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丁學堂教你原來VR和AR還可以這麼玩營銷

扣丁学堂教你原来VR和AR还可以这么玩营销

過去十年間,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乃至後來的混合現實(MR)成為大熱的概念。隨著這些技術進入消費者領域,品牌和代理商在將其作為營銷策略加以運用之前,需要明白它們在技術、社交和財務方面的機會與侷限。

對於設備生產商、品牌和內容創作者來說,最大的威脅在於他們僅停留於VR和AR技術最初的亮點和噱頭。對這兩項技術的成功運用需要贏得消費者的感性及理性認同,這需要的不僅是討巧的花樣。

1.用優秀的內容契合VR的沉浸式體驗

營銷行業要想實現對VR的普遍化使用,就需要形成一個豐富、動態的內容生態體系。沉浸式的體驗如果被應用到乾巴巴的品牌內容或視頻廣告上,消費者是不會接受的。傳統的“干擾式”廣告內容與這項技術的沉浸式特點是相違背的,甚至有可能完全澆滅消費者的興趣。

鑑於傳統廣告與VR的沉浸式場景兩不相融,品牌營銷者和代理商必須橫向思考,探索利用這個新媒介的其他方式,比如VR遊戲的產品植入、與VR影視製作者達成內容合作或者建立資助項目。藝術和廣告的結合可以為品牌創造影響受眾的新方式,而不必打擾受眾體驗,這將進一步支撐VR產業的增長。

2.用VR的移情作用引起受眾的情感共鳴

有人說,VR是有著移情魔力的機器。2016年,聯合國發佈了一部虛擬現實的小型紀錄片《CloudsoverSidra》,把觀眾代入一個生活在約旦難民營的12歲女孩的視角中。這部片子顯示了VR頭盔增加移情作用的效力。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一個募捐項目發現,這部VR影片的觀看者中每6人就有1人進行了捐贈,這是普通營銷效果的兩倍。

增強情感體驗的效力意味著VR也可以幫助品牌與消費者建立更深的情感聯繫。品牌需要思考如何將自己的品牌價值融入VR體驗,從而引起觀眾的情感共鳴。

3.創造有價值的店內體驗

在實體零售空間內,營銷者可以利用VR和AR技術增加客流量、創造有價值的店內體驗。要想利用VR設備獲得預期效果,就必須在強化顧客體驗的同時,服務於一個總體的商業策略。只有這樣,VR才能既創造出令顧客記憶深刻的體驗,又產生實際的商業效果。

創造有價值的體驗,可以從四個方面入手:讓受眾置身於現實難以到達的環境中,如火星、海洋;讓受眾置身於某一個人物視角,產生移情作用,這可以用於宣傳品牌的公益目標;製作更高水平的視覺藝術效果,拓展創造空間;利用沉浸式體驗解決零售店定製化的問題,如選擇油漆顏色、模擬試裝效果。

4.用合適的策略實現營銷目標

AR或VR技術的使用應該被視為品牌宏觀營銷策略的一部分,品牌在投資之前必須明確需要解決的商業問題、品牌的價值定位、營銷效果的考核指標和投資回報率。如果將公關影響和贏得營銷獎項也納入營銷效果的考核範圍,那就不能指望通過這筆投入獲得巨大的銷售額提升。

品牌應該考慮與核心目標相匹配的技術和應用。如果目標是增加顧客的店內逗留時間和購買決策時間,店內的完全沉浸式VR體驗可能更合適;如果目標是儘可能擴大內容的受眾範圍,那麼在視頻網站上發佈一個VR視頻就更合適。

【附錄】

虛擬現實(VR)是一種由電腦合成的、數字環境的模擬或再造。這項技術讓使用者完全沉浸其中,主要靠視覺和聽覺刺激使觀眾體驗到第一手的模擬場景。VR設備大多是一個頭盔,完全屏蔽掉真實世界的視覺刺激,讓使用者如同身處於另一個數字世界。目前VR技術已被運用於商業領域。

增強現實(AR)技術是將2D或3D內容疊加於現實世界,並允許使用者與之互動。大多數AR體驗是通過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來實現。隨著這些手持設備的處理能力越來越強大,iOS和安卓的平臺上出現了大量AR的APP。通過與品牌和代理商達成合作,這些APP的開發者和內容平臺逐漸實現AR的商業化。

混合現實(MR)結合了VR和AR的元素,通過一個頭盔融合了數字世界和現實世界。MR的一個優勢是使真實世界成為數字內容及體驗的用戶交互界面。不同於VR的頭盔,MR的頭盔致力於保留使用者與真實世界一定程度上的眼神接觸。與AR手持移動設備創造的體驗相比,MR通過頭盔的使用將2D或3D數字內容疊加於真實空間,體驗效果更為逼真。

標籤: AR VR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