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傳承要預防「捧殺」

非遗传承要预防“捧杀”

近期,因為一部熱播的美食紀錄片,章丘鐵鍋一夜走紅,銷量猛增。甚至有媒體爆出,有人為買鐵鍋,竟堵在工坊大門,甚至擅自翻牆進廠。由走紅引出的一系列讓人啼笑皆非的事情,無不反映了章丘鐵鍋“洛陽紙貴”的境遇。作為一項傳承歷史悠久的技藝,章丘鐵鍋憑藉“手工打造”的優勢,贏得了市場認可。同時也需特別注意:莫因紅了,便要偷工減料,要預防“捧殺”。

之所以有上述憂慮,源自近年來非遺傳承領域出現的個別不良現象。比如,華北某縣歷史上曾以打製菜刀聞名,匠人制作的菜刀,精磨開刃、鋒利無比。但後來情況出現了變化。因為產品的好名聲及市場缺乏監管,當地不少家庭作坊開始用機器仿製菜刀,冠以“手工製作”的名義販賣。自砸招牌的舉動很快得到市場的“報應”:不到兩年,該縣菜刀的市場認可度迅速下降,外地訂單不斷減少。好端端一塊金字招牌,沒有抗住利益的誘惑,毀在了自己人手裡。

非遺製作技藝或產品能夠在現代生活中佔得一席之地,不外乎兩個因素:匠心、品牌。因為機器化大生產、流水線的普及,人們才更懷念工匠精神;因為對產品質量和消費體驗的重視,人們的品牌意識才更強。

筆者認為,非遺傳承要預防“捧殺”。尤其在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很多非遺產品看似“無厘頭”地火起來,其實偶然背後都是必然,只是以前其核心價值沒有被發現而已。相關部門需要做的是,加強市場監管,儘快出臺相關行業領域的標準,增強非遺傳承人、從業者的品牌意識,讓非遺項目在接力傳承中煥發更奪目的光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