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一句話幫你判斷自己是「思想家」還是「行動家」

我並不知道你想在有限的人生內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只知道每個人都對自己的人生有一些設想、計劃。而你可以求財、可以求權、可以求安穩、可以求刺激、可以求高高在上、可以求平平淡淡。

但想要達到這些目的,我們都需要一些改變世界的力量


心理學:一句話幫你判斷自己是“思想家”還是“行動家”

談到改變世界的力量,我想大家都能夠想到一些,比如可能有金錢改變世界,權利改變世界,信仰改變世界,自信改變世界,堅持改變世界,自律改變世界等等。

不可否認的是這些確實有力量,確實能夠起到一些作用。但上面所提到這些只是一些根本性力量的延伸或者基於不同方向的應用。如果我們認真分析並歸類的話,會發現裡面要麼是通過“行為”改變世界,要麼是通過“思想”改變世界

當然,這裡用改變可能說的有些大,就換做生存。前者我們可以稱之為“行動家”,後者我們可以稱之為“思想家”。


心理學:一句話幫你判斷自己是“思想家”還是“行動家”

行動家自然是以行動力強為主要表現。

在這一類朋友身上可能還有:執行力高、雷厲風行、果決、恪守規則、承諾達成率高、敢於挑戰、身形壯碩、抗壓能力較強、不容易迷茫等。當然也會有一些負性表現,比如:思維不靈活、難以完成創造性工作、偏執鑽牛角尖、崇尚力量或暴力、易衝動、情感單一、經常出沒於室外、不容易接受別人對自己的指責、情緒調節能力較差、成為別人的棋子等

是不是看著很眼熟能從自己身上找到一些?


心理學:一句話幫你判斷自己是“思想家”還是“行動家”

思想家更多的偏重於思維勞動。

在這一類朋友身上可能有:思維靈活、愛問問題、對生活充滿好奇、學東西比較快、不容易被欺騙、能站在比較高的角度看待問題等。負面的表現可能有:生活習慣比較隨意、體形可能不容易受控、情感過於豐富甚至有時候會覺得異類、會很想要去說服別人證明自己、容易感覺乏味、多呆在固定的場所、容易對膚淺的東西嗤之以鼻、行為常缺乏持續性等

是不是又發現一些眼熟的東西?


心理學:一句話幫你判斷自己是“思想家”還是“行動家”

當然,這些只是表現,而作為判別標準來說非常簡單,就只是在生活中你說的最多的是“怎麼辦”還是“為什麼”

我想看到這裡很多朋友會反駁,因為也確實有一部分人兼具兩者的特點,這種分類並不合適。

誠然,只看到有行動家和思想家是不夠的。兩者兼具的人也確實存在。不過在這裡需要糾正的是,每個人身上都有行動家的部分,也都有思想家的部分。只是在不同的人生階段或者不同的情境裡有所偏重。

行動家並不是沒有任何思考,思想家也並不是完全沒有行動。


心理學:一句話幫你判斷自己是“思想家”還是“行動家”

我們可以把“做”和“思”視為我們所擁有的能力。它們是我們在世界上生存、與世界互動、改變世界、實踐自己的最主要能力

而兼具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詞,它是指兩者同時存在、同等重要、互相影響、互相轉換、互為因果。套用一句古話來說“做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做則殆”

但考慮到先天和後天的不同,每個人的“做”和“思”未必是均衡的,與他人相比也是有能力高低的。我們且不談具體有哪些因素對這兩者做出影響,因為最重要的是,眼前來說我們可以怎麼做來強化優勢,提高弱勢。

而這裡有一個簡單的思路你可以考慮一下:根據上面的表現對照自己列出符合項——根據判定標準來判定自己暫時屬於哪一類——如果記不清楚,根據最開始的表來判定——問一問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列出這樣的人有哪些外在表現——對照最開始的表找出優勢項和劣勢項。這時候我們就有了大致的方向,當然,如果覺得並不保險,可以和自己比較信任的人一起來完成這個流程。


心理學:一句話幫你判斷自己是“思想家”還是“行動家”

除了本能,沒有一種行為能脫離思考;沒了行為的支持,你也永遠只是止渴而不解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