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手機的巴西困局:稅制複雜 品牌認知低

內外交困的小米正在不斷調整其戰略。

進軍巴西市場不滿1年,小米近日宣佈改變巴西市場策略,短期之內不再發布新款手機,團隊也將返回中國。而巴西是小米走出亞洲的第一站。

事實上,在巴西市場遇阻的手機廠商並不是小米一家。一位中國手機廠商海外市場負責人介紹,一些中國品牌曾經打入巴西市場,但均以失敗告終。華為和中興都在進入巴西智能機市場後又退出,在2015年再次進入,當然未有突破。

小米巴西市場遇阻

公開資料顯示,2015年7月小米正式進軍巴西市場。隨後,小米推出了紅米2和紅米2 Pro兩款手機。銷售渠道上,公司一是通過電商平臺,二是將部分產品通過實體店銷售。

巴西對於本國電子產品採取貿易保護,以進口電子設備的高稅率促使廠商實現本地生產。因此,在當地勞動力和配件成本高昂的情況下,希望打開巴西市場的公司仍紛紛在當地開設工廠,三星、LG、索尼等企業均在當地進行CKD(全散裝件組裝)。

據瞭解,小米在巴西本地採購部分配件,部分配件進口,產品由富士康巴西工廠代工。對於在供應鏈上並無優勢的小米而言,從法律和會計問題到進口零部件、物流、運輸、財務系統等,都需要重新設計——這無疑是一大挑戰。

此外,在巴西,大型實體零售店控制著銷售主渠道。數據顯示,只有15%的巴西本地消費者會在網上購買手機。而小米的銷售渠道以線上為主。

小米全球副總裁雨果·巴拉曾介紹,小米在巴西市場最大賣點在於其售價,標價160美金的紅米2手機幾乎只是當地競爭者類似檔位產品售價的一半。然而,由於巴西的物流、稅負和倉儲成本居高不下,小米的低價策略能否長期支撐尚不可知。

顯然,希望通過拓展國際市場來贏得出貨量增長的小米,對巴西市場的複雜程度預估不足。

關於此次巴西市場的調整,雨果·巴拉解釋稱,由於巴西的生產規章、在線銷售的稅收政策不斷變化,短期之內不會在巴西發佈新產品。而原先的本地生產策略也將改變,小米未來會根據不同的產品決定,究竟是通過進口還是在巴西當地生產。

稅收成“攔路虎”

作為全球第四大智能手機市場,除去分別歸入聯想和TCL的摩托羅拉和阿爾卡特兩個品牌,巴西並不在任何一家中國手機廠商出貨量的貢獻榜單裡。

Counterpoint數據顯示,2015年第四季度,巴西手機市場中“其他品牌”所佔的市場份額從2014年Q4的28%降至15.7%。在這失去的12%的市場份額裡,三星分享了10%,市場份額增至 42.9%,佔據半壁江山,隨後是摩托羅拉15.7%、 LG 12.9%、 Apple 7.9%、阿爾卡特5%。中國廠商要在巴西市場佔有一席之地,必須與這些傳統品牌競爭。

“巴西是最難做的市場,沒有之一”,一位中興巴西員工介紹,巴西市州聯邦三級徵稅,層層嵌套;進口產品稅收高;消費者好高騖遠、囊中羞澀又酷愛分期,市場極具獨特性。“大家都知道巴西市場潛力大,但是如何培養這個市場,大家其實都還在學習。”

稅收可謂是巴西市場的“攔路虎”。據瞭解,巴西聯邦、州和市三級政府所徵收的稅種目前有104種。2015年9月,巴西最大的企業協會組織——巴西工業聯合會發表的一項調查報告指出,96%的企業認為巴西稅制很差或較差,認為巴西的稅制太複雜佔60%,只有4%的受訪企業對稅收制度評為“好”或“較好”。

酷派集團副總裁、海外業務負責人羅忠生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巴西是一個相對封閉的市場,稅制複雜且不透明,中國手機廠商很難得到有效的保護;同時,其分銷渠道被四大運營商寡頭把控,若要本地操盤,需要建立龐大的本地化團隊;由於稅收等各方面成本帶來的當地售價提升,品牌認知度還不足的中國廠商面臨的競爭環境十分艱難;另外,巴西政局並不穩定,政策不穩定也帶來了商務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