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浩蕩永城整裝再出發

春风浩荡永城整装再出发

1978年—2007年永城市

春风浩荡永城整装再出发

1988年—2007年永城市

春风浩荡永城整装再出发

1978年—2007年永城市

春风浩荡永城整装再出发

永城新貌(永城市委宣傳部供圖)

(一)春風浩蕩,滄桑鉅變。

40年,從國家級貧困縣到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40年,從工業小縣、財政窮縣到工業大市、經濟強市;40年,從糧食生產大縣到“中國麵粉城”……

豫東永城,從改革開放的攻堅克難中走來,從謀求跨越發展、科學發展的持續探索、持續奮鬥中走來,猶如雛鳳鳴新聲,演繹著華彩“蝶變”,奏響了“敢叫日月換新天”的恢弘樂章!

(二)“歷史總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給人們以汲取智慧、繼續前行的力量”。

1978年,改革開放肇始;1996年,永城撤縣設市;2014年,永城進入省直管縣體制。

三個時間節點,相隔兩個18年,這是歷史的巧合,也似乎是一種必然。

這種必然,蘊含著永城人民由短缺到充裕、由貧困到小康,一路銳意進取、砥礪奮進的結晶,源自於歷屆永城市(縣)委、市(縣)政府緊跟中央、省委、市委決策,緊扣時代脈搏,緊貼永城實際,緊繫群眾期盼,適時調整發展方向又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的信心和決心。

(三)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

縱觀永城的發展脈絡,永城經濟的騰飛一度與礦井的多少幾乎成正比。因煤而興的永城,也最終吃到了“一煤獨大”的苦頭:“後煤炭時期”到來,產業結構不合理,城鄉發展差距大,要素保障能力差,發展制約性因素增多……

黨的十八大以來,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各項事業全面開創新局面,各地發展競相展示新氣象。

“一篙鬆勁退千尋”。永城如何保態勢、保位次,如何始終走在全省縣域經濟發展的前列,如何在中原經濟區建設的戰略佈局中、在中原更加出彩的發展進程中成為先行者?

永城市委、市政府應時而變、順勢而為——從“黑白”經濟,到“黑白綠”三色經濟,再到圍繞煤炭、麵粉、生態,重點打造“漢興之地、能源之都、麵粉之城、生態之市、長壽之鄉”五張城市名片。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產業轉型升級為突破口,以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商務中心區為載體,以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為抓手,堅持傳統產業提檔、非煤產業提量、第三產業提質、新興產業提速,不斷加快產業升級步伐,有效實現了經濟的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四)順應期待,乘勢而上,擦亮名片。

黨的十八大以來,永城市委、市政府順應實踐要求和人民期待,推出了一系列重大舉措,推進了一系列重大工作,幹成了一批強基礎利長遠的大事,幹成了一批多年想辦辦不了的難事,幹成了一批永城人民期盼已久的好事實事。

在永城東西城區間,曾經荒草叢生、垃圾遍地、汙泥臭水的採煤沉陷區上,建起了24平方公里的日月湖景區。湖光山色、鳥語花香、如詩如畫,過去的“城市傷疤”,成了永城最美的地方,被市民稱為“城市綠肺”“天然氧吧”。

2017年2月27日,永城市芒碭山旅遊區正式晉升為國家5A景區。此消息一出,永城上下一片歡騰。誰又能想到,30年前,這裡因為開山採石還是一幅千瘡百孔的景象。芒碭山的浴火重生,得益於永城市委、市政府叫響“漢興之地”品牌,發展“大文化、大旅遊”的戰略思路。

“中國麵粉城”金字招牌讓永城享譽全國,5大面粉集團、97家麵粉加工企業,讓麵粉食品加工產業成為永城經濟的支柱之一。永城先後被確定為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促進麵粉食品產業健康發展試點。如今,永城正在為實現從“中原大糧倉”向“中原大廚房”轉變、從“中國麵粉城”向“中國食品城”轉變不懈努力。

(五)“棗花零亂槐陰合,一路清香過永城”。

這是清朝詩人宋至對永城景色的描畫。如今的永城早已超越了詩人的想象力。

改革開放40年,尤其是近年來,永城變化最直觀的應該是城市面貌。體育館、科技館、圖書館等10大場館已建成使用;打通“斷頭路”“卡脖路”,形成了“十縱十橫”道路網絡;建成日月湖、還金湖、沱南生態廣場、汪樓溝風景帶、城市輕軌風景帶、雪楓溝風景帶、沱河溼地公園“兩湖四帶一溼地二十八公園”,實現了“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目標,讓市民休閒有去處、活動有場所,幸福感、獲得感不斷增強。

通衢大道寬敞整潔、廣場遊園繁花似錦、“兩湖四帶一溼地二十八公園”風光旖旎、城區夜景流光溢彩……

這是今天的永城,碧水逶迤,高樓挺秀,詩情畫意中盡顯繁華靚麗。

2017年,省長陳潤兒兩次到永城視察城市建設、調研百城建設提質工程,肯定永城城市建設的同時,也提出了“讓城市更加宜居美好,讓百姓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的殷殷期望。

永城始終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圍繞“打造區域性中心城市和建設商丘副中心城市”目標,按照“以綠‘蔭’城、以水‘潤’城、以文‘化’城、以‘業’興城”要求,統籌推進城市創建和百城建設提質工程工作,大投入、大規模、大手筆建設了“兩湖四帶一溼地二十八公園”,並在此基礎上持續鞏固提升城市生態體系建設,走出了一條生態支撐、轉型發展的綠色崛起之路。

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市等國字號、省字號榮譽的獲得有力證明了永城城市建設之效。

近者悅,遠者來。一個更加開放、更具活力、更有魅力,擁有“詩和遠方”的品質永城已露崢嶸。

(六)交通是城市發展的主要動力。“要想富,先修路”。

1996年之前,永城境內沒有高速公路,國省道也較少。

2002年,連霍高速河南段建成通車,永城結束了沒有高速公路的歷史。10年後,永登高速、濟祁高速相繼建成通車,三條高速貫穿全市,形成了北有連霍、東有濟祁、南有永登的“工”字形高速公路網。

2011年12月16日,沱澮河航運工程開工建設。

2016年9月10日,鄭徐高鐵建成通車,永城正式步入“高鐵時代”。

2018年7月11日,三洋鐵路永城段建設合作簽約儀式舉行,三洋鐵路永城段終於邁出堅實一步。

公路、鐵路、水路交通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量變到質變,因交通之變,“豫東門戶”的永城,區位優勢更加明顯,“東引西進”橋頭堡的作用日益凸顯。

(七)“以百姓需求為號令是我們工作必須堅守的遵循”。

永城市委書記、市長李中華代表永城市委、市政府鄭重承諾:下大力氣解決關係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讓困難群眾、弱勢群體共享永城改革發展成果。

2018年3月,永城啟動了農村精準脫貧、城市解困(下崗職工)、大學圓夢攜手、孤兒呵護牽手、大病救治助力、網癮少年關愛、精神病治療普惠、殘疾人社會關懷、農村留守兒童成長陪伴、困境家庭救助等“黨暉溫暖”十大幫扶行動。

一件件事關百姓冷暖的民生大事,一一破題;一項項事關衣食住行的惠民工程,落地實施;一幅又一幅溫暖的民生圖景,展現在163萬永城人民幸福歡樂的笑臉上……

(八)“深入踐行新發展理念,以黨的建設高質量推動經濟發展高質量”。

省委十屆六次全會、市委五屆六次全會相繼發出了讓中原更加出彩和在中原更加出彩貢獻商丘力量的“總動員”,奏響了推動經濟發展高質量的“集結號”。

“高質量發展對永城尤為重要,事關全局、事關長遠。”永城市委書記、市長李中華擲地有聲,“必須持之以恆抓好高質量發展不動搖、不鬆勁。”為此,今年永城將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汙染防治“三大攻堅戰”,以招商選資為路徑、以項目建設為支撐,做大做強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商務中心區,加快優化產業結構、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打造中心城區龍頭引領,聚力推進鄉村振興,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等八個方面的工作。

緊抓新時代改革開放蘊含的新機遇,緊抓加快中原經濟區建設、實現中原更加出彩的歷史機遇,永城有基礎、有優勢、有潛力、有狀態,必將大有可為,也必能大有作為。

奮進新時代,踏上新徵程,永城整裝再出發!

圖表製作:董海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