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與美國的貿易戰中慘敗,中國卻不會重蹈日本的覆轍

日本在與美國的貿易戰中慘敗,中國卻不會重蹈日本的覆轍

01

又一場大國貿易衝突

隨著貿易戰開打,中國兩國已經不可避免的進入到“修昔底德陷阱”!

修昔底德陷阱:古希臘著名歷史學家修昔底德認為,一個新崛起的大國必然要挑戰現存大國,而現存大國也必然會回應這種威脅,這樣戰爭變得不可避免。

而現今的傳統意義的戰爭很難爆發,雖然在中美雙邊貿易上的戰場,硝煙正在瀰漫!

而上一場大國之間的“修昔底德陷阱”,就發生三十年前的日本。

02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講故事前,要先聊聊房價。

經濟學家說,中國改革開放後這四十年的路子跟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日本一模一樣,就差一紙“廣場協議”去奏響最後交響曲的高潮。

曾經很多專家拿中國跟日本作比較,盼著房價也會出現日本90年代的大崩盤。但中國房價堅挺的力度似乎不被眾人的意志所搖動。

《資治通鑑》裡有句箴言

鑑古知今,以史資政。

老一輩經常講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人類整個歷史社會,其實很多事情都是輪迴演繹。不管是中央提出的供給側改革,還是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戰略,還是目前所爆發的貿易戰,你都能在各個國家的歷史中尋找到相類似的答案。

我們來回放這一段時空場景,剖析下這個曾經的二戰戰敗國,這個戰後迅速崛起、近乎匹敵美國的日本。

03

中日經濟發展對比

01

戰敗日本,老美接手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的經濟遭受到了嚴重的摧毀。各方紛紛呼籲美國佔領日本當局來主持。

1945年,在美國的主導下,開始對日本政治、經濟、教育、農地等各個方面進行全面深入的改革。

日本在與美國的貿易戰中慘敗,中國卻不會重蹈日本的覆轍

▲杜魯門總統展示《投降後初期美國對日方針》

由於戰後金融資本的支持和來自美國先進技術的引進,日本經濟特別是工業製造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

日本這一時期對標中國1978年改革開放,1980年沿海四個經濟特區率先依靠優惠政策進行大規模招商引資和技術引進。鄧小平南巡後,改革步伐加快,大陸工業製造業迅速蓬勃發展。

為了使日元在國際上有足夠的信用,日本政府採取了錨定美元的固定匯率制度,牌價360:1,低估的匯率使得日本增加了出口的競爭力。

1994年,中國放棄雙軌匯率,實行單一匯率,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直接貶值到8.7:1,大大增強了中國商品出口的競爭力。

02

日本的崛起

之後的二十多年,正是由於美國強大的金融和技術支持,日本飛速發展,成為全球重要的加工製造出口大國,一舉成為發達國家。

2001年,中國加入WTO,與此同時,在日韓新等製造業轉移大陸的背景下,中國經濟迅速爆發增長,成為全球最重要的加工製造業出口大國,2005年超過法國,2006年超過英國,2007年超過德國,2010年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

也正是在這二十多年裡,日本政府在國內的建設發展也沒閒著,東京、大阪、名古屋三大都市圈大規模的進行基建投資,城市建設、全國上下開始修高速公路和鐵路。

中國過去幾十年大規模進行基礎建設和城市改造,國內投資主要就是房地產、基建和製造業,前兩者佔了總體量的七成以上。

非常著名的日本新幹線就是1964年東京奧運會之前日本政府修的。這是全世界第一條進行旅客運輸、用於商業運營的高速鐵路,整個鐵路貫通了日本全國。

1998年5月,廣深鐵路電氣化提速改造完成,從此之後,中國高鐵建設便一發不可收拾。2016年中國高鐵運營里程超過2.2萬公里,佔全球高鐵運營里程的65%。

日本在與美國的貿易戰中慘敗,中國卻不會重蹈日本的覆轍

▲上個世紀60年代的日本新幹線

於是在外需和內需的雙驅動下,日本的高速發展一直持續到80年代。GDP增速每年都在10%以上。

從1978年到2007年三十年間,中國經濟增長22倍,2008年次貸危機之後,中國經濟依然保持在7%上下的中高速發展。

03

危機前夜的繁榮

到了80年代初期,日本的經濟增速和生產效率等各方面已全面超越美國,1980年到1984年,日本對美國貿易順差已經從76.6億擴張到461.5億美元。

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統計顯示,2017年中國對美貿易順差比上年增長10%,達到2758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

強大的日本經濟和國際收支雙順差造就了日本企業部門和居民部門賺了大量的外匯,積累了殷實的財富。

2001年之後,中國通過多年的雙順差積累了巨量的外匯儲備,2014年曾達到4萬億美元之多。雖然此後外匯有減少,但也一直保持在3萬億美元之上。而居民與企業部門存款持續攀升。

美國人終於幫日本造就了一個不亞於二戰前強大而富裕的日本!(這就是小日本的近代發家史。)

但是,日本真的強於美國麼?不不不,你啟動資金來自美國,你的技術來自美國,你怎麼可能狂妄到踩在美國的頭上呢?

04

內憂外患下,日本難以為繼

1985年,美國由於實在無法承受巨大的國際收支不平衡,於是,美日法英德五國央行和財長召開了《廣場協議》,強迫日元大幅度升值。

日本在與美國的貿易戰中慘敗,中國卻不會重蹈日本的覆轍

▲簽訂廣場協議的五國財長

廣場協議簽訂後,日元連續三年升值了86%。快速升值的日元大大削弱了日本出口商品的競爭力。

日本為了對沖日元升值產生的成本衝擊,開始制定提升內需,對居民的消費升級進行拉動,希望通過提升內需來儘量平衡國內經濟。(“擴大內需”這個詞是不是非常熟悉?)

為此,日本政府從1985年廣場協議簽訂之後,五次大幅下調利率,希望居民部門能去大量消費,希望國內的投資能夠持續。

但擺在日本政府面前一個難題就是,日本能蓋的房子都蓋完了,能搞的基建都搞完了,日本上個世紀80年代的城鎮化率就已經到了90%以上了。

日本在與美國的貿易戰中慘敗,中國卻不會重蹈日本的覆轍

▲1982年日本東京

而老百姓的生活質量已經到了一定高度,再讓他消費,沒任何動力。

於是,讓日本政府沒想到的是,利率的下調不僅沒有拉動起消費,反而使得金融性資產過度膨脹,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房地產和股票。

中國為了拉動內需,2011年7月開始持續下調居民貸款利率,到了2015年底,開始佈局更低的利率環境,商業銀行房貸利率打折,首付降至兩成。

05

大崩潰開始

日元的低利率環境刺激居民開始不斷的買房子買股票,這時候泡沫開始出現。房子越漲,銀行就越願意給房子抵押放貸,放貸出來的錢又重新流入到房地產,然後居民把新購的房子繼續去進行抵押,週而復始,房價一直漲。

這跟中國2016年、2017年發生的房價暴漲一模一樣。大家看看身邊都深有體會。

但是,瘋狂的背後就是崩潰。

注意:日本的該劇情在中國沒有上演

隨著利率從底部逐漸抬升,日本的人口結構也開始進入老齡化階段,終於,大反轉出現了!——日本泡沫開始崩潰。

房價大幅暴跌,股市崩盤,無數高槓杆的人們一夜之間傾家蕩產。

日本在與美國的貿易戰中慘敗,中國卻不會重蹈日本的覆轍

▲泡沫破碎後,東京住宅暴跌

06

聰明的日本資本

在泡沫到達頂點之際,日本的企業開始大規模拋售地產,把產業轉移出海。隨著日本企業大量產能轉移出海外後,日本本土的企業便開始出現空心化。

工廠已經不需要那麼多工人了。很多企業開始降薪裁員。這更使得日本居民部門的消費意願進一步降低。

於此同時,日本開始步入老齡化社會,人們為了養老顧慮,更依賴於儲蓄。

依靠日元高匯率,日本政府鼓勵企業進行大規模的海外投資,這樣可以通過資本項目下的逆差來平衡貿易摩擦。

日本資本在國外進行體外循環的一種狀態。所以,日本的本國經濟出現了停滯。

04

中國接下來怎麼走?

日本90年崩盤之前的整個發展路徑跟中國改革開放之後一直到2016、17年房價暴漲之際,簡直一模一樣!

但是,之後呢?本次特朗普開打的貿易戰會不會讓中國走上日本的簽訂“廣場協議”後的道路?

在這裡,小俠想說,大概率不會。

我們並不用擔心中國會發生日本一樣的問題。

因為中國有強大的當局控制力。

終止你買賣房子的經濟行為,減少拋售;

不讓企業資本沒事兒瞎出海;

嚴制中高端產能遷出;

我們的城鎮化率還不算高,基建房地產還有的搞等

覆盤日本,能對中國現在的國情理解的更多。也更能對比性的看待目前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

最後,順帶聊下大家說的比較多日本所謂的工匠精神。其實日本早些年造的東西質量也很糟糕,很多商品抄襲美國歐洲的東西,也是一個山寨大國。

到了90年代崩潰之後,日本的經濟總體量已經做不上來了,那你只能以質取勝,這樣才能打開你的銷路。所以,與其很文藝上的說是工匠精神,不如說是經濟環境的改變促成的日本工匠精神的崛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