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形記之微「觀」變遷——德國魯爾工業區

城市記憶與工業遺存

魯爾的野蠻共生

▍有形之手的保駕護航

變形記之微“觀”變遷——德國魯爾工業區

之前對魯爾區的產業升級和改造過程做了宏觀性的描述,我們得知魯爾已經成為全世界的舊工業區改造範本。

變形記之微“觀”變遷——德國魯爾工業區

而魯爾區在工業改造中卓有成效,這離不開政府的宏觀調控職能。針對魯爾區工業結構性危機和經濟復甦發展的目的,北威州政府實行了財政稅收政策、人力資本和技術進步政策。

變形記之微“觀”變遷——德國魯爾工業區

財政上,初期採取稅收補貼等優惠政策幫助煤炭和鋼鐵工業增強市場競爭力,後來經過經濟結構調整和多元化發展,降低了對煤鐵行業的扶持力度,側重於煤鋼產業的基礎設施改造、技術升級和更新等方向。

變形記之微“觀”變遷——德國魯爾工業區

人力資本和技術進步政策上,為促進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必須要投入大量優質人才和進行技術革新,也要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來解決魯爾區的窘境,所以對於教育和科學技術的建設尤為重視。

變形記之微“觀”變遷——德國魯爾工業區

在戰後修建第一所大學波鴻魯爾大學後,又建成6所綜合性大學和8所專科院校,學生數量高達14萬,理工科和經濟專業學生高達63.5%,這也為魯爾區成為最密集的科技產業區提供了支持。

政府鼓勵中小企業和科研機構合作,並且優先向中小企業轉讓技術,實現了“產學研”結合,並且實現了在埃森、多特蒙德、杜伊斯堡等地形成了橫跨全區的高科技走廊。

變形記之微“觀”變遷——德國魯爾工業區

政府在魯爾的轉型發展中的宏觀調控和引導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結合自身區域優勢和特色的同時因地制宜,打造了各具特色的優勢產業,實現了產業的多元化和多樣性。

變形記之微“觀”變遷——德國魯爾工業區

▍微“觀”魯爾

在1960-1980期間,魯爾進行過一次總體規劃,覆蓋產業、交通、綠化等各個空間領域,同時還提出了一個設想。

變形記之微“觀”變遷——德國魯爾工業區

魯爾被劃分為三個區域,在“南方的飽和區域”也就是魯爾河谷地帶,繼續保持其經濟穩定發展;在人口和城市高度密集的“重新規劃區”也就是魯爾核心地區,進行穩定和控制計劃;在魯爾西部、東部和北部的新區進行發展戰略。這個設想作為魯爾區的總體規劃,為魯爾區長久的規劃提供了保障。

變形記之微“觀”變遷——德國魯爾工業區

在魯爾工業區改造過程中必須要提到的是就是IBA埃姆舍國際建築展,這個項目在解決魯爾可持續發展的問題上起到了基礎作用,也對魯爾區轉型中有著很大的影響力。

變形記之微“觀”變遷——德國魯爾工業區

埃姆歇地區包括從杜伊斯堡到被卡門之間的地域,面積為803平方千米,14個城市,人口大約200萬,是魯爾的重工業核心區域。

變形記之微“觀”變遷——德國魯爾工業區

IBA是“國際建築展”德語縮寫,魯爾區正度舉辦這次建築展最初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解決整個地區150年來重工業歷史所遺留的生態問題,以此為基礎確立了以下主題:

變形記之微“觀”變遷——德國魯爾工業區

1. 恢復世界上最大地排水系統的生態環境,將排水渠改造成為河流和水系,河流系統迴歸自然

變形記之微“觀”變遷——德國魯爾工業區

2. 改造萊茵河沿岸地區,形成集居住、就業和休閒療養功能的濱水區

變形記之微“觀”變遷——德國魯爾工業區

3. 景觀重建,在杜伊斯堡和貝卡門之間建立一個覆蓋300平方公里的區域公園系統,這也是埃姆歇園國際建築展的主要工程。主要有景觀、社會、文化等規劃內容。

變形記之微“觀”變遷——德國魯爾工業區

4. 保護歷史遺存工業,發展城市特色文化,保持城市經濟和文化活力。

變形記之微“觀”變遷——德國魯爾工業區

5. 對工業廢棄用地進行重新利用。

變形記之微“觀”變遷——德國魯爾工業區

6. 開發現代化住宅和創新住宅。

變形記之微“觀”變遷——德國魯爾工業區

7. 發展旅遊業。

變形記之微“觀”變遷——德國魯爾工業區

在長達十年的治理期間,埃姆舍地區共完成了123個項目,從技術中心的 成立到公寓的革新和工業紀念碑的旅遊型保護,魯爾區引起了世界的關注,魯爾的工業遺產也成為了獨一無二的特色文化標誌。

杜伊斯堡北景觀公園

面對嚴峻的問題,魯爾區早期政府仍然相信魯爾區未來仍然需要依靠鋼鐵和煤礦,所以採取了“再工業化”的政策,結果就是在高投入和高資助後的魯爾區不但經濟上仍然在衰落,而且環境汙染更加嚴重。

變形記之微“觀”變遷——德國魯爾工業區

原有的油罐改造成為潛水俱樂部的訓練基地;存放焦煤的水泥構築物被改造成為攀巖訓練基地,不同水平的攀巖路徑吸引了各個年齡層的攀巖愛好者;有的舊鑄造車間被改造成為露天影劇場;有的承辦接待婚禮和生日會等各種晚會;有的成為了雕塑公園,大量的藝術品充斥在其中;有的舊辦公樓被改造成為青年旅社。

變形記之微“觀”變遷——德國魯爾工業區

設計師在植被設計上的策略是從生態角度出發,使其進行自我恢復,儘量減少外界干擾。

變形記之微“觀”變遷——德國魯爾工業區

蒙特賽尼斯礦區

蒙特賽尼斯礦區位於魯爾中心地區,擁有魯爾最深的礦井,工業發展歷史長達108年,在工廠關閉後也曾做過商業的改造,因為種種原因都遭遇了失敗。

因為埃姆舍公園國際建築展,它成為了其中最大的項目之一,MGG有限公司和黑爾訥市規劃機構通過公私合營模式建立起了高等教育學院,並且在學院周圍建設商業零售業和服務設施和公寓等。最主要的是這個建築群利用太陽能動力裝置提供照明,已將煤礦生產的煤氣轉換為電力和熱力,對生態生產方面提供了借鑑。

變形記之微“觀”變遷——德國魯爾工業區

艾瓦爾德工業礦區

擁有130年的開採歷史,曾經是魯爾產量最高的煤礦之一,鼎盛時有4000名礦工在這裡工作,與蒙特賽尼斯一樣的,這個項目由黑爾騰市和MGG公司採取公私合營模式經營管理。

將礦區改建為城區,除了必要的商業和教育服務,還引入高品質居住、休閒和教育設施。最主要的是建立了氫能源中心。

變形記之微“觀”變遷——德國魯爾工業區

埃森礦業關稅同盟工業區

埃森礦業關稅同盟工業區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一個老工業區,是埃森歷史上最重要的煤炭焦化廠、煤炭開採基地。這個相當於200個足球場的礦區通過功能置換和改造措施,成為了辦公場所、展覽館、設計中心、景觀公園等特色場所。在2001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名單,被認為是“世界上最美的煤礦工業區”。

變形記之微“觀”變遷——德國魯爾工業區

北極星公園

修建在蓋爾森基興市的一個廢棄煤礦地上,最大的特點體現在生態保護與恢復方面,埃姆歇河經過治理後形成的景觀與公園相連,開闊的視野使這個公園可以舉辦一些大型的戶外活動。

變形記之微“觀”變遷——德國魯爾工業區

從這些具體的改造中,可以見得魯爾對於產業遺存地再開發主要有歷史保護、經濟復興、環境改造三中類型,保存歷史風貌為前提,側重於對建築的歷史價值發掘,找到建築空間的潛力後進行合理運用,在城市中找到合適的角色定位。

▍以史為鑑

魯爾區經歷半個多世紀的轉型,才走上了健康的發展之路。它的成功法則其實也有跡可循:

產業結構多元化成為必要條件,無論是企業大小,還是產業分配上來看,都是呈現多元化趨勢;

在合作上,這個時代更需要開放的橫向合作,才能共贏共生;

創新永遠在路上;

靈活管理,考慮政府以及不同部門、機構、企業等利益相關者各方利益。

變形記之微“觀”變遷——德國魯爾工業區

同樣,目前魯爾在工業改造中也同樣出現了一些問題:

雖然產業結構已經呈現多元化趨勢,但該區域內很大部分依然依賴傳統產業部門,尤其是政府對於結構調整在資金上支持了30年。承擔了很大的經濟負擔,直到認清形勢後才不得不放棄;

其次,花費大量資金培育高等人才,但是當地產業無法全部吸納,造成人才流失。

變形記之微“觀”變遷——德國魯爾工業區

▍設計菌日常磨嘰系列

德國魯爾區的轉型經驗對於中國一些類似城市進行綠色轉型具有重大意義,無論是規劃、產業、環境、社會等多個方面都提供了重要啟示:

1.工業是創新的重要領域,新型工業已經成為城市發展基礎,工業的持續創新作為支撐,同時才能進行文化和創意轉型。

2.文化傳統是創新的源泉,中國的歷史源遠流長,文化傳統座位長期及誒的區域資源,形成了獨特的文化優勢,魯爾區將工業傳統轉化為創新的源泉,最可貴之處就是將城市的記憶和人們的情感喚起,建築承載的是情感的力量。

3.在轉型中也要注重社會和諧,魯爾區的轉型歷時長久也正是在注重這點,沒有一昧的要求高速,不追求目前的經濟發展速度和效益,為原有居民保留緩衝空間。中國城市在轉型中也應該借鑑這種策略,這大概與“溫水煮青蛙”不謀而合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