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兩岸籃球誰更強?CBA夏季聯賽體現差距

在2018CBA夏季聯賽的最後一個比賽日,兩支來自寶島臺灣的球隊達欣工程和富邦勇士,迎來了自己本次比賽的謝幕演出。

不過一個令人有些意外的現實是,這兩支本次受邀來到大陸的寶島球隊,在四個比賽日的比賽中,都沒有收穫一場勝利,面對CBA球隊,場均輸掉超過20分,場場脆敗。最終在7、8名的排位賽中,富邦勇士隊戰勝達欣工程,這也是寶島球隊在本次夏季聯賽的唯一一場勝利是在同樣來自寶島球隊身上取得的,不禁令人唏噓。

這些年,關於寶島臺灣和大陸籃球的對比,一直是球迷津津樂道的一個話題。雙方在比賽當中呈現出了全然不同的籃球風格。很多球迷,都對5年前的亞錦賽上,中國臺北男籃戰勝中國男籃的那場比賽記憶猶新,但如今時光荏苒,海峽兩岸的籃球實力對比,又呈現出了一個新的狀態。

交流比賽,卻變成了一場震撼教育

就在出發來參加本次CBA夏季聯賽之前,富邦勇士隊的主教練許晉哲,曾經給隊員們講過這樣一番話。他說:“這次來打這個比賽,你們會受到一場震撼教育,只有兩種結果,第一你回來會放棄籃球,第二你回來認識到差距,加緊埋頭苦練。”

而在三場比賽過後,事實也證明了他的判斷,“打完3場之後,球員確實受到一個很大的刺激。”許晉哲說。

許晉哲是寶島臺灣的名帥,他曾經率領中國臺北男籃,在2013年菲律賓亞錦賽的四分之一決賽中,逆轉並大比分擊敗中國男籃,將中國隊擋在了四強的大門之外。那是很多中國球迷心中中,中國男籃歷史上遭遇的最慘痛的失敗之一。

也就是從那一場敗仗之後開始,更多的球迷開始認識寶島籃球,開始更加敬畏寶島籃球。而近年來,越來越多出色的寶島後衛加入CBA聯賽,並且打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表現。也正因為如此,在本次夏季聯賽之前,很多球迷都在期待,海峽兩岸的籃球碰撞,能夠擦出更多的火花。

像許晉哲一樣,早早預料到結果的人,並不是很多。許晉哲曾經在CBA擔任過兩個賽季的主教練,他對於大陸球員非常瞭解,這也讓他能夠理性和平靜地,接受兩岸籃球運動員身上存在的巨大差距。

“CBA聯賽近幾年高速發展,這讓我們的本土球員進步越來越多,以前臺灣球員的特色是小快靈,可這一次我帶隊過來,發現大陸的球員,不管是有經驗的球員,還是青年隊剛上來的球員,他們的速度也非常快,之前原有的身材優勢擺在那邊,速度與外線的準確度這次又讓我們印象深刻。”許晉哲感嘆說。

事實上,在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裡,來自臺灣最高水平的籃球聯賽SBL的球隊,並沒有太多機會與CBA球隊交手。很多CBA球員,對於寶島球隊的風格,更多也是一種心目中模糊的印象,但並沒有太多真刀真槍較量之後的感受。

江蘇肯帝亞的隊長易立說:“臺灣球員在身高、身體方面沒有大陸球員那麼好,但他們的技術因為他們身高比較矮,可能比較快,技術風格投籃可能比較準,技術可能比較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和他們打比賽可以得到很大的鍛鍊,他們的風格非常快,對我們來說也是一種考驗。”

經驗豐富的易立,準確地概括出了對手的特點,但或許連他也沒有想到,雙方球場上的對抗,其實根本構不成真正意義上的挑戰。來參加CBA夏季聯賽的隊員,大多以年輕球員為主,甚至極少有各自球隊的當家球星和主力,但赤裸裸的差距,依然令人難以忽視。

慘痛失利,究竟為何會不斷髮生

就在幾個月前,一場高中生之間的比賽,再一次讓海峽兩岸之間籃球對比的話題,成為了一時間球迷們熱議的對象。

在今年上半年的耐克高中聯賽巔峰賽中,坐鎮主場,身高、身材佔盡優勢,盡遣主力的清華附中全場被壓制,最終以5分之差輸給了臺灣的能仁家商。一位觀看了比賽全過程的資深籃球媒體人曾經私下表示:“咱們的孩子(清華附中球員)普遍高對方一個頭,身材比對方壯一圈,但是球場上的球商、判斷、閱讀能力,對籃球的理解,根本不在一個層次上。要不是裁判‘使勁兒’,這場球根本不是5分的差距。”

這樣的失利,早就不是第一次出現,2016年,在“球學杯”高中籃球邀請賽上,剛剛迎來換血的清華附中以49-81慘敗來自寶島的泰山高中,2017年,海峽杯高中組比賽裡,代表大陸出戰的上海交大附中先是以31-115的比分慘敗臺灣高中聯賽冠軍松山高中,隨後又以52-107不敵臺灣南湖高中,兩戰輸掉139分。

同樣都是高中生,為什麼實力會如此懸殊?而為什麼到了職業聯賽的賽場上,寶島球隊和大陸球隊又像是完全調了個?

在CBA征戰多年,並且曾經是中國臺北男籃隊魂的林志傑談到了自己的看法。他說:“在身高不佔優勢的情況下,我們要以防守、快攻,來彌補個子矮的不足,我們的跑動比較多,在基礎層面上訓練很多,體能、防守、進攻、投籃等基本動作,教練都會要求達到一定的標準。在臺灣這邊,基本上,只要你有能力,有特點,教練在選材這一塊會看的更長遠,而不是看一名球員的短處。”

相比林志傑,許晉哲的看法則更加直接而犀利,“我知道大家都覺得臺灣的高中聯賽發展的很好,但其實我想說大家可能對這件事有一些誤解,在兩岸頂尖籃球高中比拼之中,要注意的是,臺灣高中球隊的練習時間要比大陸高中球隊的練習時間更多,如果是大陸的省青年隊15歲-18歲的孩子出來與臺灣高中打比賽,我不覺得差距會是這樣子(輸很多),”他說,“如果大陸高中球隊的訓練時間也和臺灣高中一樣多,但仍然有如今這麼大的差距,那我覺得確實可能需要一些思考與反省。”

如果說高中球隊的較量,是兩岸基層籃球的對決,那麼5年前的亞錦賽,則是最高水平的碰撞。雖然許晉哲和中國臺北隊是勝利者,但談起那些過往,他依舊錶現得客觀而冷靜。

我想說2013年那一次勝利有一定的偶然性,一是正是從那一年起,FIBA允許歸化球員登場,而我們歸化了昆西-戴維斯,第二是那批球員和我共事很久,大家很團結默契,但近年來,林志傑,曾文鼎,田磊他們的年齡大了,那到了交接的時刻,我們卻沒人可以頂上來。”他說。

兩岸差異,絕不僅僅是風格的不同

在很多球員看來,海峽兩岸之前籃球的不同,更多是源自不同的風格。

“臺灣籃球的整體風格非常好,在一起打得很默契,基本技術非常好,唯一不足的可能就是身高,但這並不是最主要的問題,很多東西可以彌補這一問題,他們的技術值得我們學習。”廣廈男籃後衛趙巖昊說,“,CBA沒有他們那麼快的節奏,也有快的球隊比如遼寧隊啊,所以我們要適應不同的球隊,鍛鍊我們的防守能力,這也是我們這次來的目的。”

林志傑則認為:“差異是整體性方面吧,這裡的籃球聯賽規模很大,很職業化,球員的身體素質和各方面的條件都非常的好,臺灣籃球首先是身高的不足,技術動作會練的比較紮實一點,打傳切配合,個人的意識少一些,團隊的意識多一點。”

他們說的並非沒有道理,但從目前兩岸籃球的發展來看,互相之間的差異,卻絕不僅僅是球場上的風格特點那麼簡單。大陸體教分離的制度,大大限制了基層籃球人才的基數,而寶島臺灣,雖然籃球在基層的普及程度更好,但卻缺乏一個高水平的頂級聯賽,作為人才的出口。

就在最近,許晉哲在一場失利之後接受採訪時,曾經直言不諱地表示,臺灣籃球這些年並沒有什麼明顯的進步。“(體教分離)我覺得是需要改變,我認識很多歐洲教練,他們也有很多天才球員15歲就會進俱樂部,可是他在15歲之前還是在唸書的,CBA來講,一個小孩如果12歲很優秀,就已經進入到俱樂部之中了,切斷了文化教育,太小就失去了學習的機會,”許晉哲說,“臺灣這邊,我們沒有CBA這麼高級別的聯賽,我們的球員甚至看不到以後(發展)的道路,可是他們通過這樣的教育,先明白的是,珍惜在HBL中打球的機會,把握這些比賽機會。大陸的球員能看到CBA這樣的終極目的,但在成長的過程之中,或許缺乏一些目標。”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這也是海峽兩岸籃球發展,現階段遭遇不同瓶頸的現實所在。而想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也絕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對於大陸籃球來說,體教分離的問題,已經遠遠超出了體育的範疇,是任何體育領域的改革所能夠改變;而臺灣的高水平運動員,幾乎都會被漸漸吸引到薪酬更高、關注度更高的CBA聯賽,這也讓寶島的頂級聯賽SBL,很難在短時間內更上一個臺階。

用一位CBA俱樂部高層的話說:“臺灣籃球就像一個底座大,但頂層過於狹窄的金字塔;和他們比起來,大陸籃球雖然頂部寬闊不少,但這個金字塔的塔基確實太薄弱了……”

搭建橋樑,CBA夏季聯賽開啟全新嘗試

在過去相當一段長的時間裡,兩岸的籃球交流,更多還是在各種不同的國際大賽當中,真正俱樂部之間的比賽,幾乎完全是空白。

在今年CBA夏季聯賽的最後一個比賽日當天上午,上海寶山德爾塔酒店二層的會議大廳,舉辦了一場關於中國籃球發展以及海峽兩岸籃球交流為主題的論壇。論壇的主持人、資深媒體人徐濟成表示:“在海峽兩岸各項體育項目的交流當中,籃球已經是最密切、最頻繁、最具關注度的項目,但在未來,這樣的交流依然需要更寬廣的橋樑。”

事實上,雖然這次來到大陸參賽的兩支寶島球隊,面對CBA球隊未嘗勝績,但他們展現出的鮮明特點和風格,依然贏得了CBA球員們的尊重。

“對我來說,作為一個身高兩米一十多的大個子,忽然碰到對手5個人都在下快攻的球隊,也是一大考驗。”上海男的高大中鋒張兆旭說道,“但是開卷有益嘛,臺灣的球隊雖然身高和體重不如大陸的球隊,但是他們能夠憑藉技術、積極的拼搶等來彌補自身的不足,我們也能從中學到一些東西。”

海峽兩岸籃球誰更強?CBA夏季聯賽體現差距

實力存在差距,並不代表兩岸球隊之間的交流沒有意義,相反,不同風格之間的碰撞,讓兩岸的球員,都能夠得到各自不同的啟迪與思考。“我非常希望兩岸籃球可以多交流,所謂的交流不止是比賽上的交流,更是人員上的交流,臺灣很需要這樣的交流。”許晉哲說,“比如我的球隊這次來比賽的名單,只有一個兩米以上的,其他都很矮,我在想可不可以讓大陸的大個子球員來臺灣做一些交流,我相信他們其中有些人在大陸這邊是打不上球的,但是他們如果來到臺灣這邊,一場球打30分鐘以上沒壓力,這其實能帶來一種經驗上的成長,這對於大陸籃球也是有益的,因為他最終還是要回到CBA,這樣對球員本身和CBA都有不錯的發展。”

而廣廈男籃主帥李春江則認為:“臺灣的籃球隊身上,有很多值得我們隊員學習的東西,他們閱讀比賽的能力,他們的一些經驗,包括技術動作的運用、包括處理球等等方面的細節,我覺得都有很多可以借鑑的地方。所以今年CBA夏季聯賽的這種創新,是非常有意義的。”

當今的社會,開放與交流已經成為了時代的主題,而本次CBA夏季聯賽,也為海峽兩岸之間的籃球交流,開闢了一條全新的道路與橋樑。今年,是CBA夏季聯賽創辦的第二個年頭,無論從賽事的組織、規模還是包裝、體驗上,相比第一年都有了長足的進步。據悉,加強兩岸的交流或許僅僅是一個開始,未來可能會有國外高水平的球隊,加入到CBA夏季聯賽的比賽當中。

當中國籃球以一個更加開放的姿態去虛心博採眾長的時候,才更有希望讓人看到進步的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