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的東華帝君的人物原型是誰?

兼項背強


答:其名稱來源是道教神系裡的東華帝君,而具體人物設定則來源於東王公。可是東王公和東華帝君並不是一回事,接下來開始進行介紹。

一、小說中對東華帝君的人物設定:

帝君者,無父無母,無名無姓。生於遠古洪荒之亂世,碧海蒼靈之華澤,因地屬東荒,指生處為名,自號曰東華。以萬物為師長,以天地為洪爐,以眾生為磨礪,執蒼何劍,守九住心,以殺止殺,以戰止戰,專注一趣,亦神亦魔。座下七十二座神將,皆一時之豪傑,戰無敗績,兵行必勝,天下遂安。即天地共主之位,定仙神之律法,掌六界生死,號為“東華紫府少陽君”
後以天地寧久,當更新氣象,另立新君,遂卸君位,擇天族之仁善者傳之。退居太晨宮,不問他事。因其為眾神之首,仍掌萬仙籍錄,凡有登仙品階事,必謁之。

這是《三生三世枕上書紀念畫冊》裡面對小說主角東華帝君的描寫,算是人物原型官方的版本了。在上面的引用裡,我用加粗的方式,劃出了幾個關鍵點,我再附上一篇文字,大家來對比一下:

《墉城集仙錄》:在昔道氣凝寂,湛體無為,將欲啟迪玄功,生化萬物,先以東華至真之氣,化而生木公焉,木公生於碧海之上,蒼靈之墟,以生陽和之氣,理於東方,亦號曰王公焉。

這是唐末高道杜光庭先生在《墉城集仙錄》中對東王公的描述,那麼聰明的大家是不是很明顯的發現了其中的相同點。所以就有了我在文章一開始所下的結論。

那麼接下來我們逐步深入去認識東王公和東華帝君。

二、東王公

在神系演變的歷史中,東王公這個名字最早在漢代時已經出現了。現存的漢代銅鏡尚方鏡的銘文上有:“尚方作竟其大巧,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飲玉泉飢食棗,東王公,西王母。”

到了魏晉時期,相傳出自葛洪祖師的經典《元始上真眾仙記》曰:

元始君經一劫,乃一施太元母,生天皇十三頭,治三萬六千歲,書為扶桑大帝東王公,號曰元陽父。
扶桑大帝,元始陽之氣,治東方。故世間帝王之子,應東宮也。

同樣約出自這一時期的經典《珠宮玉曆》則寫道:

經曰:東王父者,青陽之元氣也,萬神之先也。衣五色珠衣,冠三縫,一雲三鋒之冠。上有太清雲曜五色。治於東方,下在蓬萊山。姓無為,字君鮮,一雲君解。

這兩處關於東王公的介紹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東王公是陽氣,治於東方。

在唐朝時杜光庭先生更詳細的描述了東王公,就是前面摘錄過的《墉城集仙錄》。而且這是目前所見對東王公描述最詳細,也是道理講的最明晰的文字。

《墉城集仙錄》:在昔道氣凝寂,湛體無為,將欲啟迪玄功,生化萬物,先以東華至真之氣,化而生木公焉,木公生於碧海之上,蒼靈之墟,以生陽和之氣,理於東方,亦號曰王公焉。

我們通過這段文本來更詳細的認識東王公。

1、在昔道氣凝寂,湛體無為。

這是講東王公出生的時間。我們可以看出當時是萬物還未成形的時候。在氣論的視角下,我們認為世界的本源是氣。所謂道氣凝寂,就是初始狀態。湛體無為,就是一片澄澈,什麼都沒有,只是最純淨的氣。

2、將欲啟迪玄功,生化萬物。

這是東王公稟道氣之玄功而生。在我們的語境下,生,道,氣,可以理解為一回事。萬物都是氣的流動而成形。所謂品物流形,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3、先以東華至真之氣,化而生木公焉。

這句講東王公的出生。《元始上真眾仙記》中講東王公是得元始天王之陽氣而生。而在這裡,把陽氣更具體化,為東華至真之氣。在杯水的語境下,萬物都是得天予之氣而生,木公也不例外,是東華至真之氣化而生木公。

在這裡出現了東華這個詞。

東,動也。從木。官溥說:從日在木中。字義就是太陽東昇,是東方陽氣生髮之意。華,榮也。 有繁盛之意。那麼東華的意思就是東方生機萌發,生氣繁盛的意思。

而用在這裡,東華用來表示化生木公之氣的那種氣的特性,以及其繁盛,精粹。而這種東華之氣,可以理解為少陽之氣。

那麼木公之名有什麼意義?

木,在我們的文化中以物言道,所以木是作為象徵生機力量的一個代名詞。公,《說文》平分也。能平分是天道才有的特色,因為天道無私,天道至公,對什麼都是一碗水端平。所以把天道的這種特色應用到人事上,就產生了五等爵位,或者是三公這種官職,這些凡是以公相稱的都是指其德行高,具備了這種天道下探的能力。

所以木公其名就表示他具備少陽之氣的力量,主導一切生機,至公至正。

4、木公生於碧海之上,蒼靈之墟。

這句是講木公的出生地點。

首先看碧海二字,碧者,石之靑美者。青是天之色,也是東方木之色。海,天池也。以納百川者。碧海,以表其生氣之盛而成海。

蒼,草色也。靈,《大戴禮》陽之精氣曰神,隂之精氣曰靈。從這句可以知道,靈有精華的意思。墟,大丘也。指生氣封存之地。

蒼靈之墟就是生氣凝聚精華之地。前面碧海言生氣之盛,此處蒼靈之墟就是言碧海中生氣最凝集精華的封存之地。

5、以生陽和之氣,理於東方,亦號曰王公焉。

這一句是寫木公其職其德,生陽和之氣,掌理東方,所以號王公。

王,天下所歸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畫而連其中謂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參通之者王也。”孔子曰:“一貫三為王。”

木公主天下萬物之生,其德盛大,所以稱王公。

介紹到這裡,大家對東王公就瞭解的差不多啦。

但是咱們不是說東華帝君的嗎?為什麼說了這麼多東王公。

因為這兩者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慢慢的被混合到一起,人們一提東華帝君,認為就是東王公。就比如前面說過的,這本小說中對東華帝君的設定就完全取材自東王公的一些材料。

那麼究竟東華帝君是怎麼回事,他又是怎麼和東王公的形象結合在一起呢。接下來開始帶來大家認識東華帝君。

三、東華帝君

目前最早出現東華帝君之名的是《清靜經》,其中有一段文字:

仙人葛翁曰:吾得真道,曾誦此經萬遍。此經是天人所習,不傳下士。吾昔受之於東華帝君,東華帝君受之於金闕帝君,金闕帝君受之於西王母。西王母皆口口相傳,不記文字。吾今於世,書而錄之。

而最早對這本經進行註釋的杜光庭先生在《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注》中,其中對東華帝君註釋為:

東華者,按上清經雲,東方有飄雲世界,碧霞之國,翠羽城中蒼龍宮,其中宮闕並是龍鳳寶珠合就,上有五色蒼雲覆蓋其上,故號蒼龍宮也。乃是東華小童所居之處。”

我們前面介紹東王公的時候,就是通過杜光庭先生文本進行的介紹,如果東華帝君和東王公是一回事的話,那麼此時他就應該說,東華帝君就是東王公。可是在這裡他沒有這樣說,他對東華解釋為“東華者,按上清經雲,東方有飄雲世界,碧霞之國,翠羽城中蒼龍宮,其中宮闕並是龍鳳寶珠合就,上有五色蒼雲覆蓋其上,故號蒼龍宮也。”。那麼東華帝君就是這個居住在這個地方的帝君。

然後後面又說“乃是東華小童所居之處”。所以可以知道,在杜先生的這裡,東華帝君就是東華小童。而東華小童,在道教神系裡也是大名鼎鼎。尤其是在上清經典中。

東華小童,又被稱為上相青童君、東海青童君,又稱東華青童、東華大神方諸青童君。

《雲笈七籤·上清經述》中記載魏夫人一心向道,於是離群獨處,不交人事......一日忽聞空中有鍾鼓之響,笳簫之聲,音韻嘈囋。出戶望之,見從東方虛空而來......凡四真人,並年可二十餘,容貌偉朗,天資秀穎。同著紫花蓮冠,飛錦衣裳,瓊蕊寶帶;體佩虎文,項有圓光,手把華幡......其一人曰:“我東華大神方諸青童君也。”

隨後東華小童指招而告之曰:“子少好道,真至誠密。感是,故因緣世生,胎煉五神.....然不受聞上道內法、晨景玉經者,仙道眾妙,無緣得成也。子其勉哉!我後日當更期會於陽洛山中,汝勤之矣!”

然後清虛小有真人王褒祖師傳魏夫人上清經典,從此上清經典開始盛行於世。

所以東海小童是上清派所尊奉的傳經之神。西王母、金闕帝君、上相青童君的傳經過程,在上清經中屢有記載。

如:《上清三元玉檢三元布經》說,該經乃“太上大道君受之於玄古先生,以傳玄都仙王,西王母受之於

九天王,以傳扶桑大帝君,大帝君以傳後聖金闕帝君,金闕帝君以傳上相青童君。今藏一通於東華宮,依科七千年當傳以成真之人。”

甚至還有的經書直接題為“上相青童君撰”,如《上清金真玉光八景飛經》、《洞真上清青要紫書金根眾經》等。這種例子隨處可見。

所以東華小童是傳經之神。而這個神職以及東華青宮主管傳經也是有記載的:

《雲笈七籤·上清源統經目注序》:上清者,宮名也......乃眾真之所處,大聖之所經也。宮有丹青金書玉字上皇寶經,皆玄古之道,自然之章。起於九天之王九玄道君。推校本元,已歷九萬億九千劫。上皇典格,各不相參。道君以中皇元年九月一日,於玉天瓊房金闕上宮,命東華青宮尋俯仰之格,揀校古文,撰定靈篇,集為寶經。

這一段的意思翻譯成現代詞彙就很好理解。就是上清這個世界是眾天真所居的地方,有好多經典。而東華青宮就是教育部門,同時兼教材編寫委員會。負責整理經典,編寫教材。然後發課本,講知識,以及最後給予學位。所以在經典裡也記載青童君掌管學仙簿錄。東華方諸青宮“北殿上有玉格,格上有學仙簿,錄玄名年月,金簡玉札有十萬篇,領仙郎典之”。

《洞真太上八素真經三五行化妙訣》:“至冬至之日日中,天真眾仙皆詣方諸東華大宮,詣東海青童君,刻定眾仙籍。”《洞真上清青要紫書金根眾經》說:“凡學道,道成應真人,皆先詣東華方諸青宮,投簡謁青童君也。”

我們登山就是煉盡陰質,積精累氣,以求真實,自能長生。所以從自己立志登山起,開始修枝剪葉,滌除雜質,純淨杯水,那麼就等於開始有了學籍,也就是青童君的成仙簿錄。\t(按:現在這些什麼受籙傳度沒有一個是真的金書玉冊,和原來所傳雲泥之別。\t)

當青童君校定金名後,便可受仙號,再清齋三月,書玉札一枚,詣金闕謁金闕帝君,更受真仙之號。就相當於經過自己刻苦學習從青童君處領取學位證書。所以所有得道成仙之人,都要先在東華方諸青宮拜謁青童君。\t(按:這其實就是走到一定高度之後的手續,德行,功侯,真氣都得達標)\t

而這就是《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小說和電視劇設定中“為眾神之首,仍掌萬仙籍錄,凡有登仙品階事,必謁之。”這個設定的出處。

寫道這裡介紹完東海小童了,接下來再看杜先生在清靜經注裡面的註解就很好理解了。因為東華小童其傳經傳法之德非常高,所以在魏晉之後,慢慢尊其為東華帝君。

四、宋元之後的神系演變

在金元時期,此時隨著全真教的崛起,他們追認東華帝君為自己的始祖。而此時的東華帝君,和前面提到的東華帝君是不同的。

明確的提出東華帝君是全真道的始祖,始於宋德方道長。在他所撰的《全真列祖賦》中說:

龍漢以前,赤明之上,全真之教固已行矣。但聖者不言而天下未之知耳。逮我東華帝君王公者,分明直指曰:此全真之道也,然後天下驚駭傾向而知所歸依矣。帝君乃結庵於青海之濱,受訣於白雲之叟,種黃芽於岱阜,煅絳雪於昆嵛,陰功善被於生民,密行遠沾於後裔,然後授其道於正陽子鍾離公者。

他在這裡說東華帝君姓王,從白雲叟那裡學道。並簡要的講述了帝君的事蹟。

然後在他的弟子秦志安道長所撰的《金蓮正宗記》有更詳細的記載:

帝君姓王氏,字玄甫,道號東華子。生有奇表,幼慕真風,白雲上真見而愛之,曰:“天上謫仙也。”乃引之入山,授之以青符玉篆、金科靈文、大丹秘訣、周天火候、青龍劍法。先生得之,拳拳服膺,三年精心,盡得其妙。遂退結草菴以自居,篆其額曰東華觀。韜光晦跡百有餘年,而人未之知也。後徙居代州五臺之陽山中,今有紫府洞天,山下有道人縣。在人間數百歲,殊無衰老之容。開闡玄宗,發揮妙蘊,陰功濟物,玄德動天,故天真賜號曰東華帝君,又曰紫府少陽君。授度門人正陽真人鍾離雲房,嗣弘法教。所有聖蹟,不能具述,全真之道,由此監觴,故立之以為全真第一祖也。

這裡就說的更明確了,帝君姓王氏,字玄甫,道號東華子,白雲上真傳授其道法。白雲上真在這裡可以理解為白雲之上的上真,就是相對於我們這個世界之上,另一個更大世界的天真。

並且描寫了帝君的修煉過程。最後天真賜號東華帝君。在前面我們講過東華是一種氣,所以東華子祖師可以理解為得了東華之氣的存在。又因為東華之氣是少陽之氣,所以又稱為東華紫府少陽君。同時也傳續了東王公,以及東華小童的神德,所以也有傳經傳法之德,而這也是東華之氣的一種特性,進入了教委會,開班授課。從這以後,東華帝君就成了全真的北五祖。諱字玄甫。\t(按:等於是代表教育部在地方的下屬分支結構。當然就是一個比喻,並不特別確切。^_^。很多時候不需要從屬關係也會自然出現。)

因為是神德上的表現,所以在具體宗教構建上不同源流的宗派認識就不同。和全真同一源流的南宗,其師派也是上溯至東華帝君,或稱作青華帝君,但是姓名卻完全不同,\t姓李諱亞。白玉蟾祖師《題張紫陽薛紫賢真人像》說:“昔李亞以金汞刀圭火符之訣傳之鐘離權,權以是傳呂岩叟,巖叟傳劉海蟾,劉傳之張伯端。”

所以這種姓名之爭只是後世流傳中產生的誤解,就像昊天上帝和玉皇大帝之爭一樣。

自從全真追認東華帝君為創派祖師之後,因為他們神德上的屬性有相同之處,慢慢東王公,東海小童東華帝君,以及全真追認的東華帝君王玄甫祖師,漸漸的開始融合,最終成為一位。

五、上古源頭

我們前面梳理了從漢朝東王公信仰開始後的神系演變。那麼在東王公的信仰又是怎麼產生的呢?

這就需要說到漢武帝以來的太一神的祭祀。在三代都是祭祀昊天。而春秋到秦代的時候,開始祭祀三位主神,太一、天一、地一。然後到了漢代的時候,郊祭天的對象開始變為太一,就是東皇太一。

東皇是戰國時楚地的祭祀對象。而太一象道。所以在那個時代,東皇太一就是作為至高的天帝的。

東之名在前面分析過,是陽氣生髮,生機無限的意思,這裡是以字來象徵意義。皇是極的意思。連起來東皇的意思就是生氣之極。

東方其色為青,主一切生機。在我們的傳統中,有著特殊而極高的地位。比如在《玉清寶誥》中,就不斷的強調了青色之氣,生氣,比如三界之上,梵炁彌羅。渺渺金闕,森羅淨泓。青色就是始青天的一種特色。在我們的文明裡,東皇作為天帝體現了我們的一種精神意趣。\t(按:道者,生也氣也)

這種對東皇太一的祭祀,對東方生氣的追求,就演變出了東王公的神格,這種演變也是自然真實在我們世界的投影吧。而兩者都是更大世界層面的天真。

到此源流就講完了,他們幾者的關係在這裡用一句話概括,就是:

在那個流動著青色生氣的世界裡,暫且比喻為東華世界。東皇太一是作為道一樣的存在,是最高存在;東王公掌理那個世界的事務,同時是少陽之氣聚而成形,所以為男仙之首;東華世界有無數經典,負責教育工作。而東華小童是教育部門主任,負責編寫教材,以及發課本,講課,以及最終學業有成授予真仙學位。而東華子祖師,從白雲上真學道,並得了東華世界的東華之氣,所以被稱為東華帝君,成為全真的祖師,元時被封為東華紫府少陽君。

六、總結

為了能夠把源流理清楚,囉嗦了這麼多,非常感謝能夠看到這裡的讀者~~

現在很多的文學作品,影視作品,對於傳統文化的歪曲,已經到了很嚴重的地步了,我們身處這樣的信息環境下,很容易受到誤導。大家如果通過閱讀我們的文章能夠對傳統文化有一點更深入的理解,就是我們最開心的事啦~~


華夏文明,道家視野,獲取更多消息歡迎關注公眾:博山小敘


博山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