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以爲李商隱的詩都叫《無題》,他還取過長達45字的標題!

打小讀書君背詩就有個毛病,不愛背題目,因此常導致題目與詩文無法對應的窘境。所以,很愛李商隱,除開《樂遊原》和《夜雨寄北》,他還寫了十好幾首《無題》,這多好記!

不要以為李商隱的詩都叫《無題》,他還取過長達45字的標題!

有時候總覺得,他取名叫“無題”,大概是懶得取題目吧。自從看到他另一首詩的題目,才是刷新了認知。

這首詩有非常有名的兩句:桐花萬里丹山路,雛鳳清於老鳳聲。詩分兩首,均為七絕,加起來一共56個字,背誦的話也就幾分鐘,但你造詩的題目是什麼嗎?

嗯。如果沒數錯的話,題目大概有45個字,比兩首加起來的字數短几個……題目是這樣的:

韓冬郎即席為詩相送一座盡驚他日餘方追吟連宵侍坐裴回久之句有老成之風因成二絕寄酬兼呈畏之員外

是的,你沒看錯,這首詩題目就是辣麼長。一口氣讀下來差點斷氣。

不要以為李商隱的詩都叫《無題》,他還取過長達45字的標題!

所以,看了這個題目,瞬間你就覺得,背誦詩的內容,簡直就不算個事兒。你看,這多好記——

十歲裁詩走馬成,

冷灰殘燭動離情。

桐花萬里丹山路,

雛鳳清於老鳳聲。

感覺分分鐘拿下有木有?!至此更能領略,詩詞韻文的魅力所在。

詩的主人公是一位神童,年僅十歲,便能在走馬間即成詩。由冷灰殘燭離情依依的送別宴,到詩人上任之路的聯想:在那萬里的丹山路上,桐花盛放,山間傳來的雛鳳鳴聲,一定比老鳳凰還更加清亮。這夸人手法,也是非常清新脫俗了,全家老小一起誇,以非梧桐不棲的鳳凰作比,高貴!

不要以為李商隱的詩都叫《無題》,他還取過長達45字的標題!

而詩歌這麼長的題目是在幹啥?其實是在劇透,解析創作背景:在唐大中五年(851)秋末,詩人離京赴梓州(州治在今四川三臺)。在送別宴上,時年十歲的韓偓即席賦詩,才驚四座。五年後,李商隱返回長安,重讀韓偓題贈的詩句,回憶往事,寫了兩首七絕酬答。這是一份時隔五年的誇讚。

而其實,最值得珍視的,仍是這其一結尾的兩句,詩人用鮮活生動的聯想和想象,將眼前實景轉化為虛擬的畫面,情致深蘊,這可以說是李商隱詩歌的一大特色了,“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厲不厲害?

不要以為李商隱的詩都叫《無題》,他還取過長達45字的標題!

也正因如此,寄酬詩本易被寫得平凡,然此詩以“雛鳳聲清”的名句歷來傳誦不衰,除了詩人對後輩的真切情意外,跟這樣的表達形式是分不開的。

桐花萬里丹山路,雛鳳清於老鳳聲。畫面,音韻,含義,真的美好,讀完,也深覺詩詞的美好。


本文由讀書燈下原創發佈,歡迎評論、留言、關注,與我互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