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驅逐艦隱身化、多用途化趨勢下,俄軍建造的武器航母都要繞道走

過去二十年,俄羅斯海軍一艘驅逐艦都沒有造,現代級能用的可能不超過3艘,無畏級情況也不佳,這兩種冷戰時期叱吒風雲的蘇聯海軍雙雄已經徹底廢掉。但是雖然俄軍不造驅逐艦了,但潛艇卻是一直在造的,而且是一艘接一艘造,顯示出潛艇才是俄軍的生命力。目前全世界公開宣稱擁有核潛艇的國家有6個,分別為: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中國、印度。其中美國和俄羅斯擁有核潛艇最多。 核潛艇的出現和核戰略導彈的運用,使潛艇發展進入一個新階段。裝有核戰略導彈的核潛艇是一支水下威懾的核力量。由於這種潛艇的生產與操作成本,加上相關設備的體積與重量,只有軍用潛艇採用這種動力來源。作為戰略打擊力量,核潛艇可以裝備帶核彈頭的彈道導彈或飛航式導彈。按武器裝備可以分為魚雷核潛艇和導彈核潛艇。核潛艇是一國潛艇中的戰略力量,為當前軍事理念中軍事核能“三位一體”中海基核力量的主要實現形式。

在驅逐艦隱身化、多用途化趨勢下,俄軍建造的武器航母都要繞道走

這不俄羅斯又新建造了兩艘艦艇,這兩艘潛艇分別為俄羅斯海軍太平洋艦隊的堪察加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號和沃爾霍夫號,為基洛級潛艇的最新改進型,特點在於強化了對地、對艦攻擊能力,目前俄軍的最強武器就是口徑巡航導彈,幾乎每個平臺都可以發射,除了基洛級外,阿庫拉級、奧斯卡II級以及885M北德文斯克級都會使用口徑巡航導彈。口徑巡航導彈為對地攻擊,與俱樂部3M54系列配合,那麼攻擊能力就非常強大了,航母都要繞道走。早期的核潛艇均以魚雷作為武器。以後由於導彈的發展,出現了攜帶導彈的核潛艇。核潛艇安上導彈之後,便出現了兩種類型:一類是近程導彈和魚雷為主要武器的攻擊型核潛艇;另一類是以中遠程彈道導彈為主要武器的彈道導彈核潛艇(又稱戰略核潛艇)。攻擊型核潛艇主要用於攻擊敵水面艦艇和潛艇,同時還可擔負護航及各種偵察任務。彈道導彈核潛艇則是戰略核力量的一次重要的轉移。

在驅逐艦隱身化、多用途化趨勢下,俄軍建造的武器航母都要繞道走

戰略導彈潛艇是用艇載核導彈對敵方陸上重要目標進行戰略核襲擊的潛艇。它大多是核動力的,主要武器是潛對地導彈,並裝備有自衛用魚雷。戰略導彈潛艇與陸基戰略導彈,戰略轟炸機共同構成核軍事在國核威懾與核打擊力量的三大支柱,並且是其中隱蔽性最強打擊突然性最大的一種。冷戰時期,美蘇不僅具備互相摧毀的能力,而且具備互相摧毀幾次的能力。美國戰略核力量是全球最龐大的核打擊群。俄戰略核力量總的發展趨勢是減少數量、提高質量、延長服役期等。考慮到今後投放一枚海基核彈的成本比陸基核彈便宜54%—56.5%,核潛艇可能成為俄最“經濟”的核戰略系統。英國雖然只有海基核力量,但生存率很高,而且有美國的核保護傘。法國人將“凱旋”級核潛艇看作“解決戰略問題的最後一把鑰匙”。即便是剛跨入核武器俱樂部門檻的印度,也不遺餘力地發展二次核打擊力量。以色列也試圖依靠數量有限的“海豚”級常規動力潛艇加裝帶核彈頭的巡航導彈,從而具備二次核打擊能力。

在驅逐艦隱身化、多用途化趨勢下,俄軍建造的武器航母都要繞道走

海洋國家的海軍是一個戰略軍種,而擁有海上核打擊力量,是海軍作為戰略軍種的標誌。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太空中的大量偵察衛星,加上其它偵察手段,陸上固定的導彈發射基地和較大的導彈機動車隊很難不被對方的間諜發現和受到監視,在這種情況下,海上核力量就顯示出其生存上的優勢。戰略導彈核潛艇可以航行在茫茫大海的水下,來無影,去無蹤,造成敵方戰略防禦的困難,一艘戰略導彈核潛艇就是一座浮動、隱蔽的導彈基地,可以後發制人,對敵方實施外科手術式的打擊。只有擁有了戰略導彈核潛艇,才真正具備海上核反擊的能力。俄海軍一口氣連造十二艘潛艇,堪察加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號將成為首艘被交付的潛艇,預計與2019年完成交付,截止2022年所有6艘基洛潛艇的交付工作將全部完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