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的變法已經整整一百二十年

1

1898年6月11日,清帝國名義上的一把手光緒皇帝頒佈了《定國是詔》,宣佈維新變法開始。而起草這個綱領性文件的光緒帝老師、軍機大臣兼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翁同龢,變法開始四天後就被光緒帝罷黜回家。作為資深的兩代帝師,突然被光緒斥為“每於召對時諮詢事件,任意可否,喜怒見於詞色,漸露攬權狂悖情狀”而下課,根本原因不在於他是“帝黨”的領頭人,而是光緒已經決定讓翁同龢厭惡的康有為來主持變法——雖然光緒此時還沒有見過康有為。

變法開始十三天前,恭親王奕訢病故。這位洋務運動的領袖、因精明能幹而屢屢遭忌的老成謀國者,臨終前給光緒最後的遺言是:“聞廣東舉人康有為等主張變法,請皇上慎思,不可輕信小人。”但光緒完全不把老政治家的最後告誡放在心上,他那時多半早就已經下了決心:把變法重任交給沒見過面的康有為。

失败的变法已经整整一百二十年

在甲午戰敗之後,變法不是什麼新潮的觀念,從慈禧光緒到一干大臣,誰也沒有表示異議。例如出了名的守舊人物大學士徐桐,他理學出身做過帝師,對西學極為排斥,“門人有講西學者,即不許入見。”即便是這樣的老頑固,也在上摺子為變法謀劃。至於所謂的頑固派首領榮祿,早在正式變法之前,就已經推動軍事改革,並在保定和天津籌資設立學堂。至於李鴻章、劉坤一、張之洞等朝廷重臣,不管在閒在權,提倡變法皆無二致。

但為什麼光緒選定了康有為呢?不僅因為康有為最為激進、鬧得最早、跳得最高,也因為康有為除了給光緒許了一大堆美好願景之外,還曾經有幾句話說到了光緒的心坎上:“皇上所深知的有幾人?不按資歷破格提拔的有幾人?能議論諮詢的又有幾人?”

身邊幾乎無人可用的光緒,碰上了激進的康有為,那就像乾柴遇上了烈火。他只知道康有為規劃的藍圖漂亮,卻不清楚康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2

康有為的主要性格包括三點:1. 狂妄自負。2. 空言甚於實幹。3.為掌權不惜鋌而走險。這樣一個人來主持變法,結果可想而知。

康有為一開始,是很得翁同龢和張之洞賞識的。他從廣東到北京,最早賞識他的人就是翁同龢。他從北京去漢口,湖廣總督張之洞把他奉為上賓。但相處既深,翁同龢張之洞這樣閱人無數的政客都發現:康有為言過其實,雖自詡為聖人,但其學說荒誕無稽,正是如假包換的野狐禪,由此對他的好感漸漸都轉成了惡感。

康有為當初在北京創立強學會,一干重臣都鼎力支持。此時因戰敗失勢而在總理衙門擔個虛職的李鴻章,也對強學會變法圖強的宗旨十分敬慕,自願出銀兩千元,加入強學會作一會員或贊助人都可以。作為世界聞名的中國政治家,李鴻章即便暫時賦閒,但他的資歷、人脈、聲望尤其是在百官中的地位,仍然是獨一無二的。

失败的变法已经整整一百二十年

但康有為竟然拒絕了李鴻章的友好姿態,直接否決了李鴻章的入會申請。康有為的不屑一顧不是目中無人,就是幼稚透頂。

康有為給光緒開的變法藥方,除了廢八股等內容之外,核心措施是在中央設立“制度局”,專門負責制定及推行變法事項。至於原來的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則“六部盡撤”“則例全廢”。把原來的國家執政機構完全推翻之後,代之以康有為的十二局“法律、度支、學校、農、商、工、礦、鐵路、郵電、會社、海、陸軍”。各省的總督衙門也可以不要了,代之以“民政局”,舉行“地方自治”。一句話,實際上就是要從中央到地方來一次幹部大換血。

這樣龐大而牽涉無數權力交接的重大事宜,康有為有什麼具體推進步驟和措施嗎?沒有。不要說之前沒有,就算是在變法開始之後,他給光緒上的摺子據說疊起來有一人多高,也幾乎沒有具體變法的條陳。整個百日維新期間,極少見康有為上書新學堂怎麼設、新農商怎麼推、新軍事訓練怎麼弄……他就是一邊不斷上摺子請開制度局,企圖一步登天進入最高權力中心;一邊讓人不斷上摺子推薦自己、梁啟超和譚嗣同掌權。要是問到他打算具體如何變法,他就表示:制度局不開——言下之意只要我不掌權——一切都是空談。

康有為對於現存官員的態度如何,兩句話就可以看出。變法開始五天後他覲見光緒,覲見前在朝房裡等,據說此時直隸總督、北洋大臣榮祿過來主動詢問時局,康有為簡單粗暴地回應:“非變法不能救中國!”

榮祿說我也知道法應該變,但問題是幾百年形成的法,豈是朝夕之間說變就一下能變的?

康有為斬釘截鐵地答道:“殺幾個一二品的大員,則新法行矣!”

官居一二品的榮祿覺得自己的頸項涼涼的:康有為尚未掌權就已如此打算,一旦生殺大權在手,自己保不定就成了為新法開路而掉頭的先鋒。事實上當時榮有殺康的能力,而康絕無還手的機會,對潛在的政敵口出如此偏激恫嚇之言,康有為也真是狂妄得沒邊了。

3

雖然康有為一門心思要掌權,但他自始至終都沒能如願。變法的第一推行者和最終決策者,都是光緒帝而不是他,他最多就是個顧問而已。一生中唯一一次見過皇帝之後,光緒也沒有把他提拔成他夢想中的制度局局長,就連梁啟超都只是在譯書局謀了個小官。康有為大言不慚要殺一二品的大員,而光緒帝此時根本就沒有提拔一二品大員的權力,權力都在慈禧那裡。

光緒要變法,沒人使喚是不行的。老官員都是慈禧的人,他只有找新人。頒佈詔書快兩個月後的9月5日,他才提拔譚嗣同、劉光第、楊銳和林旭為四品的軍機章京,“竭力贊襄新政,無得瞻顧。”除譚嗣同是鐵桿康黨之外,林旭曾是榮祿的幕僚,楊銳是張之洞的學生,劉光第是刑部主事。光緒煞費苦心地安排人事,也是為了平衡各方勢力,儘量減少變法的阻力。

但專制社會里的變法,具體措施跟權力的轉移相比,始終是次要的。光緒的意圖是以軍機章京們架空原有大臣,推行他自己的變法方針,因此他明確規定:所有奏章,由4人圈閱;所有上諭,均由4人擬定。原有的軍機大臣,被晾在一旁。

這本來也不是什麼新鮮招式,東漢時皇帝就已經用提拔宦官的方式來制約外戚了,明朝時也是使用太監來制約內閣群臣。但光緒跟這些皇帝的根本區別,就是光緒沒有實權,而要架空現有權力,是非得有包括兵權在內的實權不可的。手上沒有實權要玩架空,就是小孩的肥皂泡,中看不中用。

沒有慈禧的放權,光緒的一切政令都是一紙空文。讓區區四品的軍機章京去指揮榮祿這樣的一二品大員,也是光緒的一廂情願。被康有為看不起的朝廷重臣,紛紛去慈禧跟前告狀。像李鴻章這樣敏感地覺察到遲早會出亂子的老政客,更是儘量置身事外,有多遠躲多遠。當時有人不解地問他太后皇帝意見相左,你作為朝廷重臣怎麼不出來調和?李鴻章嘆了口氣說,你們小孩子懂得什麼。

從光緒的角度而言,空喊了幾十天的變法卻雷聲大雨點小,時間越拖得久,就越顯出他的無能;從康有為的角度而言,自己極力倡導的變法,自己卻因不在其位遲遲不能謀其政。壓力越來越大,維新變法的形勢越來越糟糕,頑固派的抗議越來越明顯……終於康有為決定走出最愚蠢的一步棋:密謀政變,奪權在手,一勞永逸,圍園殺後。

對於手裡沒有半支槍的康有為而言,妄圖憑譚嗣同的三寸不爛之舌就說動袁世凱犯上作亂,無異於痴人說夢。最終的結果就是慈禧大怒,囚禁光緒,誅殺六君子,變法措施除京師大學堂一項之外統統廢除。康梁流亡海外,維新胎死腹中。

失败的变法已经整整一百二十年

戊戌變法的失敗,核心原因在於過度激進。康有為畢其功於一役的過激作風、光緒急於求成的年輕心態、再加上教條主義和狂妄自大,是註定一事無成的。不用說“圍園殺後”的幼稚計劃不可能成功,就算一旦僥倖成功,讓康有為這樣的人掌握大權,國家政局也只會比變法失敗更糟糕更混亂。反正最終結果就是清帝國不但沒有進一步,反而往後退了兩步。

一百二十年前的戊戌變法,全過程就好像從峰頂雲端俯視下方的夢幻花園。花園絕對是美輪美奐人見人愛無可否認的,但若是不想耐煩地攻堅克難、小心謹慎地循路而下,只想一步到位一躍而下,結果就一定不是被人讚頌,而只能是為人嘆惋。

參考:唐德剛《從晚清到民國》,諶旭彬 《康有為毀了戊戌變法》

您的打賞是最好的動力

失败的变法已经整整一百二十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