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我所生活过的城市,谁是谁的过客

我呆得长久的城市并不多,就上海,济南,成都。城市在我眼中差别并不会很大,都是出门靠地图和车,毕竟伸腿就能丈量的繁华实在有限。

曾有朋友嫌我写济南的生活写得太肤浅,可我明明只记得济南冬天的雪,夏日早上出门上班就已经高悬在头顶的太阳,没有夏紫薇与夏雨荷门票还很贵的大明湖,以及我说要去爬你们却说在山顶等我的泰山啊(不在济南,在泰安)。

那些我所生活过的城市,谁是谁的过客

要说上海,那就更少了,我一直觉得上海没什么风景可言,因为最著名的外滩,离得太近,也就没了神秘感。有人千里迢迢为了她而来,但是当她就在你身边,你却没了前去一探的欲望。也直到回了成都,我才开始细细体会,城市,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就像男人们喜欢白富美一样,人们喜欢城市,因为它精致、养眼、舒适、便捷,这两者的逻辑其实是一样的。而对于女孩子们来说,城市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随时随地满足她们的购物欲吧。在鸟不拉屎的地方,连打瓶酱油都要翻山越岭,拿到手的说不定还是瓶积了灰的,你说还怎么玩?又有人要说了,你们不是喜欢逛吗,逛多久都不会累吗?这就要说到女孩子喜欢逛街,她逛的是街吗?不是啊!是店。这在男生那里,简直是一个要命的逻辑。他们搞不懂,为什么女孩子可以逛一天看上去明明一样的店啊,还像打了鸡血一般兴奋,并且还可以什么也不买。事实上,对的,让女孩子们乐此不疲的,不是街,正是店。

那些我所生活过的城市,谁是谁的过客

在一步一小店,十步一大店,店店乐声相闻(“你把你的格桑花,我把我的九寨拿下……”)的格局下,女孩子要拒绝诱惑实在难,就算不买,我看看还不行吗?提升品味呗。

不过各种商业体的兴起,倒是让女孩子们又找到了新的方式——原来街还可以这样逛!瞬间又觉得原来的方式走起来还是有那么点累,并且单调起来。于是,一站式服务的商业体成了新宠。

逛了衣服,逛包包、鞋子,还可以去吃甜品、各种餐,或者游乐场,几步就到,电梯直达。又或者去喝杯咖啡,手边再放上本崭新的书(文青必备),尽管你可能也不看,就在刷着朋友圈,但咱要的就是这感觉——放着书,好像才有偷得浮生半日闲的错觉。而且你见过美女去方所自拍,去pageone自拍,对着精致的橱窗边自拍,对着漂亮的品牌大衣自拍,对着星巴克的咖啡和甜品自拍……随便哪个苍蝇馆子对着地沟油还自拍的,毕竟少吧?

那些我所生活过的城市,谁是谁的过客

这时候我们也明白,新旧事物、过往与未来的交错,新兴事物不一定把旧事物一下子拍倒在大佛脚下,但既然兴,总有理。

我也始终觉得,喜欢逛街并且能克制住收工时还不把两手都占满的女孩子,还是很可爱的。她们当然有所求,但是也明白,不是所有美好的、喜欢的都一定要带回家。

人生总有取舍,当你站在店里纠结买黑毛衣还是白衬衣或是格子大衣最终选了黑毛衣的时候,其他两件就与你无关了。

就像我曾经呆过的上海、济南,对她们,我是过客,对我,她们是路过,尽管于当时的我们来说,这一点并不分明,我们也以为可以一生一世能够长长久久啊;而成都,才是归宿,我会在这里慢慢老去(时间太快,我希望慢下来),或许到死。只是曾经的,过往的,济南的雪,上海的风,都镌刻在回忆的相框——那是我所生活过的城市,那里还住着我可爱的朋友们。

那些我所生活过的城市,谁是谁的过客

嗯,最后,不要总以为我写什么都在写爱情,我写亲情写友情写风景,最没有写的就是爱情。还是要等遇到,才能写得美好——给没有想象力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