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原子筆滾珠更尷尬的中國芯

中國芯片危局,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近日,中興創始人侯為貴現身深圳寶安機場。這位76歲高齡的老爺子臨危出山,連夜趕飛機“救火”。

比圓珠筆滾珠更尷尬的中國芯

這場戰爭,中興只剩兩個月。國產芯,絕不能再坐以待斃!

中國芯片的現狀和困境

中興這個事,網上說中國沒有任何芯片技術,這是非常錯誤的認知!

龍芯”,大家應該有印象,中國自己的技術,2015年3月發射的北斗衛星,它使用的芯片就是“龍芯”。

比圓珠筆滾珠更尷尬的中國芯

可能有網友問了,龍芯我們搞了十多年,為啥還沒趕上高通、英特爾?

說一句很傷人的話,就是技術達不到

對於中國而言,芯片技術最難的地方,就是光刻。

首先我們要在一個比頭髮絲還細的載體(晶圓)上,用激光刻出幾十億條線路圖,然後再鋪上幾億個二極管。

這就相當於在指甲蓋上規劃出全中國的高速公路,並且還要保證它們不重合。這種技術,全都是超高難度的微加工,需要非常先進的光刻機。

比圓珠筆滾珠更尷尬的中國芯

目前,中國的光刻機的精度只能達到28納米,而全球頂級芯片製造商英特爾、高通、德州儀器的精度都在10納米。與它們相比,中國的技術整整差了兩代

正是因為這種差距,讓中國的芯片一出來就落後了。按照國際通用標準,中國最先進的龍芯3A,還是高通二十年前的技術水平。

商業化的產品競爭十分激烈,“龍芯”落後國際二十年的技術,根本適應不了市場環境。於是,我們只能低著頭向美國求購芯片,讓美國人在中國賺的盆滿缽滿。

如今,在中國,通信、工業、醫療、水電、軍事、互聯網、交通等等,凡是涉及到信息控制的領域,“美國芯”無孔不入,幾乎壟斷了整個中國現代化進程。

比圓珠筆滾珠更尷尬的中國芯

現在,我們面臨最大的困境就是:沒有美國芯,中國就沒有現代化!

中國芯片為何這麼慘?

中國芯片要想擺脫當前的困境,還要很長的一段路要走,要知恥而後勇。

當然,在“勇”之前,我們要“知恥”,要明白是什麼造成了今天“恥”,是什麼導致了中國的芯片,至今沒有多少發展!

買辦思想,葬送核心競爭力

2014年,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專家張昕竹,在受賄600萬之後,竟對高通中國的芯片壟斷調查,選擇了庇護!

2017年5月,中國建廣資產、大唐電信、聯芯科技與美國高通宣佈建立戰略合資關係,這一舉動,等同於將中國的低端芯片市場,拱手送給高通!

比圓珠筆滾珠更尷尬的中國芯

對於這起“合資”,清華紫光董事長趙偉國怒斥:買辦、投敵、漢奸...

人才流失,研發無力

2017年,美國硅谷的“華人工程師”,佔據了科研隊伍的三成,清華、浙大、北大、復旦...中國名校的高材生,加一起有幾萬人。

如今,中國最大的芯片企業:兆芯、展訊在上海、海思在深圳...

無一例外,中國幾乎所有稍具實力的芯片企業,都落戶到了人才、資訊更為優勢的一線城市。然而,就在公司站到高點的時候,作為“源動力”的芯片研發團隊,平均薪酬卻不足5000元!

比圓珠筆滾珠更尷尬的中國芯

於是,這樣一句話在中國芯片行業流傳:成績和價值,在美國

行業浮躁,遍地玩票

2003年,在多年的芯片研發無果後,中央咬著牙擠出了80億的專項補貼,希望發展地方芯片產業。

然而本以為“鉅額投資”下,砸也能砸出個浪花來的審批專項組卻傻眼了!

硅材料冶煉廠、晶元加工廠、掛著牌子就來的芯片設計公司...

90年代的技術被直接捧上了檯面,一大堆根本就不具備科研潛力的專家小組、實驗室,在地方保護政策的“關懷”下氾濫。

比圓珠筆滾珠更尷尬的中國芯

前後忽悠了近10億津貼,被當年央視稱讚為“中國芯”的希望...腳踏實地搞科研的搶不到經費,吹牛玩票的,滿地橫走!

被中國資本冷落的芯片

2017年,美國英特爾將淨利潤的77%,約合131億美元,全部投入了新一代芯片研發領域。同樣的一幕,還發生在美國的其他科技公司...

然而,就在美國人高歌猛進的關頭,作為中國三大科技公司的“BAT”,卻在坐擁千億產值的情況下,對任何形式的“核心科技”研發,毫無興趣。

去年,中國進口美國芯片總價值達到了2000億美元,然而用於本國芯片研發的資金,不足十分之一!

中國科技公司的“錢”都到哪裡去了?外賣、共享單車、電銷、手遊...

比圓珠筆滾珠更尷尬的中國芯

其實,歸根結底一個字:”!兩個字:快錢

芯片領域,動輒百億投資,七八年不能回本的“巨坑”,哪裡有炒一撥“共享”概念,“無人”駕駛,坐等股票大漲圈錢來的輕鬆自在?

對於中國同行的態度,英特爾CEO布萊恩曾不止一次惋惜發問:他們擁有最優秀的人才、最龐大的市場、最充沛的資金,可為何就是不能鼓起勇氣?

為什麼?

恐怕除了上文我們提到的各種內部“因素”外,中國如今還在遭受的來自“瓦納森協定”的最嚴厲高端芯片封殺、國外領先最少15年的芯片成品代差、國人消費專認“洋大牌”的固有習慣...

比圓珠筆滾珠更尷尬的中國芯

嚇破了他們的膽,淪喪了他們的勇氣,造成了如今中國芯片產業獨木難支的無奈危局!

國產芯片,無路可退!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美國封殺中興一把扯掉了中國芯片產業的遮羞布。讓沉浸在製造業強國中我們大夢初醒:芯片自造,沒有捷徑!

以前投機取巧落下的功課,只能加倍補回來!

把資金投入到正確的地方

全國每年用於芯片研發總投入不足200億人民幣,不到Intel公司年研發不足四分之一。

比圓珠筆滾珠更尷尬的中國芯

摒棄盲目收購,保證研發投入,是芯片自造的必經之路。

即使投入鉅額經費,研發出產品,一開始跟先進水平必定存在差距,很難保證市場份額。把用於收購外國企業的錢,拿來補貼廠商,保證國產芯片商獲得足夠的利潤。

後期,隨著其技術的提升,逐步減少補貼,最後達到市場定價,進入國際市場參與競爭。

比圓珠筆滾珠更尷尬的中國芯

中國芯片必須抱團

關於中國芯片,曾經網傳一個故事:

就在去年,華為、中興等中國企業被美國調查,險遭美國通信業驅逐門外。同為中企的中興不但不合作對抗,反而還極力撇清關係,與華為劃清界限,結果華為被開出天價罰單,中興安然無恙,氣得華為高層大罵中興窩裡鬥。

的確,競爭是行業間的常態,沒有競爭的行業不可能取得發展。但是,競爭也分良性和惡性,如果中國芯片行業一味展開惡性競爭,成天只想著自己一家獨大,吃自己碗裡的肉,那麼中國的芯片行業就是再砸一萬億都起不來!

比圓珠筆滾珠更尷尬的中國芯

臺灣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內存條,大家都知道吧,就是電腦的存儲器。

這個產業曾經也是臺灣的支柱產業,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臺灣的內存條行業一直處於世界頂尖水平。可進入21世紀後期,行業發展趨向穩定,技術走向瓶頸,臺灣企業已經失去了前進的動力。

就在這個時候,美國殺了進來,以低價優勢殺入大陸市場搶佔臺灣出口份額,致使大半臺灣企業潰不成軍。

然而,此時的臺灣企業不但不團結一致,反而玩起了內鬥,打起了價格戰!

你賣200,我賣150

你賣150,我賣

100

誰都想自己賣得多,誰都想自己虧得少,打到最後,臺灣出口的1GB內存條價格僅為65元,直接跌破成本價。

2008年臺灣五大內存廠商僅剩一家盈利

不出三年,臺灣內存條產業徹底崩盤,掉入二線梯隊,再無與美日抗衡的機會!

所以,今天,中國的所有芯片企業都應該放棄幻想,準備鬥爭!不要以為今天制裁的只是中興,下一個可能就是你!

發展芯片,人才!人才!還是人才!

21世紀,什麼最重要?

人才!人才!還是人才

美國為什麼敢說“老子芯片天下第一”,就是因為它身後有取之不盡的人才梯隊,光是全球前一百名的理工科大學就有48所,佔了全世界的一半!

而我們呢?全球前400名理工科大學,中國僅有57所,人才儲備嚴重不足!

據統計,到2020年我國芯片產值將達到一萬億元,而對應需要的人才數為70萬,但現在還不到30萬人,芯片人才缺口達到40萬人。

人才的缺乏,除了底子薄,更多還是我們對人才的不尊重!

我們一邊扯著嗓子喊砸錢發展芯片,一邊卻給高端人才發著不足五千的工資,甚至有些還不及一線城市房價的零頭。

你說,這點錢憑什麼要求別人替你們賣命?這點錢憑什麼要求芯片發展?

說到這,我不禁想起了韓國海力士的故事。

話說,當時的韓國海力士正處於破產的邊緣,險些被同行收購。就在這時,海力士高層孤注一擲砸出天價,從三星挖來一位高級工程師拯救了海力士。

在他的帶領下,技術團隊花了兩年時間就把研發水平提升到和三星同一層次,讓海力士逆轉頹勢,現在穩座全球存儲芯片企業第二名的寶座,這就是人才的力量!

所以說,今天的中國應該明白,也必須明白,核心技術靠化緣是化不來的,必須只能自己搞!

而要做到這一點,首先就不要給科研人員戴“高帽子”,什麼無私奉獻,什麼犧牲小我,別談這些虛的,咱們就砸錢,該給好多就給好多,讓人家活得體體面面比說什麼空話都好!

二十年的教訓,整整十萬億的開支,芯片已經到了事關國家命脈的地步!

文:鐵血黃藥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