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女兒,現在不狠抓5件事,以後要操心一輩子

文 | 夢丹

前段時間,網上頻曝女孩兒被性侵事件,每當看到這樣的新聞,作為一個女孩兒的老母親,我的心情總是不淡定。

今天,又看到慈溪22歲舞蹈教師被男朋友惡意刺傷身亡的消息。一個鮮活美好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22歲的年輪上。

扼腕惋惜的同時,又自覺肩上責任深重。

最近,網上流傳著一則俄羅斯勵志視頻《女孩是什麼做成的》。

視頻開頭,女孩兒動情唱到:

“我們女孩是什麼做成的?是鮮花做的?還是戒指做的?是花邊做的?還是果醬做的?”

唱完這些,一個健美的女人躍入眼簾,女孩兒陷入沉思,隨即又昂揚唱道:

“女孩兒是鋼鐵做成的;是努力與風險做成的;是由毅力還有仁慈做成的;是勇氣與握緊的拳頭做成的;是獨立與技巧做成的;熱情洋溢也飽含尊嚴,熱愛自由也受人尊敬,懂得自律也富有成果……”

視頻拍得振奮走心,看完視頻,不禁感慨:若能把女兒養成這樣,那真是此生之幸。

養育女兒,責任更深更重,這不僅源於女孩兒在成長過程中更容易受到惡意中傷,還因為,如果我們的女兒願意,將來她是要做媽媽的。

而一個媽媽對後代的影響,在家庭裡佔據著決定性的地位。

養育女兒,這不光是養大一個孩子,更是一種家風的傳承,甚至是一種文化的傳播。

家有女孩兒,以下幾點,父母越早知道越好:

01

養女孩兒,更要細緻以待

相比男孩兒,女孩兒心思更細膩敏感,情感豐富。

很多想法兒,女孩兒不願主動說出來,她會換個方式去表達。

正如林黛玉一樣,她寄人籬下,多愁善感又心思敏感,其實這正是她沒有十足安全感的表現,怕遭人拒絕,又怕惹人非議,所以,她很少直接表達自己的想法。

大多數不直接表達想法兒的女孩兒也一樣,這大概是她們保護自己的一種方式。不夠自信,怕被拒絕,所以才用隱晦的語言去表達自己的慾望。

養女兒,現在不狠抓5件事,以後要操心一輩子

女兒小時候,喜歡芭比娃娃,但她不直接讓我給她買。每次走到娃娃專櫃,女兒都流連忘返,並不住感嘆:“好漂亮的娃娃啊!要是每晚能和她們一起睡覺,那該多好啊!”

見女兒這樣,我都不忍心不給她買了。

如果說男孩兒對安全感的需求是拿來主義,直來直去。那麼女孩兒更希望用自己的行動去換取信賴和愛戴。總是讓女孩兒衡量她和周圍人的關係,陷入反思狀態,對孩子自信心的建立並不是一件好事。

養育女孩兒,需要父母絕對細心,及時洞察女孩兒的心思,讓她們獲得足夠安全感和自信。

但女孩兒們又絕對明事理,像個老朋友一樣,當跟她講清你的想法,她們立刻會善解人意的表示“懂你”。

家有女孩兒,只要你處理得當,絕對會收穫一個通情達理的“小可人”。

02

女孩兒的審美觀,需要正確引導

愛美愛漂亮,是0—100歲女人的共同特徵。每個女孩兒都愛漂亮,三四歲的女孩兒,已經萌發了對美的追求。

養女兒,現在不狠抓5件事,以後要操心一輩子

家有女孩兒,不但要引導孩子積極健康的審美觀,還需媽媽以身作則,為孩子的審美啟蒙打下良好根基。

生下二寶後,為了哺乳方便,我很長一段時間都沒穿過裙子。但當我偶爾找出連衣裙,穿上“噠噠”鞋,女兒都驚喜地滿眼放光:“媽媽,你真像公主一樣漂亮。”

每個女孩兒,都希望自己打扮漂亮,也喜歡一個同樣漂亮的媽媽。

女兒再大些時,她喜歡自己選衣服,可她卻偏愛那些裝飾大過舒適的衣服。作為媽媽,我不強加干涉,但總會亮明自己的觀點。

久而久之,女兒選衣服,眼光不再朝“站街女”的方向發展了,她的審美越來越健康,也越來越優雅了。

可最近,女兒對審美的認知似乎有點“矯枉過正”。

有次她不想上舞蹈課,對我說:“媽媽,我不想變美麗了,我要像醜小鴨那樣,心靈美,大家都喜歡,那樣才有意義。”

我糾正道:“醜小鴨是變成白天鵝後別人才喜歡的。不美麗時,也遭到很多排擠和刁難啊!”

養女兒,現在不狠抓5件事,以後要操心一輩子

女兒說:“那白雪公主的後媽挺美麗,但是她心靈不好,是個壞人!我覺得心靈美麗比外表美麗更重要。”

孩子有自己的思想沒錯,但能順應主流觀念,客觀看問題也很關鍵。

我啟發她說:“那白雪公主呢?她又美麗又善良,所以才人見人愛啊!”

女兒終於懂得:外表美和心靈美同樣重要。

家庭裡,對於女孩兒審美觀的培養,一定要“正”。

唯有如此,孩子成年後立足社會,才能享受性別優勢而不利用性別優勢。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人,而不只是女人。

03

忽略標籤,幫女孩兒從心裡生出自信來

相比男孩兒,女孩兒的性格更柔軟更隨和。這讓成長中的她們意志沒那麼堅定,認知和觀點也時常左搖右擺。

女孩兒比男孩兒更容易受“周圍的聲音左右。”

重男輕女、女生理科學不過男生、女博士是第三性別的人,這些歧視女性的觀點在今天,依然遺毒很深。幫成長中的女孩兒建立正確人生觀尤為重要。

前幾天,有微博爆料:上海師範大學的付楠在攻讀博士時,前男友因不理解她繼續讀博而離開了她。好在付楠有個開明的好媽媽,力挺她,並說“有魅力的女人不愁嫁。”

養女兒,現在不狠抓5件事,以後要操心一輩子

如果不是付媽媽開明,付楠恐怕不會出現在畢業典禮上,也不會像她所說的那樣:“獲得更廣闊的認識空間”。

家庭是女孩兒獲得思維認知的第一場所,父母有正確的世界觀,孩子才能正確樹立自己在社會上的位置。

女兒從小到大,我不止一次聽周圍人誇獎孩子時,會帶上一句“將來長大找個好婆家。”

開始,女兒並沒覺得什麼。但聽得次數多了,在幼兒園又偶爾被體壯的男生欺負,女兒逐漸有了這種認知:“女孩兒天生比男孩兒弱。”

為了糾正孩子這一觀點,我刻意用《紙袋公主》、《頑皮公主不出嫁》《花木蘭》等文學作品薰陶她,才讓她意識到:男生能做到的事,女生也能做到!

簡尼爾森在《正面管教》中寫道:我們能為孩子做的最有益的事情,就是教孩子學會自我評價,從而不依賴別人的讚揚或觀點。

養女兒,現在不狠抓5件事,以後要操心一輩子

養女兒尤其要注意這一點。

教導家裡的女孩兒:要學會捕捉自己的心情,追隨自己的想法,勇敢嘗試自己喜歡的事和生活方式!道聽途說的東西,當做一個笑話聽聽就好了。

要像《小馬過河》裡的小馬一樣,用自己的感覺去判斷這個世界,這才是你唯一正確的路!

當恰當的自我評價和正確的價值觀根植於女孩兒內心,一切關於男女差異、性別標籤的偏見,都會不攻自破。

04

要女兒牢記,人身安全,大於一切

基於生理因素,成長中女孩兒身心受傷害的概率遠遠大於男孩兒。

家有女兒,安全教育更應耳提面命。

女兒剛學鋼琴時,我就教導她:要保護好自己的手指,因為它能彈出動聽的音樂。

養女兒,現在不狠抓5件事,以後要操心一輩子

她很聰明,她沿著我的思路自我總結:也要保護好身體的各個器官,因為她們各有各的用處。

孩子漸漸長大,在《給將要上小學的女兒的一封信》中,我告訴女兒:

“不要叫任何東西傷害你!包括老師!包括同學!遇到有危險威脅,覺得自己能處理時,勇敢說不。覺得自己不能處理時,要學會變通,爭取更多的幫助!無論何時,安全都是第一重要的!”

防意外傷害、防走失、防拐騙、防侵犯……是每個不同成長階段,父母要帶女兒做的第一功課。

不但要教女孩兒防範意識,必要的自衛方法,一個不拉地都要她學會。因為,萬一女孩兒受傷害,將會給她身心留下難以磨滅的陰影。

很多女孩兒,因為不幸受傷害,一輩子走不出自卑的心理陰影,永遠沒辦法融入正常人的生活。

如果你想要女兒開心快樂一輩子,安全教育,應位列所有教育之首。

養女嬌,嬌的不是日常生活中物質的寵溺,而是安全防範。

05

歸屬感是女孩兒的生命力

如果說男孩兒需要更多安全感,那女孩兒則需要更多歸屬感。

生活中,不止一個女友跟我吐槽,嫁人後,父母就認為自己成了“別人家的人”。

在孃家,自己原來的私屬領地被剝奪,甚至回孃家連張屬於自己的床都沒有。這種情況最讓出嫁的女兒黯然傷神。

父母的接納和包容,是女孩兒一生最大的底氣。

養女兒,現在不狠抓5件事,以後要操心一輩子

在我家,女兒除了地位高,還有絕對的話語權。我們常常告誡3歲的兒子:“是姐姐先來我家的,你要禮讓姐姐啊。”甚至家裡的交通工具,我們也開玩笑,代步的轎車,將來要給女兒,而兒子,只能要爸爸的山地自行車了。

女兒曾表示:“將來她結婚後,會再買一幢房子,搬出去住。”

我很認真地告訴她:“如果你不想結婚,就可以一輩子住在家裡,即使結婚後,爸爸媽媽的家也永遠是你的家。”

每個女孩子,都渴望這樣的心理底氣。如同大樹一樣,根部營養越充足,枝丫就越繁茂。

來自家庭的歸屬感,會讓女孩兒所向披靡,更容易觸摸到真實的自我意願,活得更溫潤善良。

如果說養育男孩兒費心,那麼,養育女孩兒則需要更多精心。

每個小棉襖的父母,都希望女兒不被這個世界的醜惡所傷害,希望她們永葆天真,又希望她們儘快參透這個世界。

私心裡,又希望女兒慢點長大,能多些時間蜷在我們的臂彎裡,晚些看到這個世界的不美妙。

正如黃磊寫給多多第一次參演話劇前的長文《她準備好了》:

“儘管我們以為我們已經長大,但其實我們沒有;儘管我們不想讓他們長大,但他們一定還是會。”

但女孩兒們終究要長成大姑娘,任父母多麼有本事,都無法給她們完整呈現這個世界,所有的路,都需要她們自己走。

智慧的父母,只需幫女兒理好羽毛,待她羽翼豐滿,直衝雲霄。

而我們,願在溫暖的巢裡,為她留一個永遠的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