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義烏的外來人口越來越少了?

滄海桑田1528141


感謝有機會回答這個問題,對於義烏的認識其實來源於全國知名的義烏小商品城,基本提起義烏小商品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義烏是中國大陸六大強縣(市)之一,義烏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義烏小商品經濟的繁華註定吸引了全國乃至全世界各地的人們湧入,至於義烏的外來人口是不是越來越少,個人覺得可以用數據說話,今天藉此機會簡單談談我的一些看法。

根據數據顯示義烏不僅僅是本地人口和外來人口都沒有減少(2017年數據沒有公佈)

根據2015年數據顯示義烏常住人口達到125萬,其中戶籍人口為76.9萬,我們可以計算出外來人口大概有48.1萬人;同樣的2016年數據顯示義烏常住人口達到128萬,其中戶籍人口為77.7萬,我們可以看出外來人口大概有50.3萬人。從這兩年數據來看義烏人口並沒有減少,而且還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至於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個人覺得有幾點

第一、本地人不在義烏居住但是戶口沒遷走。義烏本身屬於經濟和交通比較發達地區而且毗鄰杭州、上海等經濟發達城市,本地生意人多,有錢人也多。尤其是在義烏做生意的人很有可能在杭州、金華或者其他地方定居但是戶口仍在義烏沒有遷而已,這就好比現在好多進入大城市定居的農村朋友,雖然在城市定居安家但是戶口沒遷一個道理。

第二、城市規模擴大,使得本身擁堵的小城成為了一座大城市。據相關數據顯示在義烏的流動人口大概有130萬左右(除去常住的外來人口50萬基本還有80萬流動),而要滿足這麼多人人口的生活、居住擴大城區是必然,十年前義烏的城區有多大,如今城區有多大?相信大家心裡清楚,人口增加沒有那麼快的情況下城區拉大了,自然就顯得不那麼擁擠了。

第三、義烏落戶確實很難,導致一些流動人口自然的流出。義烏的流動人口在130萬除去常住的外來人口50萬還有80萬人。而義烏的落戶是很難的,據數據顯示2015年在義烏落戶流動人口的只有2098人,可以想象義烏落戶有多難。而這些流動人口如果在短時間內在義烏無法定居或者落戶的話,就會影響自己的子女教育或者其他方面所以自然流出也是必然。

綜上,這就個人覺得為什麼大家會感覺義烏外來人口越來越少的原因,其主要影響可能就是流動人口的流動頻繁,不過一個以商品集散地發展起來的城市註定是流動人口最多的城市,但是其經濟支柱還是常住人口帶來的,希望義烏越來越好吧。歡迎各位留言或者私信勇勇雜談壹貳叄參與討論。原創不易記得點贊哦。


勇勇雜談壹貳叄


1.義烏,眾所周知的小商品發展起來的城市。大部分是勞動密集型企業,說白了,學歷要求低,沒什麼社保,想走就走。

先看看人員構成,目前義烏人口已有200多萬,其中本市人口74萬,外來人口143.3萬人,佔比重比較高的幾個省份,來自江西、河南、安徽的外來人口分別達到25.2萬、16.7萬、15萬人。

東部沿海地區產業升級,把勞動密集型企業轉移到中部,比如紡織、服裝、製鞋、電子等。江西的用工荒程度比義烏也輕不了多少。

河南鄭州的3個富士康就解決了三十多萬勞動力,河南除了有大名鼎鼎的富士康代工廠,還承接了紡織業的轉移,省內就能解決一部分勞動力。

2.小商品利潤本身比較薄,且沒什麼技術含量。義烏用工成本比較高,許多企業轉移到周邊省份。

許多來料加工類的企業,生產週期比較短,3個月左右的皮革、編織類產品,都轉移到義烏周邊的安徽、江西等地,用工成本大概能節省30%——40%。既然安徽、江西這種打工大戶的家附近都有工可打了,幹嘛還要跑到義烏去。

3.勞動力無限供給時代已經結束。

農村富餘勞動力逐漸減少,勞動密集型企業已經不是他們的第一選擇。現在的年輕人,學歷水平稍高一點,都不願意進工廠。更願意去餐廳、酒店、電商之類的,下班以後可以唱歌、吃飯,有點社交。

家門口就有工廠,一抬腳就進去了,幹嘛千里迢迢去義烏。我家親戚現在農忙下地幹活,農閒進附近的鞋廠,電子廠打打工。挺好,家裡的老人孩子也能顧得上。


風平浪靜羅同學


個人總結有以下幾點,一是這幾年政府部門查環保,安檢的…許多小廠難以生存,倒了或遷移不少,小廠加起來員工數亦不小。二是外地人子女入學問題,就我個人來講,在義烏15年了,孩子讀到小學,由於教育部門社保條件限制,無奈回老家就讀,想想這麼多年,房租,車子,衣食住行消費了多少錢,對義烏沒有微薄貢獻嗎?如今造成子女分隔兩地的狀況,這樣在義烏工作不安心,孩子又成了留守兒童…三是義烏的工資漲的少,消費卻高了,口袋裡的錢少了,誰還來混日子嗎?四是有些義烏本地人,沾到便宜笑嘻嘻,沒有利益理都不理…五是外地人的生活,學習,醫療,教育…亨受不了絲毫的改革成果…🙏勿噴,個人的觀點及感觸!!!


手機用戶62495608098


這個問題要分三方面去看,才能看明白義烏外來人口減少的原因。

一、經濟下滑



如果說義烏經濟下滑,肯定有人說我,但還是要說一下,前幾年義烏外貿生意、電商生意、本地小商品生意等特別火爆,但隨著全球經濟的不景氣,義烏外貿生意難做,電商生意全國各地都有,在這裡運營成本很高,當然還有店面租金年年漲的原因。

二、發展有瓶頸



義烏這些年經濟發展遇到了極大的瓶頸,外貿生意難做,電商生意競爭激烈,吃喝玩樂市場小,還有各地紛紛崛起的經濟,試想一下如果你老家工資待遇和這裡比不多,消費比這裡低,你是回去發展還是留在原地呢?

三、適合創業不適合打工



義烏這座城市商業氣息很濃,特別適合創業,但不適合打工,工作待遇與一般城市差不多,加上房租年年漲,還有消費水平太高,一個月幾千元存不了多少錢。


金華身邊事


我在佛堂這邊,我所知道的是本地人說政府在把大量外來人口趕出去,所以外來人口減少了,還有就是大多數本地人各種房租黑和水電黑,加上工資標準和消費水平基本持平,存不到錢誰還會來。過完年我在火車站看到義烏售票廳排隊老長了,我從湖南老家過來,以往在義烏這個站下車很多的,今年我看了,比往年少了很多,我那一輛車幾乎都是去寧波的,人口進義烏的和離開的不成比例。另外我有一點,我發現很多本地人都看不起外地人,說話語氣好像是我欠他們似的,個人理解,不喜勿噴


天樂灬殤


義烏本市人口74萬外來人口143萬,義烏人首先就應該想到這143萬人口來義烏是幹嘛來的?義烏跟全國的城市相比只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地方,除了小商品市場以外也就根本就沒有其它的什麼競爭優勢,生活環境,居住環境,醫療服務,旅遊環境,生態環境……說白了143萬外來人絕大多數人的家鄉以上這些都不會比這裡差,來義烏的目的無非就是為了撈金,除此之外根本就沒有什麼可以留戀的地方。很多人打心眼裡就沒有想要在此處紮根的念頭,一旦在義烏失去了賺錢的優勢,那麼這143萬人絕大多數會毫不猶豫的選擇離開。到那時候的義烏將可想而知,不珍惜現在必將追悔莫及。想當年的商人到廣東的珠海,東莞,番禺,中山……這些地方拿貨都比義烏好吧,當時是何等的繁榮,現如今呢?前車之鑑。義烏人應該好好想清楚,趁現在還不算很差,怎麼樣才能保持住目前的繁榮。該考慮起來了。要繁榮很難,要衰敗是很容易的。很多地方說衰敗就衰敗了,很快。光看著眼前的蠅頭小利,必將失去廣闊的天地……


用戶71324234568


第二個店鋪租金到期前一個星期說,漲7000。我同意了說繼續租。到期當天直接加多一萬,直接漲到1.7萬。我直接說不租了。水電費前一個星期算過,押金2000各種理由不退了,整回原來的樣子也不退你。水電費比大城市貴很多1.2。電費房東自己只要交0.8。水費還可以接受。比大城市還貴(深圳)。我是多麼討厭義烏人,第一個店鋪問題,我說退錢退押金我才幫你弄好粉刷牆體。他就是不退,最後吵起來,房東也打我一巴掌,我叫警察來,他也不承認,警察也是義烏幫義烏人,當然,牆體粉刷好了。他依然不退。義烏。呵呵再見。9月份前我就撤離義烏,我本來想看著義烏輝煌,沒想到看到了義烏幾年的沒落。


雨憂傷


產品要升級換代,人也要升級換代。現在農村正在搞土地確權,這也是傳說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真真切切的走到來了。土地可以流轉,個個農民都成了法人代表,成了農業經紀人或農業工人,所以出門打工的就少了。

發展農業產業園、農業科技園、返鄉創業園,大力發展農村旅遊觀光業,農產品深加工和電商。農村電商每年要增加20%以上。中央農業2017年1號文件,就像一盞明燈,照亮了前進的道路。盤據在中國大地上幾千年的小農經濟,將要一掃而光,社會主義新農村正在大踏步地向我們走來。



村委會在探討整合土地開發農村觀光旅遊


QJM6


義烏房租年年漲,電費1.2一度,水費6元一噸,打工平均每天賺150一天,光房租,生活開支一年到頭能剩下幾元錢帶回家,到家春節一過,什麼錢都沒了,又出門打工,這樣還不如在家鄉賺幾十元一天合算,在就又可以照顧老人和小孩。也可以帶點農活。


翔翔44917809


畢竟是小城市 外來人口多 經濟不好就都走了去杭州、深圳、上海大都市了。畢竟大都市工作機會多,吃喝玩樂豐富。義烏小城市以後會越來越差的! 義烏缺乏大的產業配套:醫療、教育、交通、科技、新產業、高端製造業都是不具備的!

以後是大都市的天下!

周圍的小城市會越來越沒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