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穀雨遇到詩詞,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

4月20日,穀雨。

這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六個節氣,也是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到了這一天,就意味著離夏天就不遠了。“雨生百穀”,雨水滋養萬物。所以,穀雨適宜播種移苗,是一個水潤細密、綠意盎然、生氣勃勃的時節,給人以春的生機與夏的滋潤之感。

當穀雨遇到詩詞,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

每一個節氣,都有其獨特的氣象,物候,以及約定俗成的一些獨特習俗活動。對於穀雨而言,又有哪些特別呢?我們同樣從古詩詞中去尋找答案。

江國多寒農事晚。村北村南,穀雨才耕遍。

二十四節氣最初的作用,其實是為了給農事做指導,每個時節該做什麼了,節氣裡面都有。而穀雨,恰恰就是適宜播種的時節,“穀雨前後,種瓜點豆”,許多關於穀雨的詩歌,都有提到耕作。

當穀雨遇到詩詞,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

范成大的這首詞裡,有“芳草鵝兒,綠滿微風岸”,描寫春時景象。下片緊接著寫“江國多寒農事晚”,到穀雨時節,才耕作完畢。有這樣一句諺語:清明浸種,穀雨下秧。田間春意盎然,農事井然有序,一幅江南春景圖躍然紙上。

未知東郭清明酒,何似西窗穀雨茶。

除了農事耕作,南方還有穀雨採茶的習俗。如果你有留意,你會發現很多有關穀雨的詩詞,都有提到穀雨時品茶,如“詩寫梅蓊月,茶煎穀雨春”“二月山家穀雨天,半坡芳茗露華鮮”。

當穀雨遇到詩詞,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

據說,在穀雨這一天摘茶,喝了有清火、辟邪、明目等功效,所以人們都會選擇在這一天上山摘茶品茶。“何似西窗穀雨茶”,穀雨前後作為採茶的重要時令,成就了詩,也成就了茶。

在穀雨時節,採一點新茶回來喝,以祈求健康,也是一個挺美的習俗。

鳥弄桐花日,魚翻穀雨萍。

中國古代將穀雨分為三候,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鳩鳴拂羽,第三候戴勝鳥降於桑。“鳥弄桐花日,魚翻穀雨萍”,布穀鳴叫,浮萍漸生,戴勝鳥與水中生長的浮萍,成為穀雨時節的兩大重要物候。

當穀雨遇到詩詞,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

問東城春色,正穀雨,牡丹期。

暮春時節,春花將盡,而穀雨三天後,正是牡丹的怒放期,觀賞牡丹此時正好,因此牡丹又被稱作“穀雨花”,正所謂“穀雨過三天,園裡看牡丹”。江南地區有“穀雨時節賞牡丹”的習俗,在此時節,外出賞雨看牡丹,也成為一種流傳已久的活動。

所以有詩云:“穀雨洗纖素,裁為白牡丹”;唐寅也有《詠牡丹》:穀雨花枝號鼠姑,戲拈彤管畫成圖。平康脂粉知多少,可有相同顏色無。花開穀雨前後,顏色花中獨一。

當穀雨遇到詩詞,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

而關於穀雨的來歷,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傳說倉頡造字成功,皇帝於春末夏初發布詔令宣佈這一事件,並號召天下人民共同學習。這一天,下了一場不尋常的雨,落下了穀米,後人將這天定為“穀雨”。傳說只是傳說,但“穀雨祭倉頡”的習俗卻久久地流傳了下來,至今陝西一些地方仍然保留著這一活動。

隨著穀雨來臨,雨水漸漸變多,物候也有所變化。一年春時將盡,暮春已至,初夏將來。


愛詩詞,愛小說,本文由讀書燈下原創發佈,歡迎留言評論,與我互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