扈克勤:我的老家——河北省棗強縣王均鄉後扈大市村

扈克勤:我 的 老 家——河北省棗強縣王均鄉後扈大市村

◈作者 | 扈克勤

扈克勤:我的老家——河北省棗強縣王均鄉後扈大市村

棗強董仲舒像

國慶節是個小長假,我放棄了在北京遊園的機會,回到了老家——河北省棗強縣王均鄉後扈大市村。

我行走在故鄉的路上,看天,天是藍的,看地,地是綠的,吸口空氣,空氣是清新的。長期居住在大城市裡,天天被噪音騷擾著,被汽車尾氣包圍著,一來到故鄉,真有讓人重返大自然的舒適之感。

我走進家裡,看到院子裡的一切,都感到那麼親切。自己親手栽種的棗樹、柿子樹,碩果累累,掛滿了枝頭,他好像面對主人,彙報自己的功勞。不知道幾代人用過的水缸,還靜悄悄地立在原來的位置,他好像無言地訴說著這個家的歷史。

扈克勤:我的老家——河北省棗強縣王均鄉後扈大市村

老家大門口

我進入屋裡,看到床上的被褥,還是我排放的那樣。四個大相框,還在東牆上掛著,裡面有我爺爺和父親的遺像,好像我和他們久別後又見面了。我小時候,母親常讓我擦的那張迎門桌,依然如故,我撫摸著他,彷彿母親又出現在我的眼前,我的眼淚不由自主地流了出來。我一間一間地把屋裡看了一遍,都是那麼靜,靜得縫衣針掉到地上也能聽到。我面對此情此景,不由地回想起自己在這個家裡的生活片段:

在我小的時候,整個家院都是土坯房,究竟是哪一年蓋的,已無從考證,1955年,爺爺和父親翻蓋了一次,北房的後面和四角是磚掛麵,當時,在村裡是比較好的。1994年我又重新翻蓋了整個小院,變成了一所佈局合理,樣式新穎的農家小院。

​在這個家裡,1947年4月12日(陰曆),有一男嬰出生落地,那就是我呀!我想,在那一刻,肯定是全家風光,全家歡喜。我隱約記得,我過三週歲生日那天,母親給我穿上大紅帶花的袍子,脖子裡繫上金黃色的長命鎖,親戚們來的不少,有說有笑,給這個家增添了熱鬧的氣氛。

扈克勤:我的老家——河北省棗強縣王均鄉後扈大市村

老家院內一角

我記得,在嚴寒的冬天,自己在外邊和小朋友沒命地玩耍,凍得受不了啦,就跑回家,取取暖,緩緩神,再跑出去繼續玩耍。到了夏天,狂風暴雨來了,全家人在這個家裡躲風避雨,我站在屋門口,看閃電,聽雷鳴。

我還記得,每到春節,奶奶領著我,先給各路神仙上供、進香、燒紙,在那科技落後的年代,農村人都是通過敬神驅鬼,來保佑全家的人身平安、生活圓滿。這些風俗進行完後,我就給長輩們逐一拜年,長輩們都給我一毛兩毛的壓歲錢,我非常高興,在那個年代,這也是農村兒童一年的期待。在我的記憶裡,爺爺是個好強的人,對我管教很嚴,教我學文化,學名言警句,背誦九九歌,還給我講歷史上的名人故事。

扈克勤:我的老家——河北省棗強縣王均鄉後扈大市村

此圖來自網絡

在這個家裡,父母不停地幹這幹那,父母從地裡幹活回來,家裡就有了喧鬧聲。母親去伙房裡忙碌,一家人期待著母親儘快地做熟飯。全家吃完飯後,母親刷鍋洗碗,父親給我們講家鄉曾發生過的故事,自己後來才知道,有不少是有關鬼神的傳說。

在這個家裡,我們姊妹幾個,在嚴父慈母的養育下,先後成人,走向了社會。

如今,父母都走了,我們姊妹幾個,又各處一方。隨著歲月的流逝,這個老家,已今非昔比,物是人非了,清靜取代了往年的喧鬧,寂寞取代了往年的歡樂。但整個院落,仍無言地矗立在風雨中。他已經陪伴我的祖上,陪伴我的父母,度過了戰亂、貧窮和不堪回首的歲月。

扈克勤:我的老家——河北省棗強縣王均鄉後扈大市村

扈克勤和老伴在一起

我自1964年離開老家,去保定求學,畢業後,開始南征北戰,東奔西闖,已經在外漂泊了幾十年,也記不清回過多少次這個老家,但從來沒有像這次回老家,讓人這麼傷感。父母在世時,我每次回到這個老家,大門總是敞開著,院子裡養著雞,種著菜和花,充滿著濃濃的生活氣息。我一進家,就喊爹叫媽,父母聽到我的喊聲,就高興地回聲,“小臭回來了”(我的奶名叫”臭”),在父母的回聲中,充滿著厚厚的愛,充滿著深深的情。我每次回到老家,吃上母親親手做的飯和菜,都感到那樣香甜,那幸福的感覺,遠比現在吃全聚德烤鴨要濃重的多。我記得讀小學五六年級時,老師曾讓我們,以《我最可愛的地方》為題,寫過作文,如果現在再讓我寫,我會毫不猶豫地寫:“我最可愛的地方——我的老家”。

2011年11月28日,我的最後一位老人——八十六歲的老父親走了。送走了老父親,我的心裡也產生了諸多的聯想:在這個老家,不知已有過多少次的悲歡離合,不知再過幾年,還是十幾年,我最後一次回這個老家,很可能是兒女把我送回這個老家----------。

在這個家裡,我從長輩們身上,學到了正直和善良,學到了如何過日子,學到了如何做人,如何做事。這個老家,給我留下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人格力量和精神財富。

扈克勤:我的老家——河北省棗強縣王均鄉後扈大市村

扈克勤在鍛鍊中

我思念我的老家,熱愛我的老家,因為他是我的出生之地,是我長大成人的搖籃,也是我回報父母養育之恩的地方。我想,在有生之年,只要身體允許,每年都要安排時間,來這個老家看看,拔拔院子裡的雜草,管管自己栽種的果樹,以此傾吐自己對老家的思念。

可愛的老家,難忘的老家!

扈 克 勤

2017年10月15日於北京兆豐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