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千年古村落的戲台上,傳統戲劇再現人們的視野

生活在21世紀的信息時代,現代人的業餘時間很豐富,可以在各種場合用各種電子產品追劇,相比之下,古代人的選擇沒有那麼多。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業餘時間也沒有英雄聯盟、王者榮耀什麼的,想娛樂自己一下,唯一的選擇也只有追劇,不過這個劇,是戲劇,俗稱聽戲。

在千年古村落的戲臺上,傳統戲劇再現人們的視野

湘劇是湖南省的傳統戲曲劇種之一,流行於長沙、湘潭一帶,主要流行於“長沙府十二屬”,即長沙、善化、湘陰,醴陵、湘潭、湘鄉、寧鄉、益陽、攸縣、安化、茶陵)湘南東部17個縣市,江西與湖南毗鄰的北起修水、南至吉安的各縣,廣東的坪石、岐門、樂昌、桂頭、犁市、韶關等地。當時民間習稱為“大戲班子”、“長沙班子”或“湘潭班子”。一度被稱為“長沙湘劇”。湘劇源出於明代的弋陽腔,後又吸收崑腔、皮黃等聲腔,形成一個包括高腔、低牌子、崑腔、亂彈的多聲腔劇種。劇目以高腔、亂彈為主,與民間藝術和地方語言巧妙結合,富有湖南民間地方特色,如《琵琶記》、《白兔記》、《拜月記》等。

在千年古村落的戲臺上,傳統戲劇再現人們的視野

湘劇名人輩出,享譽華夏。《拜月記》、《生死牌》、《馬陵道》等成為其代表劇目。左大玢、王永光、賀小漢、曹汝龍與王陽娟獲得中國戲劇梅花獎。

2006年5月,被列入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6月,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在千年古村落的戲臺上,傳統戲劇再現人們的視野

湘劇作為湖南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劇種,無疑是我國傳統文化遺產中的一件瑰寶。而如今,這樣的戲劇表演已經很難出現在人民的視野中,對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韶山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園是湖南省集中展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場所,裡面的非遺大舞臺每天都有國家級、省級、市級非遺傳承人現場表演,山歌對唱、布袋戲、皮影戲、石壩鼓、三棒鼓、花鼓戲等等一系列傳統曲藝節目,可以盡情的感受非遺文化的魅力,讓更多的人參與到保護和傳承非遺的工作中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