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那些人之91:拍馬溜須石將軍


人物簡介:地醜星石將軍石勇,大名府人氏,乃玉麒麟盧俊義同鄉。“身高八尺,淡黃骨查臉,一雙鮮眼,沒根髭髯”。因送信結識宋江,坐定梁山第99把金交椅。後隨大軍南征北戰,槍林彈雨中多次光榮負傷。征討方臘,戰死於歙州。

水滸那些人之91:拍馬溜鬚石將軍

琢磨地醜星的來歷,一是石勇長相女性化。在宋人審美觀點下,大鬍子男人是美男子,而不長鬍須者,自然醜陋了。二是石勇不僅外貌醜陋,而且心靈更醜陋。

石勇當年靠放賭為生,因口角糾紛一拳打死他人,避禍於柴進莊上三四個月,自感不好意思,於是讓柴進寫封介紹信,欲投奔宋江,怎奈計劃沒有變化快,石勇到了宋江家,沒想到宋江也因殺死閻婆惜在外避禍。正惆悵時,宋清給他一個臺階,提出讓石勇給遠在孔家莊的宋江捎封家書,就這樣石勇屁顛屁顛地擔負起交通員的重任。

話說石勇風餐露宿,打聽到宋江從清風山投奔梁山。石勇眼珠子一轉,心想:如果自己急匆匆拜見宋江,靠捎帶一封家書恐怕分量不夠,於是他心生一計——賣命去“裝”。“裝”即心中十分清楚,卻裝著不明就裡。據傳不僅靈長類動物會“裝”,其他脊椎動物也會。比如蒲松齡的《狼》所記載:“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於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石勇與之何其相似也。本來知道宋江就在眼前,卻故意裝著“不識廬山真面目”。

水滸那些人之91:拍馬溜鬚石將軍

石勇打探到宋江要到某路邊店就餐,於是他先佔用為數不多的大雅間。果然,宋江來就餐,為雅間問題讓店小二與石勇交涉。這時候,石勇的馬屁功夫發揮得淋漓盡致:他先耍橫,說啥也不讓步。見宋江等人不理他,石勇怕真的冷了場,就“轉過頭看了宋江、燕順冷笑”。石勇冷笑什麼,無非是為了引起宋江的注意。酒保再勸客官您照顧一下小人的生意吧,石勇蹬鼻子上臉竟然拍桌子大罵“就是趙官家,老爺也別鳥換”。然後故意裝著不知道宋江底細的樣子,莫名其妙地說:老爺天下只讓得兩個人,其餘的都把來做腳底下的泥。這一激將法,果然引起宋江的特別關注——宋江一向極度在乎自己的社會影響。他對這個陌生人很感興趣,就和顏悅色地說願聞其詳。石勇神秘地說,我佩服小旋風柴進,更佩服及時雨宋江!石勇這一招很管用,宋江一聽,嗬,原來是個“粉絲”,馬上另眼看待。這就是拍馬溜鬚的實用性和實惠性。

水滸那些人之91:拍馬溜鬚石將軍

據說“拍馬屁”一詞來自我國西北地區。那裡地勢坎坷,不利於行車,馬成了重要的交通工具。因此,人們為擁有一匹好馬而感到無上自豪。平時牽著馬與別人相遇時,則互相拍著對方的馬屁股說誇獎:好馬!好馬!後來有人不管對方的馬是否真的很好,也一律稱之“好馬”。“溜鬚”一詞,據說與寇準有關。宋真宗時寇準任宰相,大臣丁謂對之畢恭畢敬,唯寇準之言是聽。某日寇準用餐,湯汙鬍鬚,丁謂起而為之揩拂,寇準笑曰:“參政,國之大臣,乃為長官拂鬚耶?”,此為“溜鬚”的由來。後來,拍馬溜鬚逐漸成為阿諛逢迎、趨炎附勢的代名詞。

自身沒本事,拍馬溜鬚來彌補。這不是石勇的發明,許多人都運用得爐火純青。有的人兩副皮囊,見到部屬橫眉冷對話語生硬,見到領導點頭哈腰溫順可人;有的人不在工作上用真功使實勁,專門在領導身上動心思絞腦汁;有的人動輒把領導講話吹噓成高屋建瓴重要指示,有的人挖空心思“批評”領導傾心大家不顧小家拼命工作不惜身體。諂媚之語,拍馬之舉,千姿百態,不一而足。拍馬屁這一中華精髓,源遠流長,千代傳承,萬年不熄。它有點像臭豆腐,儘管人人嫌其臭不可聞,但吃起來別有風味,用起來實惠多多。由此看來,拍馬屁不是萬能的。但是,在現實生活中缺了它,似乎又是萬萬不能的。

然而,不是所有的馬屁都見效。宋江何許人也?他早早看穿了這個馬屁精的拙劣表演,所以儘管他介紹石勇入夥,但自始至終卻沒有重用石勇。石勇在整個《水滸》中出場不到五次,其中有四次左右只被提到名字。事實證明,石勇武功平平:宋遼之戰,石勇受傷;歙州之戰,石勇和李雲遇見江南方臘國尚書王寅,李雲步行作戰被王寅騎馬踩死,石勇與王寅交手,因武藝懸殊只幾個回合就被王寅殺死。

這真是:大言欺世甚倉皇,莫嘆人情薄雪霜。拍馬立功成一夢,舊傷未愈陣前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