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穀獨家」新稻上市在即,稻價是漲是落?

「稻穀獨家」新稻上市在即,稻價是漲是落?

8月已至,米企終於有盼頭了。畢竟沉寂多久的米市將有所復甦,大米走貨速度將有所加快,緊著著就是新一季水稻糧從南向北依次上市。那麼新稻即將上市,按照當前市場環境下稻價是會漲還是落呢?中國糧油信息網分析師尹秀穎認為未來新稻上市後市場將迎來一場攻堅戰,稻價上漲相對乏力。

立秋節氣後,水稻需求增多

8月7日立秋,隨著天氣轉涼,再加上開學季,整體的大米剛性需求將有所增加,這樣一來水稻需求量也得到了提升。首先陳糧方面,截至7月31日,國家糧食交易中心稻穀拍賣成交量約712萬噸,其中2013年產稻穀53.5萬噸,2014年產563.2萬噸,2015年產50.3萬噸,2016年產25.5萬噸,2017年產19.4萬噸。本年度臨儲稻穀拍賣時間提前、底價降低,去庫存速度較快,總體成交較好,但同樣也折射出一個問題,隨著拍賣的深入,大部分標的是流拍,剩餘糧質偏差。若後期標的不進行調整,那麼拍賣成交率還將維持低位,稻價仍將以底價成交居多。其次,17年產水稻原糧。經過市場不斷的消耗,所剩餘糧不多,隨著大米走貨的好轉,此部分優質糧仍有小幅上漲的空間,與18年產新稻多是摻兌使用,因此在8月份後若貿易商手中仍有此糧,可適當出售了。

託市價下調,稻價或低開穩走

2018年國家針對水稻方面政策調整不斷,首先調整了水稻最低保護價,隨後調整了庫存水稻的拍賣底價,市場業內人士認為,保護價的下調就意味著新糧開稱價要低於託市價0.1元/斤,筆者預計新季中晚秈稻上市後,稻價或將低開穩走。米企方面,新糧剛剛上市鑑於市場行情不夠穩定,國家政策性調整下均不敢大量收購,從17年產水稻託市完畢後,不足兩個月時間國家就將17年產水稻拍賣底價進行調整,幅度在0.1元/斤,不少前期囤庫的企業均面臨著高成本原糧,低價出售大米的情況發生,加工利潤十分微薄。同時,今年託市時間較往年有所推遲,按照規定,中晚稻(包括中晚秈稻和粳稻)預案執行區域和時間為:江蘇、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西、四川8省(區)當年10月10日至次年1月31日,遼寧、吉林、黑龍江3省當年11月1日至次年2月末。其他省(區)是否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由省級人民政府自主決定。屆時市場觀望氛圍濃重。

「稻穀獨家」新稻上市在即,稻價是漲是落?

稻價要走市場化,適時出售為佳

針對於2018年產水稻收購形式,建議農戶及時出售手中的原糧來鎖定的利潤。另一方面,從已收購的小麥和早秈稻託市來看,國家逐漸弱化託市力度,依靠和鼓勵社會主體入市收購水稻,這樣一來未來稻價上漲著實是難。在不出現大的自然災害情況下,新稻上市後稻價即使上調也只是短暫的,部分企業為滿足訂單,在新稻未全面上市前,小幅度上調收購價來達到滿足生產的目的。同時站在米企的角度來講,國家持續進行水稻去庫存工作,在未來至少三年內,國家還將持續投放水稻,特別是15-17年產水稻已成交的水稻量非常少,在陳糧供應十分充足的背景下,將限制米企入市採購的積極性。另外,國家託市力度減弱,18年產水稻在市場流通的時間也相應的被拉長,工廠完全可採取低庫存,隨收隨採的策略。

綜上所述,進入八月份後,新季水稻將陸續上市,建議農戶適時出售原糧,畢竟隨著終端消費的萎縮,我國水稻供應長期處於供大於求的狀態。不過,同樣也利好於原糧的因素,即是海關最新統計數字顯示,2018年6月份我國大米進口量為17萬噸,同比減少43.4%;

1~6月進口大米178萬噸,同比減少16.7%。6月份我國大米出口量為16.4萬噸,同比增加7.9%;1~6月大米出口77萬噸,同比增加34.4%。由於進口減少,出口增加,上半年大米淨進口量繼續下降,只有101萬噸,是近6年來最低水平,這樣一來國內外大米價差縮小,利於我國水稻市場的銷售與加工,同時建議農戶及時關注國家針對今年稻農補貼方面政策發佈。(中國糧油信息網 尹秀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