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將至,誰才是中國最該被祭奠的?你猜得到嗎?

眾所周知,清明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距今已有2500年的歷史,在唐代以後,人們都選擇在這一天去掃墓、祭拜祖先,而在中國有些人雖然沒有親人祭奠,

但是卻是被其他人祭奠次數最多的,大家知道他們是誰嗎?

清明將至,誰才是中國最該被祭奠的?你猜得到嗎?

對,沒錯,他們就是革命烈士,革命烈士是在人民革命鬥爭、保衛祖國或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壯烈犧牲者的尊稱。

每年的清明節這一天,從祖國的北疆到南海,從東極之地到西域高原,全國人民以各種各樣的方式祭奠緬懷革命先烈,追憶先人的功勳。

清明將至,誰才是中國最該被祭奠的?你猜得到嗎?

革命烈士千千萬,小編也不能窮盡,今天就給大家介紹其中一位,這位烈士曾在獄中寫下一首傳世名作,如下:

帶鐐行

劉伯堅

帶鐐長街行,蹣跚復蹣跚。

市人爭矚目,我心無愧怍。

帶鐐長街行,鐐聲何鏗鏘。

市人皆驚訝,我心自安詳。

帶鐐長街行,志氣愈軒昂。

拼作階下囚,工農齊解放。

這位烈士就是劉伯堅,他的烈士紀念碑位於平昌縣城二公里的佛頭山腰,劉伯堅老人育有三個兒子。

清明將至,誰才是中國最該被祭奠的?你猜得到嗎?

劉伯堅

大兒子劉虎生

生於1928年,在20歲那年被送往莫斯科學習,畢業後回國參與祖國的建設,當過工程師,也當過局長,1956年獲得了全國勞模的稱號,可以說是虎父無犬子。

二兒子劉豹

劉伯堅率部緊急轉移時,將5歲的劉豹送給當地老鄉收養解放之初,有關部門根據保存的劉伯堅遺信中的線索,好不容易才找到了他。後來,劉豹 也成了一名工程師。1956 年,經各方努力,劉虎生、劉豹兩兄弟終於見了 面。兄弟二人擁抱在一起,想到為革命捐軀的父母和還有一個弟弟尚未團圓而痛哭不已。

小兒子劉熊生

在革命年代,劉熊生與妻子把不到四個月的劉熊生寄養在了福建廣東、江西三省交界處的福建省連城縣芷溪村一家姓黃的人家。

1965年,劉熊生髮現了自己母親留給他的信,但是他沒有選擇離開,沒有因為自己是革命烈士的後代而向黨和政府提出什麼要求,在養育他長大的養父母身邊、在養他長大的山村當了一輩子農民,去世於1999年。

1979年, 劉虎生、劉豹與劉熊生三兄弟第一次聚首,三人抱頭痛哭,訴說各自的遭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