人處理,他很無奈地說,交給他們不放心。

一句不放心,帶來的結果自然就是事事都要請示,老闆離開半天就亂套。而老闆的精力有限,最終農莊管不好,員工也不爽。其實,社會在進步,競爭也在加劇,農莊老闆還事事不放手,什麼都要管,最終結果自然就是自己累個半死。“小事不放下”是老闆累的最大原因。

3

用人看親疏

為什麼有的農莊不賺錢?

農莊管理之亂,超出想象!

首先,莊主們大多是各界老闆、成功人士,多年來形成說一不二的強勢作風,可是,農莊裡的員工以農民居多,而農民還不是真正的職場人士,尚不具備抗壓能力。有時候,對農民來說,一根菸一杯酒就能解決大問題。

其次,對專業人士不信任,不懂裝懂,不能有效獲得專業人士的協助。

再次,大部分農莊,管理人員構成幾乎全是家族成員,在心態平衡、利益分配方面,長期矛盾重重,內耗嚴重。

我就調研過一家農莊,老闆把農莊經營全權交給自己小姨子來經營。這個小姨子是個典型的眼高手低,看什麼人都不順眼。她對農莊的經營管理能力非常一般,還不聽有經驗的農莊經理勸說,導致農莊有能力的人員大量流失,致使農莊經營不下去了。很多農莊老闆都是自己打拼起家,在農莊經營中都或多或少地用了自己家的親戚。用親戚本無可厚非,但應該“唯才是舉”,對自己家能力不行的親戚,不要“霸王硬上弓”,否則受損失的只有農莊自己。

“用人之短,天下無可用之人;用人之長,天下無可棄之人”。在用人方面,務必做到“人盡其才,才有所用。”要牢固樹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觀念,堅持德才兼備原則,把品德、知識、能力和業績作為衡量人才的主要標準,不惟學歷,不惟職稱,不惟資歷,不惟身份,不拘一格選人用人。

4

喜歡跟風跑

為什麼有的農莊不賺錢?

什麼好做做什麼,這本身沒有什麼問題。作為農莊老闆,今年流行什麼休閒娛樂活動,農莊餐飲賣什麼菜這是很常見的事情。但是壞就壞在很多農莊老闆將精力放在了“跟風”上面。比如,看到今年葡萄採摘很賺錢,好,立馬改種葡萄;今年流行釣龍蝦親子活動很火的,一拍腦袋也要複製釣龍蝦。誰知道等風一過,想當然的高人流也就沒有了。

在長沙望城區有一位農莊老闆就是典型的流行什麼做什麼,前幾年葡萄採摘賺錢利潤高,投了10多萬搞了5畝葡萄園。但是在他還沒等到掛果的時候,葡萄高價採摘就謝幕了。由於不懂生產技術,產量、質量都上不去,投資也收不回來,他只能又推倒重來。追著所謂的流行和風向,而不是研究市場,這個跟風不累死才怪!

5

貪大又求全

為什麼有的農莊不賺錢?

要麼,一味擴大生產規模,休閒度假、旅遊觀光只是可有可無的陪襯。結果,產品有了卻賣不動,或者被迫賤賣,深陷種植業、養殖業的泥淖,更別提通過文創打造品牌、提升農產品附加值了。

要麼,極盡花樣吸引人,名義上是農莊,其實和“農”幾乎不沾邊。在周邊休閒農莊配套不足、消費需求旺盛的情況下,倒也的確能吸引人來消費,可是,當大家新鮮勁過了呢?沒有產業支撐的農莊,始終玩的是花拳繡腿,疲於營銷。

6

股權配不當

為什麼有的農莊不賺錢?

由於資金問題和人脈關係問題,部分農莊選擇合夥經營。合夥人的選擇非常關鍵,如選擇不當,會後患無窮。當合夥生意剛起步或不好的時候,合夥人之間還不會有太大的矛盾。往往是合夥生意變大變好的時候,矛盾和衝突發生的概率會非常大。合夥人的關係和夫妻關係有些類似,多數時候是隻能“共苦”不能“同甘”的。

廣東有一位農莊老闆,和老婆的朋友一起合夥。他佔了7成的股份,老婆閨蜜佔了3成。誰知道在農莊建設的時候就出現了問題。合夥人認為花了太多錢,覺得不靠譜,要賠錢的。吵了好幾次,最後還讓農莊經理與員工都知道了。結果對方退股,這位農莊老闆自己扛,花了好大的力氣才穩定住農莊員工。

合夥人之間利益的制度安排非常關鍵。特別是對握有經營權的小股東,大股東要給予其利益上的制度安排。比如,隨著農莊生意的擴大,要適當提升小股東話語權,承認小股東的經營能力和業績,才能有效防止小股東因自己的貢獻和經營成果比例之間的倒掛,而心態失衡,做出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傷害合夥人利益的事情。農莊老闆不想最後這樣累死,最好謹慎選擇合夥人。

休閒農莊是個個性十足的產業,在這個業態裡有的是繽紛多姿、絢麗多彩。農莊老闆也已經成為了一種“高危職業”。特別是勞心勞力的農莊老闆,事情永遠都不會少。應該怎麼樣避免累死折騰死?所以是時候尋找一個適合現代農莊的管理模式了。

為什麼有的農莊不賺錢?

比如浙江某位農莊老闆:為何我明明這麼拼,恨不得自己去下地勞動,自己端盤子;明明為遊客考慮的這麼周到;明明做得那麼辛苦,最終的結果還是農莊依然沒人氣;甚至賠錢,股東、家人、員工還要怨聲載道。

也許花了500萬去投資農莊,最終卻敗在了一個定位上;花了高薪聘請職業經理人,卻忘了給他權限;有的農莊老闆為了開這個農莊,平時吃不好飯,從中午要忙到晚上;特別是農莊開業初期,老闆大事小事一肩挑,多數是被逼的。

為什麼農莊老闆累死累活,最終結果卻不是那麼理想呢?農莊運營不下去的原因究竟有哪些呢?當我們總結成功的休閒農莊時,發現成功因素普遍單一、簡單。但是,當我們總結失敗的休閒農莊時,原因卻是五花八門,甚至可以說有多少農莊就有多少失敗的原因。

1

主體不確定

為什麼有的農莊不賺錢?

在發展休閒農業過程中,許多人都糾結:農業園區究竟該如何定位?究竟該採用什麼主題?究竟哪種方式比較切合實際?有一家農莊,開始定位是做城市中高端人群商務休閒會所,先是做茶室、商務別墅、園林景觀等,效果一時不明顯之後又加做親子活動、釆摘與市民體育休閒。還是不行之後,又推出花海與垂釣棋牌房。

農莊主題定位不明確,改來改去,結果給消費者造成很大錯覺。同時想著改變也造成力量分散,特色越來越不明顯。

2

小事放不下

為什麼有的農莊不賺錢?

前面投資興辦的休閒農莊,尤其是以“家族企業”居多,這種做法初期會很有效。但問題也出在這裡,什麼事情都是老闆包辦了,能力差的員工的能力得不到提升,能力強的員工覺得沒有發揮的平臺不願意待,更談不上對自身業務素質的提高和團隊的打造了。

對於這種現象,有老闆會說手下沒有人才,員工沒有執行力,農莊地處偏遠找不到好管理人才。不跟著不放心。我曾經調研過一個農莊,在與老闆吃飯聊天的過程中,員工來請示了N次,期間接到過採購的電話、財務的電話之類的。問他為什麼不能讓手下的人處理,他很無奈地說,交給他們不放心。

一句不放心,帶來的結果自然就是事事都要請示,老闆離開半天就亂套。而老闆的精力有限,最終農莊管不好,員工也不爽。其實,社會在進步,競爭也在加劇,農莊老闆還事事不放手,什麼都要管,最終結果自然就是自己累個半死。“小事不放下”是老闆累的最大原因。

3

用人看親疏

為什麼有的農莊不賺錢?

農莊管理之亂,超出想象!

首先,莊主們大多是各界老闆、成功人士,多年來形成說一不二的強勢作風,可是,農莊裡的員工以農民居多,而農民還不是真正的職場人士,尚不具備抗壓能力。有時候,對農民來說,一根菸一杯酒就能解決大問題。

其次,對專業人士不信任,不懂裝懂,不能有效獲得專業人士的協助。

再次,大部分農莊,管理人員構成幾乎全是家族成員,在心態平衡、利益分配方面,長期矛盾重重,內耗嚴重。

我就調研過一家農莊,老闆把農莊經營全權交給自己小姨子來經營。這個小姨子是個典型的眼高手低,看什麼人都不順眼。她對農莊的經營管理能力非常一般,還不聽有經驗的農莊經理勸說,導致農莊有能力的人員大量流失,致使農莊經營不下去了。很多農莊老闆都是自己打拼起家,在農莊經營中都或多或少地用了自己家的親戚。用親戚本無可厚非,但應該“唯才是舉”,對自己家能力不行的親戚,不要“霸王硬上弓”,否則受損失的只有農莊自己。

“用人之短,天下無可用之人;用人之長,天下無可棄之人”。在用人方面,務必做到“人盡其才,才有所用。”要牢固樹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觀念,堅持德才兼備原則,把品德、知識、能力和業績作為衡量人才的主要標準,不惟學歷,不惟職稱,不惟資歷,不惟身份,不拘一格選人用人。

4

喜歡跟風跑

為什麼有的農莊不賺錢?

什麼好做做什麼,這本身沒有什麼問題。作為農莊老闆,今年流行什麼休閒娛樂活動,農莊餐飲賣什麼菜這是很常見的事情。但是壞就壞在很多農莊老闆將精力放在了“跟風”上面。比如,看到今年葡萄採摘很賺錢,好,立馬改種葡萄;今年流行釣龍蝦親子活動很火的,一拍腦袋也要複製釣龍蝦。誰知道等風一過,想當然的高人流也就沒有了。

在長沙望城區有一位農莊老闆就是典型的流行什麼做什麼,前幾年葡萄採摘賺錢利潤高,投了10多萬搞了5畝葡萄園。但是在他還沒等到掛果的時候,葡萄高價採摘就謝幕了。由於不懂生產技術,產量、質量都上不去,投資也收不回來,他只能又推倒重來。追著所謂的流行和風向,而不是研究市場,這個跟風不累死才怪!

5

貪大又求全

為什麼有的農莊不賺錢?

要麼,一味擴大生產規模,休閒度假、旅遊觀光只是可有可無的陪襯。結果,產品有了卻賣不動,或者被迫賤賣,深陷種植業、養殖業的泥淖,更別提通過文創打造品牌、提升農產品附加值了。

要麼,極盡花樣吸引人,名義上是農莊,其實和“農”幾乎不沾邊。在周邊休閒農莊配套不足、消費需求旺盛的情況下,倒也的確能吸引人來消費,可是,當大家新鮮勁過了呢?沒有產業支撐的農莊,始終玩的是花拳繡腿,疲於營銷。

6

股權配不當

為什麼有的農莊不賺錢?

由於資金問題和人脈關係問題,部分農莊選擇合夥經營。合夥人的選擇非常關鍵,如選擇不當,會後患無窮。當合夥生意剛起步或不好的時候,合夥人之間還不會有太大的矛盾。往往是合夥生意變大變好的時候,矛盾和衝突發生的概率會非常大。合夥人的關係和夫妻關係有些類似,多數時候是隻能“共苦”不能“同甘”的。

廣東有一位農莊老闆,和老婆的朋友一起合夥。他佔了7成的股份,老婆閨蜜佔了3成。誰知道在農莊建設的時候就出現了問題。合夥人認為花了太多錢,覺得不靠譜,要賠錢的。吵了好幾次,最後還讓農莊經理與員工都知道了。結果對方退股,這位農莊老闆自己扛,花了好大的力氣才穩定住農莊員工。

合夥人之間利益的制度安排非常關鍵。特別是對握有經營權的小股東,大股東要給予其利益上的制度安排。比如,隨著農莊生意的擴大,要適當提升小股東話語權,承認小股東的經營能力和業績,才能有效防止小股東因自己的貢獻和經營成果比例之間的倒掛,而心態失衡,做出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傷害合夥人利益的事情。農莊老闆不想最後這樣累死,最好謹慎選擇合夥人。

休閒農莊是個個性十足的產業,在這個業態裡有的是繽紛多姿、絢麗多彩。農莊老闆也已經成為了一種“高危職業”。特別是勞心勞力的農莊老闆,事情永遠都不會少。應該怎麼樣避免累死折騰死?所以是時候尋找一個適合現代農莊的管理模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