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06 08:30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通訊員 範海國 陳勝豪

臉黑了,人瘦了,鞋破了……在永嘉縣大若巖鎮,有這麼一群人,他們皮膚黝黑,櫛風沐雨,為了助推鄉村振興示範帶建設,在崗位上拼盡全力,每天奔走在項目建設一線。他們,就是大若巖鎮鄉村黨員幹部。
“網線斷了,已經和施工隊對接,工人正在修復。”說話的是該鎮人大副主席楊方趕,近一個月來,楊方趕天天蹲在大元下村施工現場,除了和工人一起“上下班”,每天還負責現場各種工作的協調,為推進項目落地積極“跑腿”。這只是今年大若巖鎮舉全鎮黨員幹部之力“啃硬骨頭”,助推鄉村振興發展的一個縮影。
每天奔走在建設項目一線
上午9時,頂著烈日驕陽,大若巖鎮人大副主席呂伯相和往常一樣來到九黃線項目建設施工點,瞭解建設進度,協調相關問題,他手拿筆記本,認真地和施工方進行交流,把了解到的情況一一記錄下來。工作中,呂伯相的電話也一直沒閒著,短短半個小時,就接到十幾個電話。
“能解決的問題,電話裡就直接解決了,不能解決的問題,等回去後再對接解決。”呂伯相邊說邊來到一處綠化施工點,就現場泥土清運、綠化種植等工作一一和項目負責人對接,開展現場辦公,提出施工意見。這樣的工作呂伯相已經駕輕就熟,每天來回奔波在九黃線上,小到垃圾清運,大到政策處理,只要事關項目建設、事關百姓利益,他都一一認真解決。
這幾天正值酷暑高溫,站在施工現場不到5分鐘就會汗流浹背,呂伯相帶領黨員幹部職工仍然堅守在施工一線,有的項目白天晚上連續施工,呂伯相也毫無怨言,他白天奔走一線,晚上深入研判,這種勇於擔當、真抓實幹的精神帶領著更多黨員幹部投身到一線中去。
“前幾天一直加班,呂伯相跟我說要請個假,他老爸這段時間又病重了。我說那你趕緊把他送到醫院去,沒想到第二天他又早早準時到崗了。”大若巖鎮黨委書記胡程遠告訴記者,雖然家裡有老人急需照顧,但呂伯相從沒有請過假,直到親人不得不送醫院救治才請了一天假,這種精神實在令人感動。
據瞭解,自今年九黃線項目提升工程啟動以來,呂伯相就接手了道路改造提升、綠化景觀改造和環境綜合整治三大工作任務。在他的監督協調下,僅用了一個月時間,九黃線道路白改黑項目就完成了路面主體改造,目前已進入水溝和護面牆施工階段。綠化改造工程已投入30多萬元,完成工程量的60%,九黃線沿線10公里及8個村環境綜合整治效果顯著,原先的“髒亂差”現象一去不復返。

黨員幹部不當看客當干將
白天奔走工地,盯住各個項目細節,晚上牽頭召開分析會,研判制定第二天的工作方案……近一個月來,楊方趕日夜蹲守在大元下村等施工現場,為的是第一時間解決各種突發問題,保證各項目順利推進。
千難萬難,政策處理最難。路面施工推進難、外立面改造阻力重、環境整治思想不統一……這樣的問題每天都在發生,楊方趕根據實際情況,深入住戶家做工作,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在農村,居民私搭亂建現象較為普遍,是一塊最難啃的“硬骨頭”。楊方趕挨家挨戶摸底,逐戶做思想工作,最終用一顆真心換得村民的理解和支持,使得各項工作順利進行。
“楊方趕剛剛提任不久,現在鎮裡的鄉村振興工作主要由他牽頭負責,涉及18個建設項目,這麼繁重的任務,他一句怨言也沒有,每天堅持在一線,天天這麼幹。”胡程遠說,大若巖鎮熱火朝天的鄉村振興場面,如果沒有這些幹部晚上加班、白天“曬太陽”的付出,這些項目是根本沒法推進的。還有村裡的幹部,他們的團結一心,為這些項目建設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在項目建設中,涉及到群眾利益的問題,該鎮黨員幹部從未退縮,他們走進群眾,直面問題。在大元下村文化禮堂對面,就有一戶居民思想不統一,給整個立面改造工作帶來一定影響,為了做好思想工作,副鎮長林光益連續10多天深入居民家做思想工作,白天做不通,晚上再去做,一天又一天憑著一股韌勁,終於做通了這戶居民的思想工作,按時完成了外立面改造工作。
面對困難多、任務重的建設項目,該鎮黨員幹部不斷轉變思路、轉換角色、改變作風,自覺學習新知、拓寬視野、磨鍊意志。他們走出辦公室,到一線去經受歷練和考驗,在熱火朝天的鄉村振興建設項目中實現黨員幹部的擔當和價值。在大若巖鎮,像楊方趕、呂伯相、林光益等這樣奔波在鄉村振興工作戰線上的人還有很多,他們用汗水澆灌鄉村振興之花,為高標準打造鄉村振興示範帶,全域深化美麗鄉村建設添磚加瓦。
閱讀更多 浙江新聞溫州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