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是如何產生和運作的

不同的刺激,不同的刺激所引發的大腦內部激活和協作,是不同意識狀態的根本。所以清醒時的意識,夢,催眠狀態,幻覺狀態,昏迷狀態,睡著的意識狀態,發瘋等都是不同的刺激所致。是不同意識狀態。

心理學關於意識,一般指個體人或動物的意識。個體人的意識,是個體人由其物理感知系統能夠感知的特徵總和,以及相關的感知處理活動。人軀體的物理感知,基本分為“所感知的特徵總和”即本體感知和外部感知,相關的感知特徵“處理活動”則是“思維”。

由於人的進化和遺傳特性,感知行為根據結果可以分為原意識和顯層意識(即顯意識)。

原意識,即先天意識。是人體由動物(特指猿群)進化而來的適合人類個體生存的基本感知。類似於弗洛伊德提出的“潛意識”。原意識基本可以歸納為四種:生存欲、繁殖欲、群體欲以及移植欲。

意識是如何產生和運作的

生存欲是指食慾、安全、排洩等基本生理慾望。

繁殖欲是指性慾以及與性慾相關的種種求偶意識特徵總和。

群體欲則是個體人為了強大自身的力量要求融入並支配群體的原動力(類似於尼采提出的“權力意志”)。

移植欲則是支配人的意識感知“審美、憐憫、悲傷、舒適、愉悅”等情感的深層慾望,之所以稱其為“移植欲”,是因為這些感知結果是個體人出於自身意識替代(意識移植)的目的去感知。

原意識是動物性生存進化意識的總和。正常的個體人均擁有原意識,它是人與動物意識的共性。

顯意識即思想,它是個體人生活在人類群體(社會)中所受到教育的結果。語言、文字、道德、倫理等範疇就是人的顯層意識。顯意識是直接決定人的行為的意識,也是人區別於動物的顯著的質的特徵。

意識是如何產生和運作的

思想(顯層意識)是人的意識的個性。只有受過群體環境教育的個體人,才擁有思想。擁有思想的人,我們可以稱之為社會人。幾乎所有的人都是社會人,因為沒有人可以完全孤立於社會而存在。

思想通常分為經驗、思想方法和行為意志。這三個內容構成了個體人的個性。只有思想才能主導人的行為,原意識必須要經過思想來影響人的行為。只有思想和原意識的協調與統一,才能產生完美而愉快的人生。

意識的特性有5點:

1、主觀性

我們每個人的意識世界都是專有的,獨一無二的,對我們來說格外真實。

2、同一性

各種覺知形式都被整合成為一個同一的、整體的、獨特的、連貫的意識經驗。

3、流動性

意識的內容是不斷變化的,從來都不會靜止不動。美國的心理學家曾提出意識流這一專業名詞,來表示意識的這一特性。

4、能動性

意識的能動性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與環境的互動;把經驗與現實連接起來,形成自我同一性的基礎;制定目標,引導行為。

人類意識作為關於客觀存在的主觀映像,其本身又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關於這一複雜系統的結構,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側面加以剖析。

意識是如何產生和運作的

首先,根據意識的主體的不同可以把人類意識區分為個體意識與社會意識。

個體意識是個人或社會個體大腦中對自己親身實踐的客觀存在的反映。個體意識本身又是一個複雜系統,它是知、情、意三者的統一。知是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及其結果,即關於客觀事物的知識;情即情感,是指人類對客觀事物的感受和評價,它表現為熱愛、仇恨、嚮往、遺憾以及對自身喜、怒、哀、樂的體驗;意指意志,是指人類追求某種目的和理想時表現出的自我剋制、毅力、信心和堅韌不屈等的精神狀態。

社會意識是社會主體對客觀存在的總體反映。它主要表現為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藝術、宗教、哲學、科學等形式。

其次,根據意識對象的不同,可以把人類意識區分為對象意識與自我意識。

對象意識是對世界的物的尺度的反映。對象意識主要包括自然意識和社會意識。自我意識是主體對自身內在尺度的反映,是人類作為主體對於自身區別於他物的地位、性質、以及與他物的關係的意識。

意識是如何產生和運作的

由於最初的心理學僅僅是哲學的一個分支,那時意識問題完全是哲學討論的問題,直到被公認為現代心理學的創立者,德國心理學家馮特,使心理學脫離了哲學,成為了一個獨立的學科後,心理學也開始了對這個問題的研究。

最初的心理學僅是討論這個問題,最初馮特使用的是內省的方法來研究意識問題,後來很多心理學家紛紛提出了對這種方法的質疑甚至是反對。他們的理由是這種方法並不是一種可靠的方法,他們認為這種方法不能準確的反映出人豐富的思想、情感與行為,也不能讓人接觸潛意識或無意識的心理狀態。而且這種方法過於依賴複雜的語言,而導致客觀性的喪失。於是人們很快就放棄了這種研究方法,可由於也找不到合適的研究方法,因此,導致了在很多年裡,心理學及相關學科完全放棄了對意識問題的研究。

意識是如何產生和運作的

直至20世紀的五十年代,由於認知科學的飛速發展,為研究這個問題又開闢了許多新的途徑,終於使這個問題又回到了科學的正軌上來。尤其是在DNA模型創立者克里克等人的努力下,這個問題在神經科學研究的範圍內,也佔據了相當大的位置。雖然還存在著一些困難,但是,研究相關領域的大多數科學家,對研究意識問題的前景均持樂觀的觀點。

此外,還可以按照不同的標準把意識區分為理性意識與非理性意識、形象意識與抽象意識、傳統意識與現代意識、現實意識及未來意識。

在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稱的“意識”一詞有兩種用法:一是當動詞用,即指“意識到”的活動,亦即認識活動;一是當名詞用,即指與物質相對立的活動的結果,如知識、思想、觀念等。

心理學研究意識問題與哲學研究意識問題有一致之處,可又有所區別。

一致:二者研究的都是意識問題。而且科學心理學對意識問題的研究,接受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指導。

區別:哲學研究的是作為名詞使用的“意識”,即與“物質”相對立的意識,它是總體研究人的意識,其基本問題是意識對存在的關係問題,既指個人意識,也指社會意識。心理學研究的是作為動詞使用的“意識”,即指“意識到”的活動、認識活動,是較為具體地研究人和動物的個體意識,研究它的實質、發生和發展、結構和功能等,雖然在心理學的一些學科(例如社會心理學)中也不免會較多地涉及社會意識問題,心理學作為一門獨立的科學,它所研究的主要是個體意識。

意識是如何產生和運作的

因此,在心理學中,意識是“人所特有的一種對客觀現實的高級心理反映形式”。作為人所特有的心理現象的意識,它是包括感覺、知覺、思維在內的一種具有複合結構的最高級的認識活動,思維在其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它是人類以共同勞動等實踐活動為基礎結成的社會中同語言一起產生、又隨著社會歷史的發展而發展的。它是藉助於第二信號系統而實現的腦對客觀現實的反映,它具有自覺性、能動性、創造性等特點。

在人的各種心理活動中,它發揮著調節、控制、指導的作用,它不僅是社會的產物,而且在階級社會中還會帶有階級性色彩。這後一句話反映了個體意識與社會意識的必然聯繫性。 “從廣義方面來理解,‘意識’是指與物質相對的活動的結果,用作名詞,如知識、思想、觀念等等,哲學中常說的‘物質決定意識’這‘意識’是精神的東西,‘意識’與‘心理’是相通的,但二者內涵不完全相同。”“從狹義方面來理解,‘意識’是指人的認識活動,用作動詞,如‘意識到’,所謂‘意識到’也就是‘認識到’。心理學中所說的意識,就是指的‘意識到’,即人的心理活動,它是一種認識形式,也是一種反映形式。

意識是如何產生和運作的

在醫學上,意識是指‘神志清晰狀態’或‘醒覺狀態’,在精神醫學上,意識是指病人整個精神活動的清晰程度和清晰範圍。”“‘意識’作為人的一種高級認識活動,包括對環境和人自身的識別能力及其清晰的程度。”

正常人在清醒的時候,意識是明晰的,神志清楚,能正確地識別和理解時間、地點、人物、事件以及自己的經濟收入和消費狀況,能對周圍環境的作用作出相應的、合適的、有目的的、能動的反映和反應。

人的意識,因其物理感知系統的特殊性,使其有能力掌握語言和文字。這就意味人們的經驗和科學可以通過語言和文字得到傳承,並積累到社會意識中去。在這樣的積累之下,人類的科學進步日益發達,從而使人的意識極大程度地領先於地球上的其它生命體。通常人類特有的意識被稱之為:思想。

意識是如何產生和運作的

從反面來說,意識的運作機制,與電腦的程序基本類似,可電腦程序或者人工智能,卻永不能達到人類思想的高度。唯一的原因,即是人工智能不具有生物的本質——自我意識,從而不可能真正替代人類的智慧。

不同意識狀態之間的關係是咋樣,共同點是什麼?不同點是什麼?……

  1. 下一章,我會就此回答各位。我希望更多的善於內窺的人,心理學,腦神經學科的人能更多的對此書中的觀點進行補充和批評。

摘自獨立學者,科普作家,國學起名師靈遁者心理學科普書籍《探索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