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四大南藥是什麼?

samsunchen


同一種中藥材因生長地域和氣候不同,其成分、含量有差異,故自古以來就有“北藥”,南藥”之分。“南藥”是指長江以南,南嶺以北地區所產的地道藥材。在眾多南藥中,檳榔、益智、砂仁、巴戟被稱為四大南藥。

一、檳榔

【來源】棕櫚科植物檳榔Areca catechu L.的乾燥成熟種子。春末至秋初採收成熟果實,用水煮後,乾燥,除去果皮,取出種子,乾燥。

【性味功能】苦、辛,溫。歸胃、大腸經。殺蟲,消積,行氣,利水,截瘧。用於絛蟲病、蛔蟲病、薑片蟲病,蟲積腹痛,積滯瀉痢,裡急後重,水腫腳氣,瘧疾。

【禁忌】脾虛便溏,氣虛下陷者忌用;孕婦慎用

【古方介紹】四磨湯(出處《濟生方》)由人參、檳榔、沉香、烏藥組成。破滯降逆,補氣扶正。治七情傷感,上氣喘息,胸膈滿悶,不思飲食。

【藥師話藥史】

據史書記載,秦王嬴政在邯鄲淪為人質時,曾與阿房女相識相知相戀。秦軍在行軍中遇瘟疫,阿房女贈予一嶺南防治瘟疫的藥材,秦軍瘟疫很快就解除了,嬴政萬分感激。秦王嬴政最終完成了統一大業,遂立阿房女為妃。阿房女當時帶去的防治瘟疫的藥材,即是檳榔。嗣後,嶺南各家婚嫁時,男女雙方都會以檳榔作為定親的信物,其中沿襲至今的黎族“放檳榔”婚俗,也淵源於此。

海南人一直把檳榔作為上等禮品,認為“親客來往非檳榔不為禮”。800多年前,貶居海南島的蘇東坡描繪黎家少女口含檳榔頭插茉莉花的情景。可見海南人愛檳榔、種檳榔、吃檳榔的風俗一直被人們傳為佳話,廣為流傳。

現代研究,檳榔不宜長期服用,未納入藥食同源目錄。

二、益智

【來源】姜科植物益智Alpinia oxyphylla Miq.的果實。分佈於廣東和海南,福建、廣西、雲南亦有栽培。具有溫脾止瀉攝涎,暖腎縮尿固精之功效。

【性味功能】味辛,性溫。歸脾、腎經。溫脾止瀉攝涎,暖腎縮尿固精。主治脾胃虛寒,嘔吐,洩瀉,腹中冷痛,口多唾涎,腎虛遺尿,尿頻,遺精,白濁。

【使用注意】陰虛火旺者禁服。

【古方介紹】縮泉丸(出自《婦人良方》),由山藥,益智仁(鹽炒),烏藥組成。補腎縮尿。

【藥師話藥史】

益智珍果素有“嶺南第一果”之稱。據相關古籍記載:益智本名不作益智,而喚摧芋子、燕串子。據明朝醫學家李時珍所著的《本草綱目》記載:“益智仁,辛溫,無毒。主治遺精虛漏、小便餘瀝、益氣安神、補不足、安三焦……”

據史料記載,三國時期曹操之三子曹植幼時孱弱,一次有北上之客商送上“摧芋子”,曹植食後,食慾大增,日漸聰明,五歲便能作詩,而後更有七步成詩的敏捷才思,於是乎曹操便將“摧芋子”叫作“聰明果”,後來又叫“益智子”。

三、砂仁

【來源】姜科植物陽春砂Amomum villosum Lour.、綠殼砂Amomum villosum Lour.var.xanthioides T.L.Wu et Senjen或海南砂Amomum longiligulare T.L.Wu的乾燥成熟果實。夏、秋二季果實成熟時採收,曬乾或低溫乾燥。

【性味功能】味辛,性溼。脾、胃、腎經。有化溼開胃,溫脾止瀉,理氣安胎的功效。用於溼濁中阻,脘痞不飢,脾胃虛寒,嘔吐洩瀉,妊娠惡阻,胎動不安。

【禁忌】陰虛血燥者慎用

【使用注意】陰虛火旺者禁服。

【古方介紹】香砂六君子湯(出自《古今名醫方論》),由人參、白朮、茯苓、炙甘草、陳皮、砂仁、半夏、木香組成。益氣補中,化痰降逆。

【藥師話藥史】

砂仁始載於《藥性論》名縮砂密。《海藥本草》雲:“生西海及西戎等地,波斯諸國。多從安東道來。”《本草圖經》雲:“縮砂密生南地,今惟嶺南山澤間有之。苗莖似高良薑,高三四尺,葉青,長八九寸,闊半寸已來。三月、四月開花在根下,五六月成實。”《藥物出產辨》雲:“產廣東陽春縣為最,以蟠龍山為第一。”從歷代本草記載可見,自古砂仁產地就有國產、進口之分,“綠殼砂仁”即為進口者,“陽春砂仁”即為嶺南栽培者。現今仍以廣東陽春縣所產最為道地。質量好,產量大。。

傳說:很久以前,有一年,陽春縣蟠龍村附近的羊群拉痢死光了,唯獨蟠龍村安然無恙。人們感到很奇怪,便跟蹤這群羊,仔細觀察,發現這群羊天天路過金花坑畔,那裡總是有一個美麗可愛的小女孩等著這群羊,她撫摸著這群羊,並用坑邊的一種類似姜苗的植物喂飼它們,就好像寵愛她的寵物一樣。於是人們就尋找機會去查查看,那到底是什麼植物。結果發現,這種植物根部結滿了果實,發出陣陣異香,採之食用,果然能治痢疾。這就是今天稱之為“砂仁”。

四、巴戟天

【來源】為茜草科植物巴戟天Morinda ojj:icinalis How的乾燥根。全年均可採挖,洗淨,除去鬚根,曬至六七成千,輕輕捶扁,曬乾。

【性味】味甘、辛,性微溫。歸腎、肝經。補腎陽,強筋骨,祛風溼。用於陽痿遺精,宮冷不孕,月經不調,少腹冷痛,風溼痺痛,筋骨痿軟。

【禁忌】陰虛火旺者忌服

【古方介紹】巴戟天酒(出自《聖濟總錄》),由巴戟天、牛膝、石斛、羌活、當歸、生薑、椒酒組成。補腎壯陽,活血通經,舒筋利關節。

【藥師話藥史】

巴戟俗稱雞腸風,學名巴戟天,中國南方各地都有種植,具有壯血氣、強筋骨、祛風溼、滋補壯陽的功效,含有大量維生素C,11種氨基酸及鐵、鋅、錳、硒等16種人體抗癌元。明朝的《神農本草經》把它列為上品,素有北方高麗,南方巴戟天美稱,是中國四大南藥之一,亨有“南國人參”之稱。


(本答案由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林曉珊提供)

歡迎關注“逸仙藥師”,內有關於各種疾病合理用藥的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