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兒科醫生:4小時接診51位患兒後突發心梗

大眾網威海7月24日訊(見習記者 陳亭如 通訊員 陳媛菲) 7月20日上午,威海市立醫院心血管內一科病房,前來探望的醫護們絡繹不絕。躺在病床上的,是醫生和患者們共同牽掛的兒科主任劉學工。7月18日上午,劉學工在4小時內接診了51位患兒後,中午突發心梗,情況危急,隨即被送往手術室。經過全力搶救,劉學工已脫離生命危險。

驚險:接診51位患兒,他突然心梗

最美儿科医生:4小时接诊51位患儿后突发心梗

送劉學工搶救時的監控錄像

18日上午,劉學工在兒科坐診。因為掛號患者太多,劉學工一上午4個小時接診了51位患者,忙得連喝口水的時間都沒有。直至中午12點半,他才去吃了午飯。就在一瞬間,劉學工突然感覺胸口不適,他努力喝下了一碗粥,心想可能是上午累了,趕緊補充調整一下,下午還得繼續看門診。想到這,劉學工沒太當回事,他使勁撫撫胸口,順順氣,準備回科室稍作休息。不料胸口越來越疼,意識漸漸模糊,劉學工大感不好,憑本能抓住科室一個醫生,說:“我感覺不好,快,給我做個心電圖。”結果心電圖顯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這讓所有人始料未及,當場就有護士擔憂的哭了起來。劉學工心梗的消息在幾分鐘之內傳遍了周圍的科室,幾個科室的護士長也急忙趕到了現場,幾位來醫院看望病人的熱心家屬也自發上前幫忙。劉學工被抬上了擔架,時間就是生命,護送的醫生、護士一路小跑著奔向介入放射科,而躺在擔架車上意識已經不太清醒的劉學工卻安慰他們說:“你們別慌,我躺著不動,沒大事。”

12點58分,劉學工被緊急送到送到介入放射科。得到消息的心血管內一科主任周新福、首席專家趙培勇和曹磊醫生迅速到場做好手術準備。造影顯示,劉學工的一支血管已經堵塞到99%,血流緩慢。周新福等當機立斷為他做了急診PCI手術,隨著冠狀動脈支架的植入,血管血流恢復正常,劉學工的胸痛症狀迅速緩解,病情轉危為安。這讓在場的人長舒了一口氣,大家緊張的心終於放下來了。

感動:病床上的他還在惦記科室和工作

最美儿科医生:4小时接诊51位患儿后突发心梗

劉學工跟患兒家屬溝通病情

如今,經過兩天的休養,劉學工術後恢復良好,病情也相對穩定了。7月20日,記者前去看望劉學工,他面色雖略顯蒼白,但精神狀態還好。這次突發心梗讓科裡的醫生都為他捏了一把汗,很多前來看望的醫生護士都忍不住掉下了“金豆豆”,反倒是劉學工頻頻安慰,一直強調自己沒事。當記者提及此次生病別大意,應該好好休養一陣子,劉學工卻搖了搖頭,說:“不放心啊,醫院那麼多病號,馬上又到孩子手足口病的高發期了,在家躺也躺不住。我們科室有個女大夫懷孕7個月了還在輪值班,剛還想說重新排一下班,讓她多休息,這我又病倒了,真是掉鏈子了,唉。”

採訪中記者還了解到,為了讓劉學工安心靜養,他的手機這次也被妻子“沒收”了。“給他手機他就一定會人在病床心在病房,總是操心科裡的事兒,如果有患兒家長打電話、發微信來諮詢問題,他也不好意思拒絕,因此我就乾脆給‘沒收’了,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讓他安心休養”,劉學工的妻子一半嗔怪、一半無奈的這樣解釋。

神奇:一聽呼吸他就能判斷出孩子的病情

最美儿科医生:4小时接诊51位患儿后突发心梗

劉學工給小患者聽診

提起劉學工的醫術,不管是來找他看病的患者,還是科裡的同事都豎起大拇指。有一次,劉學工在往門診走的途中,經過一名患兒身旁,他聽到了孩子呼吸聲有點異常。這種常人難以聽到更難以辨別的聲音,劉學工卻最熟悉不過,他當即斷定這個孩子的病情嚴重。這是個只有兩歲九個月大的男孩,劉學工建議男孩的母親立即為孩子辦理住院手續,但母親卻堅持在門診給孩子看病。這種拒絕並不意外,因為絕大多數人並不瞭解流感的破壞力,而且絕大多數人不需要因感冒而去住院治療。但劉學工非常明白這場流感的可怕,尤其是面前的男孩很有可能已經感染肺部。在為男孩診治完畢後,劉學工一再叮囑孩子母親,讓她注意觀察孩子的病情發展,“4小時內,如果孩子病情沒有好轉,一定要及時到醫院來”。

劉學工的話不幸言中。當天下午,男孩因病情加重再次被送到市立醫院救治。流感病毒入侵的速度堪比一場“閃電戰”。住院後,男孩的病情仍在持續惡化,次日就不得不轉移到了重症監護室。

在接下來的13個日夜裡,兒科組織了麻醉科、耳鼻喉科的醫生多次會診,幾名醫生和8名護士組成了重症監護組,把24小時重症監護改為床邊特護,分批輪流看護這個男孩。白班12小時,夜班12小時,一刻不能停歇。在這13個令人揪心的日夜裡,兒科的醫護人員向死神發起了一輪又一輪的持續進攻,才最終為這名男孩重啟生命之門。

生命是一個奇蹟,重生更是!這名男孩還不是個例,在流感高發期平均每天都有三到四名孩子因患流感而瀕臨死亡,是兒科的醫護人員憑藉專業技術和職業態度,一次次逼退了死神。對於此次神乎其技的預判,劉學工卻很謙遜,“做醫生就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至於預判,也不過是經驗多了,自然就有數了。”

嚴厲:“不通情理”的兒科主任

最美儿科医生:4小时接诊51位患儿后突发心梗

兒科護士為小患者打針

說起劉學工帶青年醫護人員的嚴厲,科室裡的年輕醫生有目共睹。他要求青年醫生門診時至少要早到10分鐘,他說,我們醫生早到10分鐘,就可以早看一個患者,每個排隊等著的患者就可以少等10分鐘,少著急10分鐘。

威海市立醫院小兒內一科副主任常大芸是劉學工一手帶出來的青年醫生,她在為患者做治療的間隔中抽空向記者說道:“劉主任病倒那天,一上午4個小時看了五十多個病號,這是個什麼工作強度?一上午沒時間喝水,天熱還一直在出汗,最後病倒了。”她介紹,劉主任在工作上一直非常認真負責,在查房、看病號的時候,看到年輕醫生做得不完善的地方,劉主任經常會毫不留情地嚴厲批評,但是大家都知道劉主任是為了患者好,為了大家能儘快成長起來。他不僅對我們嚴格,對他自己更嚴,他對所有病人的病情,每個細節都考慮得特別周到。”

每年冬季的流感爆發期和夏季的手足口病高發期,兒科醫護人員們會照例地在原有的繁重工作上進一步超負荷。“我們沒有什麼特殊規定,醫生和護士也都很自覺,在這個時間他們必須全部取消休假,也不會來請假,因為請假也會被拒籤。”劉學工這麼解釋他的這種“不通情理”,“實在沒辦法,人手太緊張。”

說起科室裡的青年醫生,劉學工也充滿感慨,“不管平時再忙,給他們安排休息的時候,哪怕就半天,他們也不忘了到醫院看看病號,即便沒有緊急情況,這一上午也過去了。”市立醫院新招的醫生都是“住院醫生”,即每天住在醫院裡的醫生,平時還要幫忙加班,“輕鬆”的時候要加班到晚上9點,流感時期甚至要到夜裡11點半。“雖然現在工作很辛苦,但也都是為了磨練他們,還有就是,兒科的工作實在太多了。”劉學工感嘆道。

親切:小朋友們可親的“劉爺爺”

最美儿科医生:4小时接诊51位患儿后突发心梗

劉學工為小患者看診

劉學工雖然對青年醫生們十分嚴厲,但是對來看病的小朋友們卻是另一副面孔:當要用聽診器檢查身體時,他總是笑盈盈地說:“來,小朋友,我們打個電話吧,我聽聽你在說什麼?”慈祥和藹的模樣讓同事們忍不住羨慕,“主任對我都從來沒笑過呢。”

兒科也被俗稱作“啞科”,患兒因為年幼難以表達清楚病情,給孩子看病的難度遠遠超過成人。兒科在溝通層面難度很大,需要醫生更細心、更耐心地引導孩子們慢慢說出身體上的感受,才能正確的判斷病情。而劉學工,憑著細緻地問診和耐心地傾聽,卻能很快的熟悉患兒病情,為兒科的診治樹起了標杆。

心聲:兒科賠錢也要做下去

今年1月9日,天津海河醫院的兒科醫生超負荷工作悉數病倒,該醫院不得不發出通知——兒科停診!

在外人看來,這看似是個不可信的玩笑。而事實上,兒科一度停診的醫院絕不是個例。

2015年12月14日,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嶺南醫院對外聲明,由於急診兒科醫生人手不足,醫院暫停急診兒科服務,僅收治危重症患兒;隨後,南京一家醫院曝出,因唯一的兒科醫生生病,停診數月;

2016年2月1日,由於兒科醫生緊缺,廣醫二院暫時取消兒科急診下夜開診;

2月2日起,廣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停止晚間兒科急診;

2月7日起,廣東省水電醫院停止兒科夜診;

4月25日起,北京市海淀醫院兒科因故停止後夜急診;

……

這些事件的背後,是兩個殘酷的現實,一是兒科醫生少,二是因為兒科醫生少所以特別累。

在市立醫院兒科,正常的上班時間是早上8點到下午5點,但每名醫護人員幾乎每天都“不正常”,他們不僅要提前半個小時甚至1個小時來上班,下班時間也往往要到晚上9點。如果你對這個長達13個小時的白班吃驚,那你更要知道,夜班的正常時間是15個小時,而“不正常”的時間就更難確定。“2009年冬天,甲型流感大規模爆發,我們的一個醫生創下了一個記錄——15天15夜守在病床旁。”劉學工自己的記錄是“10天10夜”,“抽空才能去吃口飯,上廁所都得跑著去。”

兒科醫生也是醫院內的“弱勢群體”。劉學工說:“因為針對患兒的檢查少、用藥少,在絕大多數醫院,兒科是達不到收支平衡的。”儘管如此,威海市立醫院始終堅持公益的立場,不遺餘力地對兒科給予支持,“所以兒科的績效工資都是院裡補貼的。院領導說,兒科倒貼也要繼續做下去,而且要做大做強,因為兒科負責的是明天和未來。”

呼喚:信任是良好醫患關係的基礎

最美儿科医生:4小时接诊51位患儿后突发心梗

兒科醫生間討論病情

即便是兒科醫生如此辛勞,他們卻成了“高風險從業者”,“其他科室的醫生跟成人患者是直接溝通,容易相互理解。我們這邊是跟家長溝通,而家長愛孩子心切,經常“一言不合”一急眼巴掌就掄過來了。”

對於患兒家長的情緒失控,劉學工也表示理解:現在一個家庭裡就一個孩子,一個孩子對應著兩個父母,四個老人,每個孩子都是家裡的心肝寶貝。兒科一年接診患兒13萬人次,家屬就有40多萬,難免遇上一些家長太心急導致行為失控。“信任是良好醫患關係的基礎。就像我這次心梗一樣,我當時一點也不慌。一方面我就是醫生,我知道心梗時的應急措施,另一方面我完全信任的我的同事們,相信他們的專業,所以會診完周主任說要搭個支架,我們沒有異議,都聽醫生的,沒有在溝通環節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所以過程很順利,搶救很快,效果也很好。”

“沒有醫生不希望自己的患者好。”劉學工說道,“病號在自己手上,安全不出問題,心裡才能踏實。”

而今,劉學工因工作強度和壓力太大,突發心梗病倒了。突如其來的疾病讓所有人都措手不及,科裡的醫生說:“我們在為他牽掛揪心之餘,心中也充滿矛盾。既希望他能夠好好休息,養好身體;但又希望他能早點康復,畢竟兒科太多的危重病兒在等著他。”

“嚴厲的老師”,“可親的劉爺爺”,“一聽呼吸便知病情的醫術聖手”,“認真敬業病倒在崗位上的醫生”……所有這一切標籤的背後,是劉學工身為醫者最簡單赤誠的心意——“醫者仁心,一切為了患者”。在這裡,我們衷心祝願劉學工能夠早日康復,更要向千千萬萬像劉學工一樣為患者辛苦工作的兒科醫生們致敬!

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