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企職工,月工資4000,值不值得幹下去?

不能點兩贊


還是換一換吧,國企並不代表什麼,現實生活才更重要! 曾經的國企是身份的象徵,因為在編,有成為政府人員的可能,而且待遇好包吃包住有分房。



而如今國企的待遇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如果,每月只有4000元的工資,一個人生活還可以,要是成了家有了孩子就不夠用了,你的買房子吧?你的養老婆和孩子吧?你還得考慮孩子的教育自己未來的養老問題吧?這樣的工資夠嗎?

現在在國企工作,前提是你家底子很厚,人脈夠硬!這樣在國企工作還可以,如果不是的話,那麼,還是考慮換家工資更高的公司吧,畢竟,你還有一家老小要照顧。而且,現在的國企工作真的不怎麼樣,沒有突破口一生就像一條直線,穩定不變。這樣的日子你想要嗎?
歡迎關注自媒體【讀聞世界】,更多所讀所聞的未解之謎,人文見解等你來分享。總有一篇富有建設性的新主張能夠令你醒目。


讀聞世界


一個國企職工,月工資4000元,值不值得幹下去

很多人都羨慕在國企上班,工作穩定,福利好,鐵飯碗,然而大多數職工薪酬都在4000元左右。現在社會大部分企業放眼望去,剛入職的員工薪資都在4千元或以上,所以在國企工作月入4千元,我個人覺得不應該留在國企工作。

【1】國企等於溫水煮青蛙,工作單一,枯燥乏味

工作相對穩定,工作性質比較簡單,多數是一些常規性的工作,國企規章制度比較完善,條條框框比較多,員工只要按照企業的設定去工作就可以,沒有挑戰性,按部就班的工作。

人就容易產生惰性,思維就侷限了。

在國企業上班的人,工作相對穩定,女性工作者大部分要兼顧家庭,在國企上班,時間穩定,可以讓女性有更多的時間去照顧家庭。而男性多數是家庭收入主力軍,在國企薪資不高,職位晉升機會小,不利於男性個人事業發展。

【2】工作分等級,工作內容決定工資高低

國企工作,部門層層遞進,每個人各司其職,工作也分三六九等,職位的工作內容、職位的高低也決定薪資的高低,入職4千月薪,3個月後,3年後你的工作內容沒有變動,職位沒有變動,那麼你的工資就還是4千,因為在國企工作,你工作內容、職位決定你的薪資。

人的工作經驗是伴隨著的工作年限而不斷提升,然而國企工作內容固定,沒有多餘的突破,個人價值難以體現出來。

【3】人際關係比能力更重要

在國企上班,為人處事非常重要,有人說在國企要先會做人後做事。好的人際關係能使你工作如虎添翼…畢竟國企幾十年的企業制度造就這樣的工作氛圍,是體制的問題,一時半會也沒有辦法改變,這樣就算是能力很好,但是站錯隊或者得罪那個領導,那麼你便如履薄冰,這個是潛規則,大家都明瞭的事情。所以國企工作看起來是份很體面的工作,但是深入分析後也不是大家就業的最好選擇!

所以職場中的你還會追求一份月薪4千的國企工作嗎?


我是職場達人“萍行職場”,感謝你的關注,升職加薪有套路!

萍行職場


首席投資官評論員王天天:

首先天天想說,無論從哪裡辭職,都是一個需要慎重考慮的事情,國企尤甚。

人總會厭倦一成不變的生活,隨著社會的發展慾望也在增加,不滿足於現狀是很正常的現象。


如果想要做出改變,尋找更好更理想的生活首先要看清楚自己目前的形勢。

首先,限制你生活進步的真的是這份工作嗎?

現在來看,答案並不是,暫不提孩子老人的事情,上六天休兩天,朝九晚五八小時制,如果想要賺更多的錢,你已經有了足夠的空閒時間去尋找機會。並且開始一份兼職或者事業,比如兼職滴滴司機,在自媒體平臺上慢慢積攢粉絲增加收益,在自身人脈圈中尋找商機,籌資開一家自己的小店,考一門技術證書,當時機真正成熟時,當目前的工作成為新事業的牽絆時,再考慮辭職。

仔細考慮一下的話,就算現在辭職,打破了所厭倦的國企生活,你的生活就會真的好起來嗎,並不會。

而且,國企4000的工資,在沒有房貸的情況下,基本上可以頂上外邊6000-8000的工資了,對於國企各種穩定的補貼,年終的福利,綜合來說你目前4000的收入並不算是低收入人群了。

換句話說,即使跳槽到外邊,工資1w,沒有了體制內的各方面保障,你的經濟條件並不會比現在更強,加上巨大的工作壓力,競爭環境,對家庭也是一個不小的影響。


目前認真做好國企的工作,在閒暇時間時尋求更多的機會,在有一定積累時學會理財與投資,別忘了認真陪伴家人,慢慢來,人至中年,急不得。


首席投資官


這位兄弟好,我也在國企工作,跟你情況差不多,但更慘的是我在北京。

2016年我陷入了人生的迷茫期,感覺未來無力,然而經過一年的努力,逐漸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希望能跟你分享幫你度過困難期。

1. 業餘時間發力

要知道,我們在國企最大的優勢是自由和時間。如果我們在私企工作,時間是被壓榨的,自由是被限制的,在私企週末也有可能一個電話催你拼命幹活。

我們要充分利用國企的充足時間,建議哥們個人實力不強時,切莫隨意辭職。我們在國企工作,要善於利用業餘時間發展第二個職業。下班後的時間,充分運營自己。

2016年4月份,伴隨著迷茫與壓力,我開始每天寫作。由於國企,我一般下午5點便可下班,這樣晚上的時光我可以充分打磨第二技能。

每天下班回家後,我花近2個小時寫作,1個半小時看書,然後每天堅持打磨。好好經營我們的業餘時間,隨著時間的累計有可能第二職業要遠勝於你本職。

就如你說的,我們的業餘時間沒人管我們幹啥,那我們可以充分去打磨自己。


2. 守住初心,堅持下去

業餘時間,我們選擇了一個業餘愛好,但記得別太急於求成,要守住本心踏實前進。

就比如我寫作了5個月,每天擠時間提升自己,然而並未看到太多金錢湧入。然後就在2016年9月末,我收到了一個線上微課的邀請,然而那一個小時的分享就有幾千元收入。

所以,當選擇了一個提升的技能時,要潛心打磨,切莫患得患失。要總結技能提升的數據變化,從而快速迭代。

如今,通過近一年的寫作,我出版了書籍、線下培訓、線上微課等,而這部分的收入遠遠大於本職工作。

所以,要找到對的方向不斷堅持。


總之,我們要善於利用國企優勢,在技能不強大時謹慎辭職。充分利用業餘時間打造第二職業,潛心鑽研守住本心,相信未來會持續蓄能。

我是職場達人哈默,一起探討職場那些兒事!


哈默


不給雞湯,只說乾貨。

在轉型和發展的過程中,我們通常會犯兩種錯誤:一種是天天糾結、焦慮,對現狀不滿可是又擔心風險,最終困於一隅、躊躇不前,另一種則是高估自我,魯莽行事,頭腦發熱就裸辭去跳槽甚至轉行,結果很可能是出師不利、進退兩難。

比如我一個大學同學,昨天打電話給我說,他從縣城的體制內單位裸辭了,跑去了上海,結果現在還沒找到工作,太高估自己了,搞得現在很被動。新工作找不到,舊單位又回不去了。

題主這種則相反,天天糾結,卻很少有切實的行動。

這兩者在本質上都是想要一步到位地實現重大的轉變。

可是,職業發展中急切而重大的轉變往往是難以實現的,最科學、靠譜且穩妥的方式就是實驗性嘗試,漸進式發展,具體來說呢,包括:

1.跨出第一步

要知道自己真正想要幹什麼,能夠成為什麼樣的人,唯一的辦法就是走出第一步,去嘗試、去體驗、去想方設法努力接觸這個領域或者方向的人群。只停留在原地擔憂、焦慮是永遠都無法改變的。

你可以看看自己是否有感興趣的,且有前途的工作,然後嘗試著去做。

2.漸進、小幅度變化

當我們在做出重大決策之前,可以用漸進的方式,小幅度地嘗試一些新的活動,看看自己是否真正喜歡,能否逐漸變得擅長。不要想著一下就實現重大轉變,那不切實際,而且一旦遭遇挫折,很容易就使我們變得沮喪,反倒失去了前行的動力。

3.利用兼職和外包

利用兼職和外包可以想方設法可以讓我們付出更少的成本和代價創造更多的機會,比如我們可以利用業餘時間或週末去嘗試和體驗,另外,現在很多臨時性的任務、外包或者第二職業,完全可以把握和利用好這些機會。

利用好這些機會,一方面可以增進我們對於它們的瞭解與認知,另一方面,本身就有利於提升我們的知識和技能,完善履歷,積攢相關經驗,自然是有助於我們順利實現過渡和突破。

比如《明朝那些事兒》的作者當年明月,學的是法律,職業曾經是海關公務員,不過是在工作之餘兼著寫書,結果竟然寫成了超級暢銷書。《三體》作者劉慈欣是另一個很好的例子,水電工程系畢業的計算機工程師,愣是在正職工程師的業餘進行寫作,完成《三體》的創作。


馮起升


隨著我國經濟浪潮的不斷翻滾,以前的那些國企,鐵飯碗漸漸的已經不是職場人追求目標了,一個國企職工,月工資4000元,值不值得幹下去?要取決於你自己的心態,要看你的目標什麼?是否為此做好準備?

筆者身邊就有這樣的例子,兩位985.211畢業的“高材生”,經過5輪篩選,最終進入到一家國企單位,月薪8K起,按道理來說,這已經是很多人的理想工作了,可三個月之後,這兩位“高材生”分分辭職了,原因是他們覺得自己是在浪費生命,工作毫無挑戰性。所以一份工作的好與壞根本沒有定論,而是要看這份工作是否適合自己。

樓主工作在國企,收入4000,也許工作比較輕鬆,也比較穩定。但是,樓主考慮到了自己的未來在哪裡?收入低,混子日,沒前途。很明顯這樣一份工作已經不再適合樓主了,值不值得幹下去其實樓主比任何人都清楚。筆者到是覺得,與其在這個問題上糾結,不如為自己的未來開始做準備:

1、明確目標

問問自己,想做什麼職業?什麼崗位?你的理想收入是怎樣的?什麼?你還沒想好?那還談什麼值不值得幹下去?

2、分析市場

確定了目標之後,還要了解自己與目標的差距,以你在國企的工作強度和時間,在業餘時間裡給自己充電,學習。分析市場上的情況,相信只要你願意努力往前走,就一定能達到目標。

3、制定計劃

工作的計劃。學習的計劃。還有自己職業生涯的計劃。建議樓主可以找個專業獵頭聊一聊。獵頭一般給到的建議會比較專業。

總結:一句老話送給樓主,千萬不可吊死在一個樹上。最後祝樓主成功!


無憂精英網


作為一個曾經的國企人,我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國企員工辭職,一般情況下有兩個原因,一是為了銀子,二是為了位子。一般來說,辭職者以管理和技術崗位居多,因為無論走到哪裡,都會有碗飯吃。而一線工人鮮有辭職,原因嘛,不言自喻。



針對你的情況:四班三運轉,幹六歇二,上班輕鬆,空閒時間很多。雖然年收入不算很高(六萬元),但是我建議你慎重考慮辭職,這是因為。

第一,外面有風險,辭職需謹慎。你說的很對,國企比較安逸,沒什麼壓力,人在國企裡面,就好比溫水煮青蛙,慢慢就沒有了熱情和理想。但是,從另一個角度想,這種安逸未嘗不是一種保障。如果你離開了體制內的保障,是不是已經具有了接受挑戰的思想準備。如果進入私企,那你必須知道,私企工作壓力比較大,人員流動性也很大,你是不是具有可以保證自己一生無憂的技術或能力,如果沒有,趁早打消辭職的念頭!



第二,不辭職,照樣可以有所作為。其實想掙錢,沒有必要非走辭職這一條路。你題中說了,空閒時間很多,且有一部車,那你完全可以下班休息時間掙點外快,比如跑一跑滴滴什麼的,只要你不怕辛苦,一個月補貼家庭三四千元還是可以實現的。或者,再重拾老本行,開一個鮮花店,抑或是做點別的買賣,哪怕是大街上擺攤賣賣襪子,一個月也得收入幾千元啊。雜七雜八加在一起,基本就實現了你年收入十五萬的目標!何必冒風險非要辭職呢!



第三,如果辭職,一定要有把握,不可輕率行事。如果實在厭倦了國企上班的生活,堅決想辭職的話,也不要草率行事。如果打算做生意,一定要仔細考察市場,做好市場策劃,不要投資太多,以免血本無歸。如果是去私企或外企打工,一定要談好了接收單位,工資要符合自己的預期,並詳細瞭解一下公司的文化和人員流動性,確保心中有數才能離開體制。



閱後如果喜歡,不要忘記點擊右上角“關注”。這樣。就可以每天第一時間免費獲取本頭條號分享的管理知識啦😄

分享是一種快樂,關注是一種美德!歡迎大家關注、交流、轉發!謝謝大家😊


管理那點事


國企已經改制,現在很多人都不會進國企了!

對於你來說,如果現在是這樣,那麼5年後,10年後呢?是什麼樣?工資是不是漲幅很大?足夠支撐你兩個孩子的花費嗎?足夠讓你家生活無憂,可以很輕鬆嗎?因此考慮到這些,可以給你如下建議!

你需要考慮的地方

1、你的工作內容是否可能被替代!

如果你的工作內容是能被替代的,相信我,你不要給自己報太大幻想。未來的10年人工智能發展是極其迅速的。看你說的是倒班的工作,還是在一家鋼鐵廠,你應該有危機感才對!

2、你是合同工還是國企體制內的?

如果是合同工,那麼你走吧,這裡不適合你,合同工最沒有保障的。說辭退就辭退,沒有任何理由!

如果你是體制內的,目前相對穩定一點。但是僅僅是目前而已,社會發展太快了,你可以上網上搜一下,現在清華北大招聘都是合同工了,別說國企了,以後一定會改變。所以,你目前可以不著急,但是過個5年10年的,再辭職嗎?那會還能找到工作嗎?這是你要思考的!

3、你的發展如何

如果在這個單位,你的工作非常清閒,那麼你自己的職業發展是什麼?是混年頭嗎?還是接下來5年10年有奔頭,如果是後者,那麼就當我沒說。如果是前者,那麼沒什麼意義,勸你早些日子離開。因為你也不小了,越往後,年紀越大,可選擇餘地太小了。

所以,綜上考慮,你應該知道怎麼做決定了!


老王偵查記


我也是國企,和題主不同的是,我是建築國企,相比較而言,建築雖苦,但至少工資不至於這麼低,我剛畢業一個月就有4000,而我已經辭職了。

在我來工作之前,父母是萬般反對,他們體會過工地的苦,可是當時的我沒得選。如今我提出要走,卻也遭到反對。

我媽語重心長地跟我說:"國企可沒這麼好進,你現在多穩定,至少一個月幾千塊工資少不了你,出來就不一定了"

在父母的觀念裡,穩定就是好的,安安心心待在一個地方,一輩子做同一件事,在一個行業裡混到老,這是最理想的生活。

可是反對我來的是她,反對我走的也是她,我明白她是怕我出來後找不到更好的工作,可我不出來試試怎麼知道能不能?

她不知道學不到東西的我內心有多煎熬,不知道拿著混來的工資的我有多羞恥,更加不知道外面繽紛的世界相較於工地的單調對我有多麼大的吸引力。

她只是在表達情緒,她只是怕,怕我失去唯一的倚仗,怕我經受不住社會的挫折。

可相比較而言,我更願意去爬荊棘遍野的山坡,因為於我而言,受苦是讓人成長最快的方式,我需要跳出舒適區來逼自己成長

圖片發自簡書App

03

工作半年以來,無數人都在給我強調一個字:熬!熬什麼呢?熬經驗,熬資歷,熬人脈。

而熬這個字,就是意味著用時間去換去你所需的東西,時間越長,獲取的東西越多,日子也就越舒服。

在他們的觀點裡,成功不是自己拼命進步取得的結果,而是有一條確定的路,彷彿升級打怪般,到了哪一級就拿什麼東西。

從來沒人告訴過我,你需要不斷地學習去充實自己的人生,去追求自己喜歡的、自己覺得有意義的事情,你需要靠著自己的能力和認知水平來取得你想要的東西。

父母這輩人的思想,還停留在那個單位分房,工廠職工就是鐵飯碗的年代,那個年代沒有多少選擇,穩定就是最好的辦法。

可世界變化太快,快到還沒反應過來了,世界就自己把你拋在腦後,它也正一步步逼你學習新的東西

不說遠的,十年前你能想象會有智能手機的存在嗎?能想象到人們出門不帶錢,全靠移動支付嗎?

三年前你能想象遍地共享單車嗎?你能想象到很多普通人靠著自媒體的風口賺的盆滿缽滿嗎?

未來的不確定性那麼大,誰能確定你所從事的職業未來會怎樣?

16年富士康大規模引進機器人致使裁員6萬人,寧波慈溪飯店開始用機器人代替服務員,掃地機器人、無人超市,還有支付寶剛推出的車牌付,這些無不在試圖用機器代替簡單勞動力。

倘若固守城池,一心圖穩定,若干年後,等你中年危機到來之時,你的職業成為了下一個被機器人取代的職業,那時你怎麼辦?


國企的好處在於穩,壞處在於太穩了",哪怕我的工作機器人取代不了,但在這種溫水煮青蛙的環境中,僅有的一點鬥志也會被消磨殆盡。

之前和朋友聊天,朋友說:"人要和自己比,每天看到自己的進步,一天天變得越來越好,知道每一天過得充實,這就夠了"。

雖說頗有點王陽明心學的味道,但實在不夠,人和人之間無時無刻不存在競爭,既然不想輸,就得逼著自己加快成長的步伐。

當然,更多時候,我們是在追趕時間,哪怕跑不過時間,也不想主動放棄,待在原地,等待歲月將自己摧殘。

別在該努力的時候選擇安逸,也別在本可以改變的時候選擇穩定。


請叫我小小蘇


作為一名在一家電力行業的國企待了六年的“老員工”,我來好好問答這個問題。國企是很多人羨慕的地方,也是很多人吐槽的地方,國企就像一座“圍城”,有些進來的人想出去,而有些外面的人想卻進來。國企工作工資4000千,值不值得待?



以自己為例:2012年進入國企,臨時工身份,當時工資1500,福利有一些但是很少。工作很輕鬆,一個月上15天班,休息15天!很迷茫,這或許是很多人吐槽國企的地方,猶如溫水煮青蛙。但是我不同,因為時間多,我下班就做兼職,擺攤、水果批發、服裝批發、開網店樣樣都幹過!一個月下來收入2000多,超過工資。後來到2013年,企業加了點工資,到了2000元每月,這工資一直保持到2015年才有了機會獲得轉正,目前扣除五險一金以後有4500元保底,不算加班和獎金,公司每年考核一次,升一個崗位加450元一個月。以前經常被身邊的朋友嘲笑,大學畢業領個1500的工資,但是咬咬牙挺過來了,現在身邊的朋友也沒人說了。



總結:國企工作待遇算是穩定的,也許工資不算高,但是福利確實挺多的,交通補貼、生活補貼、過節補貼、季度獎金、年終獎等等,一個月平均下來待遇也不少。當然如果你有足夠的能力和魄力,我希望出去闖也是不錯的選擇!去私企打拼或者創業或許對個人來說更公平!機會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