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的拼多多已經變成拼假假!

今天,在拼多多App上竟然出現了違法違禁物品,並且打著“隱私發貨”的名義秘密發貨,例如使用“冰壺”關鍵詞,搜索到的並不是體育類別的冰壺,而是“溜冰”用品,甚至經銷商打著水煙壺的旗號進行銷售。

如此的拼多多已經變成拼假假!

這一消息可真是給了處在風口浪尖的拼多多當頭一悶棍。

各位讀者如果有印象的話,在電商平臺上售賣毒具,拼多多並不是頭一個。

差不多是去年的同一時間,有網友發現,在包括餓了麼與美團在內的多家外賣平臺上有商家提供疑似吸毒工具,同時該網友還附上了多張截圖,成都、武漢均是重災區。

隨後,有媒體在淘寶和京東上搜索了類似於“錫紙”一類的詞彙,結果出現了疑似吸毒用的商品。

雖然同是吸毒用具,但老道不得不說,拼多多和餓了麼、美團們的毒具事件還是有不少區別的。

首先是反應態度。餓了麼、美團毒具事件爆出之後,兩家都迅速發佈公告,緊急排查並下線商家,聲稱將完善平臺審核等各項機制,餓了麼還向當地有關機關進行了通報。

而此次,拼多多隻是默默下線了相關商品,並未發公告,也並未安排後續措施,更沒有向有關機關通報,只是默默地自己承受……

不過話說回來,如果每次問題被曝光就要發通報、報案、後續整改,拼多多估計也會挺累的,索性就別開這個頭了。

如此的拼多多已經變成拼假假!

第二個是整個事件的影響範圍與深度的區別。餓了麼和美團作為外賣巨頭,雖然影響力強大,但在此次事件中他們卻只是被動的第三方平臺,並沒有起到傳播的作用。

但拼多多就不同了,隱私發貨幫助不法買家隱藏身份,社交購物模式幫助商家傳播商品,雖然拼多多主觀上也是第三方平臺,但在事實上卻起到了推動的作用。再加上一向糟糕的審核機制,拼多多的表現很有點幫兇的意味。

不過,拼多多毒具事件之所以受到這麼高的關注,也不全是因為事件本身,上市、假貨、聲討等輿論也同樣起到了巨大作用。

相比於其他,拼多多和黃崢最糟心的事,恐怕就是剛上市沒幾天就經歷了過山車般的股價了,上市第一天,股價暴漲40%,拼多多以300億美元的估值成為僅次於阿里和京東的電商平臺,甚至黃崢本人的身價已經超過劉強東;但第二天就暴跌7.87%,令人措手不及。

為啥會在第二天就遭遇暴跌?

一個普遍的看法就是,拼多多依靠病毒式傳播,以廉價作為最大吸引點,但卻對質量問題把控不嚴格,假貨氾濫導致“山寨貨 ”、“ 質量差 ”、“ 煩人 ”、“ 騷擾 ”等標籤如影隨形。

如此的拼多多已經變成拼假假!

先來看最近關於拼多多的新聞。7月27日,蘇寧易購818發燒購物節發佈會上,總裁侯恩龍就表示拼購雖然可以便宜,但是沒有品質和服務的拼很難走遠,不是因為便宜就可以沒有品質沒有底線。

類似的言論,劉強東也曾表達過,他表示質量、價格和服務才是用戶關注,購物三次,你就會知道應該選哪個。

不僅是友商,被侵權方也對拼多多發出了警告。昨天,創維電視官方發佈嚴正聲明,稱近期在“拼多多”購物平臺上發現大量假冒創維品牌的電視產品銷售,嚴重侵害了消費者和創維的品牌權益,目前正與“拼多多”嚴正交涉。

如此的拼多多已經變成拼假假!

如果在上市之前,出現此類聲音,最多不過是承受輿論的壓力,在營收和利潤方面,由於用戶群體並不重視品牌與平臺,拼多多基本上絲毫不受影響。但上市之後,這些問題將被無限放大,在任何風吹草動都能引起股災的市場,拼多多的這次暴跌可能只是一個開頭。

現在,拼多多無疑已經成為了眾矢之的,消費者、輿論媒體、友商、被侵權方,以後也有可能還要加上緝毒警……拼多多幾乎成為了所有人的敵人。

在老道看來,拼多多的成功與京東、淘寶的路徑並不相同,拼多多模式的基本在於社交和廉價,京東等商家所重視的誠信、品質並沒有成為拼多多的限制,而價格和傳播才是。

“存在即合理”這句話可能有一定的道理,但當這個存在開始與法律相牴觸時,那老道相信這個存在將無路可走。拼多多如果對假貨和毒具問題依然審核不嚴,除了消費者和被侵權者,最後受害肯定還有自己。

真到那時,本次股價大跌可能真的只是小事一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