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四川軍閥的情況具體是什麼樣的?

用戶4633405243601


四川軍閥那叫一個亂。如果從1917年劉存厚與羅佩金、戴戡爭奪全省領導權算起,到1934年劉湘、劉文輝“二劉大戰”為止,在這17年中,真是戰禍綿延、生靈塗炭。1926年以後,四川軍閥又漸漸形成防區制,各據一方。



(1932年的四川軍閥割據示意圖)

楊森第20軍共有7個旅,約3萬人,原駐下川東,後被劉湘擊潰,移駐渠縣、廣安、嶽池、蓬安、營山等縣。劉湘第21軍共有6個師、8個路司令,約11萬人,分駐重慶下川東,鼎盛時擁有將近40個縣。由於劉湘掌握了四川通往長江中下游的川東地區,得已外購不少外國槍械,火力比起其他軍閥自然強很多。

賴心輝第22軍駐瀘州、合江、江津、永川、納溪、古藺等縣。劉成勳第23軍駐新津、邛崍、蒲江、大邑、崇慶、名山、雅安等縣。這兩股算是實力比較弱小的。


(劉湘)

劉文輝第24軍所部8個師、5個路司令,約10餘萬人,最多時據有上下川南及川東北70餘縣。四川軍閥就屬他和劉湘最為兵強馬壯,論輩分,劉湘要叫劉文輝叔叔,但為了爭奪天府之國的霸主,叔侄照樣兵戎相見。

鄧錫侯第28軍下轄3個師、7個混成旅、2個路司令,約6萬人,駐華陽、新都、廣漢、彭縣、郫縣、新繁、崇寧、溫江、灌縣、松潘、理縣、懋功、茂縣。不過李家鈺、陳書農兩股只是名義上的部下,他們各自佔有一塊小防區,幾乎也是獨立的小軍閥。


(劉文輝)

田頌堯第29軍下轄3個師、3個路司令,約4.5萬,駐成都及川北綿陽、三臺等20餘縣。此外還有劉存厚所部盤據綏定、宣漢數縣。鄧錫侯、劉文輝、田頌堯曾有一段合作時間,在成都組織三個軍的聯合辦事處,瓜分利益。

1933年10月,劉湘打敗劉文輝,四川軍閥混戰的局面總算結束。為了奪得霸主地位,劉湘舉債5900多萬元,無疑加重了老百姓負擔,其中煙稅收入的加多,名為禁菸,實則推廣鴉片,毒害無窮。不過話說回來,劉湘在抗日的問題上還是深明大義的,對此應予充分肯定。


馮傑


民國建立後,立即陷入新舊軍閥混戰的局面,四川也不例外。從1912年到1935年中央軍入川,四川共發生大小戰爭400次以上,幾乎是連年混戰,但20多年始終未能達成全省統一。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1918年掌握四川軍政大權的熊克武,推行了“防區制”。四川

各軍按駐防地劃分防區,擁有防區的軍政大權,形成一個個“獨立王國”,彼此展開混戰。不過四川軍閥混戰有幾個特點,一是勝利者從不對失敗者趕盡殺絕,打完仗還是好兄弟,坐下來繼續擺龍門陣。二是如果有外省軍閥打四川的主意,川軍各派會聯合起來一致對外,肥水不流外人田。所以四川軍閥混戰有點像“過家家”,大家點到為止而已。

四川各派在經過長期混戰後,

劉湘、劉文輝、鄧錫侯、田頌堯這四人展露頭角,共分四川,而劉湘則為川軍之首。下面就來簡單介紹一下這4人,

一、劉湘

劉湘(1890-1938)字甫澄,四川大邑人,1909年畢業於四川陸軍速成學堂,“速成系”首腦。曾隨熊克武參加護法戰爭。1921年任川軍總司令兼四川省省長。1932年發動對四川省政府主席劉文輝的戰爭,獲勝後控制全川,兼任四川省政府主席,成為四川軍閥中最有實力的人物,人稱“四川王”。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後,劉湘即電請纓抗日,先後任第2預備軍司令長官、第七戰區司令長官等職,並抽調川軍主力部隊奔赴抗日前線參加對日作戰。1938年初,劉湘與韓復榘密謀阻止蔣軍入川,事洩,憂懼吐血死於漢口。

二、劉文輝

劉文輝(1895-1976)四川大邑人,1914年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畢業後回到四川,為“保定系”首腦。劉文輝平時注意擴展地盤,壯大實力,1922年升任第九師師長,

1927年,劉文輝加入國民革命軍,任24軍軍長。這時劉文輝幾乎和劉湘(21軍軍長)並駕齊驅,劉文輝擁有軍隊幾十萬,擁有防區70多縣,囊括大半個四川,劉文輝的勢力僅僅次於劉湘。不過1932年,劉文輝被劉湘擊敗,勢力受到巨大打擊。1939年,西康省建立,劉文輝就任第一任西康省政府主席。

1949年12月9日,劉文輝率部在彭縣宣佈發動起義。新中國建立後,他歷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四川省政協副主席,林業部部長等職。1976年因癌症在北京去世。

三、鄧錫侯

鄧錫侯(1889-1964)四川營山人。1909年,被保送到保定陸軍軍官學堂所屬的南京第四陸軍中學堂,辛亥革命前夕回川,曾先後出任過護國軍營長,團長、旅長、師長。1924年為四川省省長。

1926年加入北伐軍,鄧錫侯任二十八軍軍長。倒楊之戰後,鄧錫侯已成為四川軍閥"四巨頭"(劉湘、劉文輝、鄧錫侯、田頌堯)之一,獨霸一方。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鄧任為第二十二集團軍總司令,川康綏靖公署主任及四川省政府主席,西南長官公署副長官等重要職務。1949年 12月9日在彭縣率部通電起義。1949年後歷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兼國家水利部部長、四川省副省長,國防委員會委員,民革中央委員、四川省委副主任委員、第一與二屆全國人大代表。1964年3月30日在成都病逝,享年75歲。

四、田頌堯

田頌堯(1888年-1975年),龍泉驛人,1910年加入同盟會,曾在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學習。1912年任川軍第4師參謀。1924年任21師師長,駐潼川。1925年任四川軍務幫辦,佔據以三臺為中心的大片防地。

1926年參加北伐,田頌堯為川西北屯殖總司令、第29軍軍長。1933年,率部圍剿紅軍,但遭到慘敗。田頌堯因此被蔣介石撤職查辦,田頌堯就此離開軍界,寓居成都。1949年12月9日,田頌堯與劉文輝、鄧錫侯等人聯名起義。歷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委員、四川省參事室參事等職,並任四川省政協委員。1975年10月15日病逝於成都,終年87歲。


四川軍閥雖然內戰不斷,但抗戰爆發後,他們能夠迅速摒棄前嫌,共赴國難,百萬川軍更是為抗戰做出了巨大犧牲,值得尊敬。不過川軍畢竟不是蔣介石的嫡系,解放戰爭時期,川軍淪為蔣介石的炮灰,勢力受到嚴重削弱,所以川軍將領紛紛倒戈起義,四川軍閥歷史就此終結。


石頭說歷史


在民國時期,由於四川地形複雜,基本上各個地區都湧現出一個又一個的軍閥,這些軍閥大多數占城為王,但大多數也沒有做出傷天害理的事情來,基本上在抗日戰爭中,都積極應戰。

當時四川地區比較有名的軍閥分別是楊森、鄧錫侯、田頌堯、劉湘、劉文輝等人,這些軍閥控制了四川的大部分地區。

其他還有十幾個軍閥,但由於其佔據時間短,或割據的土地不多,也就不再算入其中了。這些軍閥在各自的防區內稱王稱霸,可以隨意擴充軍隊、增加稅收等等,可以說就是當時的土皇帝。

防區的大小代表著在四川的話語權,所以四川這些軍閥們基本上年年都要發生戰爭,從1912年到1935年,四川地區大大小小的戰爭,共發生了四百多次。

一、楊森

楊森參加過二次革命和護國戰爭,是軍閥中的老資格了,1924年楊森在吳佩孚的支持下,佔領了重慶,將當時佔據著成都的熊克武趕到川南,成為了北洋政府在四川的代理人。

他在四川當軍閥的時候,為當地做了不少好事,比如修建馬路、建體育場、成立通俗教育館、提倡“朝會”等措施,另外他還要求老百姓穿短衫、修剪指甲、解除婦女纏足等。

1925年楊森被段祺瑞免去了職務,他本想賴著不走,但被段祺瑞扶持的劉湘給打敗了。不過後來楊森很快又在吳佩孚的支持下捲土重來,劉湘被迫與楊森議和。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楊森率部走出四川,參加了淞滬會戰、武漢會戰、三次長沙會戰等多次戰役,立下了赫赫戰功。

不過由於當年楊森在劉伯承起義的時候,沒有遵守約定,最終導致劉伯承起義失敗。後來楊森出任了重慶市的市長,解放後隨著蔣介石逃到了臺灣。1977年在臺灣病逝。

二、鄧錫侯

鄧錫侯出生於1889年,1923年參加第二軍與第一、第三軍和邊防軍的對戰,擔任副總指揮。1924年被北京政府任命為四川省省長,1937年抗日戰爭期間,參與了臺兒莊戰役。

1923年鄧錫侯與楊森一起進攻熊克武,勝利之後被北洋政府任命為四川省省長,但當時鄧錫侯的部隊在重慶,成都又是楊森的地盤,這個職位也就是個虛職而已。

1924年在段祺瑞的支持下,鄧錫侯、劉湘等人進攻楊森,將其逼退四川,鄧錫侯佔據了華陽、遂寧等十幾個縣區,成為當時四川軍閥“四巨頭”之一,另外三個分別為劉湘、劉文輝、田頌堯。

抗日戰爭爆發後,鄧錫侯積極抗戰,曾經與朱德總司令多次會晤,共同抗戰,1949年在紅軍的指導下四川起義。

解放以後鄧錫侯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委員、委員會副主席、水利部長、四川省副省長等職。1964年3月30日鄧錫侯在成都病逝。

三、田頌堯

田頌堯出生於1888年,1910年加入同盟會,1912年在川軍第二師擔任營長,1924年被吳佩孚授予陸軍少將一職,1949年臨時退掉去臺灣的機票,並且同鄧錫侯一併起義。

田頌堯這個人其實也沒什麼好說的,他的地位都是當時的國民政府賦予他的,而且還多次參與圍剿紅軍,只是後來不知道為什麼棄暗投明,最終得了個好結局,1975年在成都病逝。

四、劉湘

劉湘出生於1888年,抗日戰爭期間帶病上前線抗日,結果在前線吐血病發,1938年1月20日在漢口去世,死前他曾經說過:“抗戰到底,始終不渝,即敵軍一日不退中國境,川軍則一日誓不還鄉。”

劉湘的故事大部分都是在抗戰以前,前面幾人的介紹中也多次提到劉湘,劉湘跟楊森的經歷差不多,作為同班同學,劉湘也參加過二次革命和護國戰爭。

五、劉文輝

劉文輝出生於1895年,雖然他比劉湘小几歲,但他是劉湘的親叔叔,當時劉文輝和劉湘叔侄倆,他們如果聯手,可以佔據四川的半壁江山,但可惜他們沒有這樣做,最終劉湘還把劉文輝給吞併了。

當年劉文輝和劉湘都出自劉氏家族,在民國年間劉氏家族出了3個軍長、8個師長、15個旅長,一個省主席,一個戰區司令長官,在槍桿子就是王法的年代,劉氏家族的實力非常雄厚。

劉文輝有個哥哥叫劉文彩,是民國四大地主惡霸之一,他們二人剛好湊成黑白兩道,瘋狂的斂財。之後劉文輝又與劉湘反目為仇,都想爭奪四川的掌控權。

1933年被劉湘打敗的劉文輝,只能在雅安這個小地方佔地為王,以求自保。抗日戰爭爆發後,他當即捐款五十萬元抗日。由於蔣介石想吞掉四川的軍閥,他毅然的舉起反蔣義旗。

劉文輝反蔣失敗後,蔣介石需要藉助他的名頭來統領劉湘的舊部,於是讓他當上了西康省的省長,但此時劉文輝已經與我軍有著密切的聯繫。

1949年劉文輝與鄧錫侯、潘文華一同發起起義,解放西康省。1950年劉文輝擔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後來又被任命為四川省政協副主席。1976年6月24日病逝於北京。

(鄧錫侯、楊森、劉文輝合影)

其他四川還有劉成勳、賴心輝、劉存厚、熊克武、範紹增、李家鈺等軍閥,也都是名震一時,割據一方,就不再一一贅述了。


戲曲說


總的來說就是多、亂、割據獨立。

♠鄧錫侯、劉湘、劉文輝

四川軍閥混戰主要開始於1918年熊克武的軍閥防區制。軍閥防區制形成後,各個防區成為了軍閥割據的“獨立王國”,軍閥在防區內委任官吏、徵收稅賦、擴充軍隊都由自己決定。

各地軍閥因地盤等原因相互攻伐,在1935年中央軍未入川以前,四川地區幾乎年年都有大規模混戰爆發,各種大小戰爭多大四百多次。

在一系列混戰後,一些小軍閥被打敗,漸漸形成了劉湘、劉文輝、楊森、鄧錫侯等大軍閥,1933年二劉大戰後,劉湘當上了四川王,四川長期的軍閥混戰基本結束。但是劉文輝、楊森等勢力還在,尤其是統治重慶地區的楊森,時不時的小摩擦還在。


1935年中央軍入川,對川軍進行整編。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川軍出川抗日,為民族抗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