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張魯的另一個特殊身份

三國張魯的另一個特殊身份

三國中的張魯,知曉一點三國曆史知識的人對他都不陌生。但在群星璀璨的三國群雄中,張魯顯得暗淡無光。《三國志·諸葛亮傳》中說:“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不知存恤”應該是指劉璋,因為張魯則不是這樣的。

三國張魯的另一個特殊身份

《三國志·張魯傳》中記載:張魯教導人們要講誠信,不欺詐,有了缺點錯誤要自我反省;政策寬惠,對犯法者寬宥三次,再犯才給予處罰;若小過,則罰修路;春天萬物生長之季,禁止屠殺;在路上修建義舍,置辦糧食於其中,用於供路人免費食用;等等。在紛亂的東漢末年,張魯統治巴蜀、漢中長達三十年,其地大治,太平富足,人民往往奔附之。

三國張魯的另一個特殊身份

三國張魯

毛澤東曾說:“漢中有個張魯,他搞過吃飯不要錢,凡是過路人,在飯鋪吃飯吃肉都不要錢。他搞了三十年,人們都高興那個制度,這有種社會主義的作風,我們的社會主義由來已久了。”

後來曹操帶兵前來討伐,張魯從國計民生和長遠發展的角度出發,不與爭鋒,棄城逃出,並且沒有損毀城內寶藏,而是大方地留給曹操。曹操對之大加讚許,後來張魯投降,曹操主動與張魯結成兒女親家,張魯後代有五人被曹氏政權封侯。三國曆史中,眾多英雄豪傑下場悽慘,而張魯一門得以善終,不能不說張魯是智慧的。

蓋棺定論,史學家陳壽認為:張魯捨棄盜賊生涯,名列功臣,遠離危亡,保全宗祀,比徐州陶謙強多了。

以上是作為政治家的張魯,其實,張魯的另一個更重要的身份是道教的領袖。

三國張魯的另一個特殊身份

正一道始祖張道陵

東漢後期,張道陵根據道家思想創立道教,奉老子為道祖,奉《道德經》為教派經典,著《老子想爾注》教導徒眾,創立了正一道,自稱“天師”。此後“天師”就作為一個教主職位,以血緣為紐帶,優先嫡長子,一脈傳承下去。張魯是張道陵之孫,也是天師道第三代教主。

在劉備和曹操同時向張魯伸出橄欖枝的時候,張魯選擇了後者。“寧為曹公作奴,不為劉主上客。”張魯審時度勢,看出將來天下大勢,秉承道家順勢而為的思想,歸順了曹操。

在張魯執政期間,實行政教合一的統治政策,優待少數民族。張魯利用曹魏政權的優待,乘勢派人到北方傳教,為道教在全國的普及傳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張魯的兒子,第四代天師張盛,帶領族人,重返張道陵得道貴地—江西龍虎山,從此在龍虎山永久定居,世代傳承。

經過前四代天師的努力,正一道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此後發展迅速,全國教徒眾多。張家也作為道教的正統血脈一直傳承至今,傳道二千載的正一道在華夏這片土地上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的本土宗教。江西龍虎山如今已經被列為世界物質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張天師家族的傳人至今仍在各級道教協會擔任著重要職務,秉承著弘揚道教的歷史作用。

張魯本人,於元武宗至大元年(公元1308年),被朝廷追封為“正一系師太清昭化廣德真君”,成為道教世界的一位尊神。

三國張魯的另一個特殊身份

第三代正一道教主張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