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味中藥背後都有一個美麗傳說之黃芪

相傳,古時候有一位善良的老人,名叫戴糝。他善於針灸治療術,為人厚道,待人謙和,一生樂於救助他人。後來,由於救墜崖兒童而身亡。老人形瘦,面肌淡黃,人們以尊老之稱而敬呼之"黃耆",老人去世後,人們為了紀念他,便將老人墓旁生長的一種具有味甜,且具有補中益氣、止汗、利水消腫、除毒生肌作用的草藥稱為"黃芪",並用它救治了很多病人,在民間廣為流傳。

每一味中藥背後都有一個美麗傳說之黃芪

後來唐肅宗剛繼位不久,太后突然昏迷過去,牙關緊閉。文武百官一籌莫展。肅宗十分焦急,忽然想起黃芪有益氣之功,便對御醫說:"太后既然口禁不能服藥,宜把黃芪煮湯,用湯氣治療,藥入皮膚,可望治好。"御醫趕忙煮黃芪湯數斛,置於太后榻下。頓時滿室藥味瀰漫,不多時,太后甦醒,病慢慢好了。

每一味中藥背後都有一個美麗傳說之黃芪

黃芪的作用與功效

每一味中藥背後都有一個美麗傳說之黃芪

【性味歸經】 甘,溫。 歸肺、脾經。

【功 效】 補氣固表,利尿排毒,排膿,斂瘡生肌。

【應 用】 用於治療氣虛乏力、食少便溏、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潰不斂、血虛萎黃、內熱消渴、慢性腎炎蛋白尿及糖尿病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