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童话毁三观?那你可能没听过这些英国恐怖童谣……

不少人可能都有过这种经历,小时候读格林童话,总希望自己是其中的主角。

因为在这些故事里,善恶格外鲜明,主角们身边永远围满助攻,一边遇真爱一边打怪,最后还必定迎来浪漫圆满的happy ending。

长大后,不仅发现听过的其实都是童话2.0,而且1.0版本竟然普遍很丧。小红帽成了含性隐喻的寓言,白雪公主中不仅后母其实是生母,结局还是公主王子合伙把恶毒王后烧死了......果然童话都是骗人的!我不想听!

黑童话毁三观?那你可能没听过这些英国恐怖童谣……

不过,毁童年的其实不只是这些暗黑的童话故事,还有一种体裁,大家玩得也很溜,那就是人们从小哼唱的,恐怖童谣。

黑童话毁三观?那你可能没听过这些英国恐怖童谣……

事实上,英国人小时候经常唱的歌谣小调,很少是想象中的天真浪漫主题。

那首魔性的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伦敦铁桥倒塌了),可能不少人都知道。

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

伦敦大桥倒塌了,

Falling down falling down,

倒塌了,倒塌了,

London Bridge bridge is falling down,

伦敦大桥倒塌了,倒塌了,

My fair lady.

亲爱的朋友。

Take a key and lock her up,

带着钥匙把她锁起来,

lock her up, lock her up,

把她锁起来,锁起来,

Take a key and lock her up,

带着钥匙把她锁起来,

My fair lady.

亲爱的朋友。

甚至不需要听过原调,一看到歌词,脑中BGM自动无限期循环..... 但是,在我们被它洗脑的歌词重复逗笑时,你知道它背后还有N个骇人传说么?

黑童话毁三观?那你可能没听过这些英国恐怖童谣……

一种说法是,这首童谣暗指的是英国国王亨利八世的第二任王后,安妮•博琳的“衰落”。

她曾被控犯通奸罪和乱伦罪,最终,以叛国罪处死。

黑童话毁三观?那你可能没听过这些英国恐怖童谣……

而另外一种更加骇人的说法是,这首传唱度很高的英国童谣,记录了一种传说中残忍的建筑献祭仪式。

当一栋建筑初落成时,如果将活着的孩子密封入建筑中,那他的魂灵将永远守护着建筑物不倒....

脍炙人口的歌谣,背后讲述的却是一个个暗黑故事,它们可能是真实发生的事件、某段血腥残忍的历史,一则可怕的寓言。报姐先讲几个典型的。

Ring Around The Rosie

Ring around the rosy,

编一个玫瑰花圈,

A pocketful of posies

口袋里装满花朵,

“Ashes, Ashes”

灰烬,灰烬,

We all fall down!

我们都倒下了。

黑童话毁三观?那你可能没听过这些英国恐怖童谣……

这首童谣虽然我们很少听到,但英国人对它的熟识程度可能仅次于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尤其它背后的黑暗来源。它记录的,是发生在17世纪的伦敦大瘟疫。当时超过10万人死亡,相当于当时伦敦人口的五分之一。

这种感染的症状,就包括人们身上的玫瑰色的环状皮疹。当时,人们觉得这种疾病是被难闻的气味携带的,所以口袋经常装满新鲜药草。而歌谣中的“灰烬”被认为是死于鼠疫的人的尸体火化的灰烬。

黑童话毁三观?那你可能没听过这些英国恐怖童谣……

MARY, MARY, QUITE CONTRARY

Mary Mary quite contrary,

玛丽,玛丽,非常叛逆,

How does your garden grow?

你园中的花草长得怎样?

With silver bells and cockle shells

银色的铃铛和美丽的贝壳

And pretty maids all in a row

漂亮的女仆排排站

这首看起来自然浪漫的歌谣,讲的可不是女孩和她花园的故事。歌词中的玛丽,实际指代的是英国都铎王朝倒数第二位君主,玛丽一世。她因在位期间对新教徒的残暴迫害而在历史上闻名,“血腥玛丽”说的就是她。

黑童话毁三观?那你可能没听过这些英国恐怖童谣……

这位玛丽在还是公主时就饱受继母迫害(前文提到的被处死的安妮王后),致使她内心充满怨毒和仇恨。她是一名天主教徒,在继位后,曾经残忍下令活活烧死几百名新教徒。

而这首童谣反映的就是玛丽一世这段残暴历史。玛丽的 “花园”暗喻着“坟场”,被花草填满的花园暗示着被新教徒尸体填满的坟场。而 “银铃”和“贝壳”后来被分析,可能是酷刑工具的某种代称。排排站的“女仆”,指代的是一排斩首犯人的装置。

黑童话毁三观?那你可能没听过这些英国恐怖童谣……

Lizzie Borden Took An Axe

Lizzie Borden took an axe,

莉兹波登 拿起斧头,

and gave her mother forty whacks.

劈了妈妈四十下,

When she saw what she had done,

当她意识到自己的行为,

she gave her father forty-one.

又砍了爸爸四十一下。

你没看错,这首光歌词就很诡异幽森的歌,真的也是一首童谣! 而且它讲的还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黑童话毁三观?那你可能没听过这些英国恐怖童谣……

1892年,银行家安德鲁波登被发现用斧头砍死在屋内,随后在房间的二楼,人们又发现了安德鲁的老婆,同样是被斧头砍了数刀。因为两人的死状太惨不忍睹,凶手手段之残忍,引发了社会哗然。

黑童话毁三观?那你可能没听过这些英国恐怖童谣……

而当时案件的最大嫌疑人,就是歌谣里提到的莉兹波登,她用斧头砍死了自己的父亲和继母。但是,经过一年多的审判后,莉兹波登却被无罪释放了。

黑童话毁三观?那你可能没听过这些英国恐怖童谣……

莉兹波登 真人

这个案子后来成了悬案。而案件发生的地方,现在被改成了犯罪主题酒店。持斧的女人形象后来成了许多影视作品的素材,当然,也包括这首童谣。

黑童话毁三观?那你可能没听过这些英国恐怖童谣……

在英国,许多传唱度广的童谣,后来都被解读为具有暗黑起源或是隐藏含义。但这些童谣之所以现在更为大众所知,甚至让许多普通人燃起兴趣去解读他们,报姐觉得,大概和恐怖童谣后来成了许多侦探作品的题材有关。

许多有名的侦探小说作家,其实都在作品中使用过一些暗黑童谣。阿加莎•克里斯蒂,就是其中的典型。

黑童话毁三观?那你可能没听过这些英国恐怖童谣……

英国有些传唱已久的童谣,简直成了阿婆写作的灵感。在她的知名作品《无人生还》里,阿婆直接就把英国有名的童谣《Ten Little Indians》(十个小印第安人)搬到了故事中,

Ten little Indian boys went out to dine;

十个印地安小男孩去吃饭;

One chocked his self

and then there were nine.

噎死一个,十个只剩九。

Nine Indian boys sat up very late;

九个印地安小男孩,深夜不寐很困乏;

One overslept himself then there were eight.

倒头一睡睡死了,九个只剩八。

Eight Indian boys traveling in Devon;

八个印地安小男孩,德文城里去猎奇;

One said he'd stay there then there were seven.

其中一个不见了,八个只剩七。

One Indian boy left all alone;

一个印地安小男孩 独自一人;

He went and hanged himself

and then there were none.

悬梁自杀,一个也不剩。

童谣,是一种预言。像歌词所唱的一样,符合条件的人不断死去,一个不剩。

童谣,是一种提前预设的杀人计划。凶手按照童谣的规律,按照顺序和不同手法,一个个杀人。

黑童话毁三观?那你可能没听过这些英国恐怖童谣……

当熟悉的歌谣变成贯穿故事的线索,诡异神秘的氛围,死亡预言的恐惧,都被体现的淋漓尽致。

黑童话毁三观?那你可能没听过这些英国恐怖童谣……

黑童话毁三观?那你可能没听过这些英国恐怖童谣……

这种童谣杀人的模式,在许多小说和影视作品里都出现过。可以说,恐怖童谣简直是侦探小说的一个大杀招!

阿婆另一部中篇知名小说《捕鼠器》,也使用了童谣当作犯罪线索。《捕鼠器》像个典型的“暴风雪山庄”式故事,所有人被聚集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地方,人们一个个被害,而凶手就在大家之中。

黑童话毁三观?那你可能没听过这些英国恐怖童谣……

英国知名童谣《Who killed Cock Robin?》(谁杀了知更鸟?),也被世界上最优秀的推理小说家之一,范·达恩运用在他1929年的经典作品《主教杀人事件》。

黑童话毁三观?那你可能没听过这些英国恐怖童谣……

不过,无论是恐怖童谣最初被广为传唱,还是后来作为侦探题材的一个加分元素,很多人感到疑惑和担忧的一点,还是在于,为什么这样充斥着血腥、犯罪、暴力的内容,会变成童谣?

事实上,这些广为人知的,典型的英国恐怖童谣,大部分都收录在一部叫做《鹅妈妈童谣》的18世纪出版的英国童谣集里。

黑童话毁三观?那你可能没听过这些英国恐怖童谣……

《鹅妈妈童谣》出版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底层生活混乱,匪夷所思的谋杀案时有发生。

这些暗黑童谣,与其看成是孩子们的娱乐内容,应该更像是独特时代下的一种传播方式。

恐怖童谣的创作者,打着儿童娱乐的幌子,把当时所有的“不可说”编码成朗朗上口的童谣,在日常生活里传唱。

这其中传达的可能是来自普通人的讽刺,警示,反思,甚至可能没有任何特定信息,只是一种可怕而荒谬的幽默感。

黑童话毁三观?那你可能没听过这些英国恐怖童谣……

尤其是,西方社会,自古以来对死亡的话题就并不怎么忌讳。

现实加工而成的童谣,尽管暗含着死亡、谋杀和暴力,会出现在孩子的童年里,似乎也没有那么难以理解了。

就像阿婆在《捕鼠器》中所说,对恐怖童谣的传唱,可能透出孩子对怜悯、宽恕这些品质的无知,不过,如果这种无知发生在成年人身上,那就太可怕了。

黑童话毁三观?那你可能没听过这些英国恐怖童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