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人物|「大帝」孫正義的致富經

中國人叫馬雲,日本人叫孫正義。這兩人一度互相促使對方成為本國首富,不失為彼此命運中最重要的人。

馬雲後來回憶到:第一次見孫正義就被他蹩腳的英語擊敗了。

這個孫正義到底是哪裡冒出來的孫猴子?

週末人物|“大帝”孫正義的致富經

孫正義今年61歲,他一手建立的軟銀集團以大膽激進的投資風格聞名於世。他曾被媒體喻為電子時代的“大帝”。

如今的“大帝”孫正義卻是白手起家。他在四兄弟裡排行老二,本名安本正義。他的父母在九州島從事農業,後其父開始經營遊戲廳生意,家庭經濟條件得以改觀。由於父母多在外打工,孫正義小時候多由祖母撫養長大,祖母對他慈愛有加。他的祖父輩是從韓國大邱移民至日本當礦工的在日朝鮮人。幼年特殊的生存環境,催生了孫正義強烈的“自尊心”與“上進心”。

作為一個朝鮮人,他從小覺得自己被日本人區別對待。因此他幹什麼都很拼,努力證明自己能力強,不比別人差。於是他自幼成績就好。小時候的孫正義還喜歡畫畫,他曾憧憬成為一名畫家。不過後來意識到自己天分不夠,選擇放棄。

孫正義命運的關鍵在於他在16歲暑假的一次美國遊學之旅。彼時父親生意已經做大,足以支撐他遊學的費用。四個月的遊學結束回國之後,他決定從日本高中退學。原因在於他認為自己韓國人的身份在日本前途不夠光明,只有在美國做出成績以後,才會得到日本人的尊重。家人對此自然反對,但少年執拗,誰都無可奈何。

他用很短的時間完成了高中學業。勤奮好學當然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的真相是,他想快些追到他喜歡的女孩兒。優美比他大兩歲。如果按部就班上完高中的話,將意味著要和優美分開三年。於是孫正義跳級了。即便孫正義給優美的第一印象是“一個年齡不詳的怪人”,但自命不凡的孫正義依然順利將優美拿下。

1975年,孫正義進入霍利大學,他和朋友在學校經營了一家小餐館“孫食堂”,但很快由於合夥人不合而倒閉。

隨後,孫正義轉到了伯克利唸書。在美讀書學費昂貴,但父親又抱病在身家裡條件吃緊,望著眼前的女朋友優美,孫正義突然決定不再花家裡的錢。那怎麼賺錢?

他開始在校園內販賣從日本引進的電子遊戲,失敗經驗在先,他迅速賺得第一桶金。

與此同時,他決定成為“發明大王”。那段時間他的發明包括但不限於:橫截面是多邊形的圓珠筆、馬桶的紙墊、針對色盲專用的交通信號燈、商店門口的“歡迎光臨”自動播放器。其中最重要的一項發明,就是由發音設備、辭典和液晶顯示屏這三個要素組成的發音電子詞典。後來,夏普公司把這一專利商品化,也就是今天掌上電腦的雛形。夏普給了孫正義一份標的100萬美元的合同。那一年是1977年,孫正義只有20歲。

除了天分之外,他實在是一個執著、熱情而天真的人。年輕的孫正義相信只要努力和行動,就能實現自己的願景。他渾身似乎有用不完的勁兒。

正當他在美國的事業穩步發展的時候,出於對家人的思念,他決定回到日本。他將公司出售給了合夥人。合夥人也是攔不住他:明明你的性格更適合在美國發展,這樣冒然回去,真的好嗎?

孫正義還是回去了。回到日本後,他甚至做了更蠢的舉動,他將自己的名字改回了韓國姓。此舉大遭家人反對,但孫正義堅持——他認為能在孫正義這個名字下成為他的朋友與同事的人,才是真正信任他的人。

軟銀帝國誕生

24歲的他馬不停蹄成立了新公司——軟件銀行,SOFT BANK。

他是如何決定他要從事的業務的呢?他的“致富經”也許值得如筆者一般的迷茫青年借鑑。

他花了將近一年的時間來思考下一步他該如何在他考慮的40種人創業模式中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模式。然後他列出了選擇事業的標準,這些標準有25項之多,其中比較重要的有:

1.該工作是否能使自己持續不厭倦地全身心投入,50年不變;

2.是不是有很大發展前途的領域;

3.10年內是否能成為全日本第一;

4.是不是別人可以模仿。

依照這些標準,他給自己的40個項目打分排隊,計算機軟件批發業務便從中脫穎而出。

公司成立那天,孫正義踩在一個蘋果箱上向僅有的兩名僱員發表演講——5年內銷售規模達到100億日元,10年達到500億日元,若干年後,要使公司發展成為幾兆億日元,幾萬人規模的公司。

隨後僅有的兩個員工被嚇跑了。

孫正義牛逼就牛逼在對挫折的免疫能力以及無敵的自信。艱難起步的軟銀靠出版軟件雜誌獲得名聲,隨後也同樣因為出版業務而面臨鉅額虧損。

禍不單行。因為工作過於投入,孫正義得了肝病,整整住了兩年的醫院。醫生診斷他可能在五年內去世。但因為孫正義生命力實在頑強,在多方求診下,他奇蹟般的痊癒。

大病初癒後,沒有實際業績、沒有社會名聲、沒有資金儲備,什麼都沒有的孫正義開始四處求銀行。在被多家銀行拒之門外之後,孫正義終於靠“人品”打動了一家小銀行的行長,獲得了一筆沒有擔保、沒有保證人的1億日元融資。

1992年,軟銀開始走上快車道,孫正義得到了思科系統的日本代理權。同年,日本軟件銷售通路的70%由軟銀控制。1994年,軟銀成為上市公司。

在索尼、東芝、夏普等曾經主導全球電子行業的日本企業陷入衰退困境的時候,孫正義希望打造一個全球性科技帝國。與索尼等傳統日本科技公司紮根於產業不同,孫正義的科技帝國來自於收購和投資。

從第一天創業開始,孫正義就決定了三件事:特別對待數字信息產業;不追求單個產品,而是群體操作;由於創業時資金能力不足,要從軟件的買和賣開始。

週末人物|“大帝”孫正義的致富經

新能源願景浮現

週末人物|“大帝”孫正義的致富經

雖然軟銀的投資重點是在計算機互聯網等科技領域,但在關乎命脈的能源領域,孫大帝也不會少了佈局。

2016年,孫正義與沙特王儲一起發起了一個千億美元的願景基金。這是全球最大規模的私募股權基金。該基金在2017財年的累計投資額達到了297億美元。

今年3月28日,孫正義在紐約宣佈,已與沙特阿拉伯簽訂諒解備忘錄,將合作在沙特創建全球最大太陽能發電項目。軟銀與沙特主權財富基金聯合發起的願景基金將投資10億美元。到2030年,項目預計總共耗費2000億美元。

有意思的是,幾乎是在同時,3月30日協鑫發佈公告稱,將與軟銀成立合資公司並投資近10億美元在印度建設規劃產能為4GW的光伏項目。其中軟銀投資(或其關聯人或關聯公司)佔合資公司60%股份,協鑫集團(或其關聯人或關聯公司)佔合資公司的40%股份。

當然,這兩件事只是前期消息,離落地或許還有很長一段距離。

對於孫正義的行事風格的質疑聲從未停止。軟銀董事會曾向媒體承認,他們完全看不懂孫老闆的投資邏輯,特別是在估值方面。“他(孫正義)願意為還沒有受過調查的風險商業項目大手筆投資。”在近期的一些投資項目中,比如Uber、滴滴、WeWork都在持續貶值,這也使得軟銀的投資者感到非常困惑。

就在6月20日剛剛召開的軟銀集團在東京召開年度股東大會上,軟銀外部董事、優衣庫的創始人柳井正對孫正義不按常理出牌的投資風格表示了擔憂。

“我看到孫正義的所作所為(投資)時,我感到非常擔心。我的心情和在座各位股東一樣,很擔心投資會不會真的順利。在聽完孫正義今天的演講之後,請不要覺得自己高枕無憂。”

此前,《經濟學人》就軟銀願景基金投資自動駕駛公司Cruise22.5億美元一事援引硅谷內部人士觀點稱,孫正義的願景基金用更多的資本強行投餵年輕的公司,估值遠超過這些初創企業應得的或是需要的金額。他的基金充滿過多的科技估值泡沫。

但孫正義似乎對這些評價不以為意。

“如果沒有《孫子兵法》就沒有我孫正義”,自稱孫子後人的狂人孫正義,不管資本海嘯之後會留下什麼,他說他的目光只在於未來。

6月20日,有媒體稱孫正義已將軟銀集團的兩名高管及一名外部人士提拔進他的核心集團。孫正義是在安排他的接班人了嗎?

2016年離職的前軟銀總裁兼COO尼克什·阿羅拉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他之所離職,是因為孫正義讓他感覺不到晉升CEO的希望。那時59歲的孫正義曾這樣告訴阿羅拉:“我覺得自己還年輕,我還可以幹很長一段時間。”在新經濟大潮下,新的商業模式興起與整合成為了大勢趨想要了解更多賺錢方法,歡迎點擊下方[瞭解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