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最害怕房產稅呢?有5種人比較危險,你算一個嗎?

今天聊聊房產稅,雖然對於如今的高房價很多人都將房產稅標榜成為終極大殺器,但小編還是持觀望態度的。可呼聲越來越高,也從側面體現出人們對於房價下調的渴望,問題是,事情總是有兩面性,幾家歡喜幾家愁,那麼,如若房產稅出臺,哪些人比較危險呢?讓我們來一起探討一下。

誰最害怕房產稅呢?有5種人比較危險,你算一個嗎?

1、北上廣深囤房的大哥大姐

不知什麼時候,房哥房姐成為隱形富豪的代名詞,我們今天這裡說的主要一些有眼光、有魄力、運氣好的同學,特殊情況的同學在這裡不做探討。08年以前,不少一線城市的下崗職工苦於生計,看好了房子這條路,有意無意的買房出租,或許是容易上手,也或是冥冥之中有什麼靈感作祟,這一在當時並不怎麼起眼的舉動,在如今讓他們擁有了前所未有的財富。

房地產稅如何徵收,目前尚不可知。但從目前民意來看,在中心城市實施“累進制、懲罰性”的房產稅,是很有可能的。對於中心城市擁有十幾二十幾套房子的人來說,即便第一套免徵、從第五套開始累進稅率,他們的壓力也會非常大。到時候會出現集中拋盤,對中心城市短期房價構成影響。但不會造成中心城市房價下跌,畢竟北上廣深有百萬的剛需等待接盤。

2、盲目購買了旅遊物業、養老地產的人

例如海南這樣的旅遊城市,在房地產方面還是比較尷尬的,本身沒有什麼產業根基,是典型的外來人口來動本地經濟。而在這個地方,購房的主力還是大量的流動人口,很多有錢人,尤其是東北人,喜歡在這個地方買房。冬天的時候來度個假就回去了,真正的剛需很少。如果不是頂級旅遊區,不是配套好、位置佳的房子,增收房產稅後,會導致持有成本大增,加上利用率不高,這類房子將成為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3、大量投資三四線城市的新區、新城的人

17年以來,很多二三線城市的新區都逐漸落成,相應的,這些新區、新城也可以承載更多的人口壓力,可問題是,相比於一二線城市,大部分三四線城市人口增長乏力,雖然房價居高不下,可多數貢獻都來自外來投資者,相比於配套設施不完善的新城,當地人更願意在老城區尋找改善住房。部分圍繞高鐵站建設的“高鐵新城”很多都非常荒涼,而這種投資性的囤房,未來開徵房產稅,想要脫手,被接盤的可能性很小。

誰最害怕房產稅呢?有5種人比較危險,你算一個嗎?

4、加槓桿、超承受能力買多套房的人

17年以後,新一線、二線城市瘋漲,加槓桿成了買房的標配,可問題是,加槓桿在一定程度已經體現出購買力不足,一旦遭遇風險,現金流就面臨很大的問題。房地產稅的開徵,會讓房價進入一個平穩期,房子很難套現。這些人“死扛現金流壓力”的期限就會加長,生活會變得比較很艱難。

5、手中有多套房、負債率非常高的炒房者

對於炒房者本身就沒什麼好印象,雖然人家也是合理合法的賺錢,可真心讓人不爽。可細細想來,欲戴皇冠必承其重,不少炒房者如今的負債率是非常高的。如果真的徵收房產稅,會加劇市場的僵持,目前仍然拿了很多房子、承擔巨大債務的炒房者,將會非常困難。他們只能選擇斬倉,否則房子可能斷供被銀行申請查封、拍賣,到那時套現價格會更低。

可是迴歸現實,離房地產稅的實際落地大概還有一段時間,我們探討的是一些潛在的風險。相比於賺的盆滿缽多的有房一族,本人更關心的城市漂泊的剛性需求。一個大城市擁有各種各樣的行業,可能承載高房價的職業和崗位屈指可數,相比於房產稅能解決的問題,房地產價格和工資的差距問題才是真正的boss。事實上,相比於降房價,提高人均工資水平,提供更多的保障性住房,和優惠性租房政策似乎更切實可行。無論公租房、廉租房還是58同城租房,都能最大程度的保障多數人的居住需求,“房子是用來住的”不就是這個意思嘛。在城市生活不要輕易的說離別,也不要輕易的談留下,對於城市來說,我們既是歸人,也是過客。

誰最害怕房產稅呢?有5種人比較危險,你算一個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