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我所生活過的城市,誰是誰的過客

我呆得長久的城市並不多,就上海,濟南,成都。城市在我眼中差別並不會很大,都是出門靠地圖和車,畢竟伸腿就能丈量的繁華實在有限。

曾有朋友嫌我寫濟南的生活寫得太膚淺,可我明明只記得濟南冬天的雪,夏日早上出門上班就已經高懸在頭頂的太陽,沒有夏紫薇與夏雨荷門票還很貴的大明湖,以及我說要去爬你們卻說在山頂等我的泰山啊(不在濟南,在泰安)。

那些我所生活過的城市,誰是誰的過客

要說上海,那就更少了,我一直覺得上海沒什麼風景可言,因為最著名的外灘,離得太近,也就沒了神秘感。有人千里迢迢為了她而來,但是當她就在你身邊,你卻沒了前去一探的慾望。也直到回了成都,我才開始細細體會,城市,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

就像男人們喜歡白富美一樣,人們喜歡城市,因為它精緻、養眼、舒適、便捷,這兩者的邏輯其實是一樣的。而對於女孩子們來說,城市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隨時隨地滿足她們的購物慾吧。在鳥不拉屎的地方,連打瓶醬油都要翻山越嶺,拿到手的說不定還是瓶積了灰的,你說還怎麼玩?又有人要說了,你們不是喜歡逛嗎,逛多久都不會累嗎?這就要說到女孩子喜歡逛街,她逛的是街嗎?不是啊!是店。這在男生那裡,簡直是一個要命的邏輯。他們搞不懂,為什麼女孩子可以逛一天看上去明明一樣的店啊,還像打了雞血一般興奮,並且還可以什麼也不買。事實上,對的,讓女孩子們樂此不疲的,不是街,正是店。

那些我所生活過的城市,誰是誰的過客

在一步一小店,十步一大店,店店樂聲相聞(“你把你的格桑花,我把我的九寨拿下……”)的格局下,女孩子要拒絕誘惑實在難,就算不買,我看看還不行嗎?提升品味唄。

不過各種商業體的興起,倒是讓女孩子們又找到了新的方式——原來街還可以這樣逛!瞬間又覺得原來的方式走起來還是有那麼點累,並且單調起來。於是,一站式服務的商業體成了新寵。

逛了衣服,逛包包、鞋子,還可以去吃甜品、各種餐,或者遊樂場,幾步就到,電梯直達。又或者去喝杯咖啡,手邊再放上本嶄新的書(文青必備),儘管你可能也不看,就在刷著朋友圈,但咱要的就是這感覺——放著書,好像才有偷得浮生半日閒的錯覺。而且你見過美女去方所自拍,去pageone自拍,對著精緻的櫥窗邊自拍,對著漂亮的品牌大衣自拍,對著星巴克的咖啡和甜品自拍……隨便哪個蒼蠅館子對著地溝油還自拍的,畢竟少吧?

那些我所生活過的城市,誰是誰的過客

這時候我們也明白,新舊事物、過往與未來的交錯,新興事物不一定把舊事物一下子拍倒在大佛腳下,但既然興,總有理。

我也始終覺得,喜歡逛街並且能剋制住收工時還不把兩手都佔滿的女孩子,還是很可愛的。她們當然有所求,但是也明白,不是所有美好的、喜歡的都一定要帶回家。

人生總有取捨,當你站在店裡糾結買黑毛衣還是白襯衣或是格子大衣最終選了黑毛衣的時候,其他兩件就與你無關了。

就像我曾經呆過的上海、濟南,對她們,我是過客,對我,她們是路過,儘管於當時的我們來說,這一點並不分明,我們也以為可以一生一世能夠長長久久啊;而成都,才是歸宿,我會在這裡慢慢老去(時間太快,我希望慢下來),或許到死。只是曾經的,過往的,濟南的雪,上海的風,都鐫刻在回憶的相框——那是我所生活過的城市,那裡還住著我可愛的朋友們。

那些我所生活過的城市,誰是誰的過客

嗯,最後,不要總以為我寫什麼都在寫愛情,我寫親情寫友情寫風景,最沒有寫的就是愛情。還是要等遇到,才能寫得美好——給沒有想象力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