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阿里還是選騰訊?不少中國創業者面臨站隊抉擇

8月6日消息,英國媒體刊文稱,阿里巴巴和騰訊已然成為了中國最可怕的投資者,在國內創投界形成了雙頭壟斷,不少創業公司都得面臨站隊阿里還是站隊騰訊的抉擇。數據顯示,BAT佔據了中國風投投資的近半壁江山(百度的投資相對較少)。騰訊在過去6年裡收購過600家公司的股權,阿里巴巴自2017年以來也已經完成了60項投資。

選阿里還是選騰訊?不少中國創業者面臨站隊抉擇

以下是文章主要內容:

去年9月,全球最具價值的人工智能初創公司商湯科技的聯合創始人之一湯曉鷗表示,他的公司不是那種“為五斗米而折腰”的公司。然而,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裡,這家自豪的、價值45億美元的公司就從阿里巴巴那裡獲得了投資。對於雄心勃勃的創業者來說,這一切都是因為湯曉鷗所描述的一片淒涼景象:“谷歌和Facebook跑在你前面;在你身後,有一群小公司想要模仿你。在你上面,有三座大山。”

這三座大山就是BAT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越來越少前景廣闊的中國年輕公司似乎能夠逃脫BAT永不滿足的投資團隊的觸角。創業投資數據庫IT桔子的數據顯示,三大科技巨頭已經直接或間接地投資了124家“獨角獸”(價值10億美元或以上)初創企業中的半數。當這些初創公司的估值達到50億美元時,超過80%接受了BAT的投資。BAT的廣泛影響力正日益引起創業者的擔憂,儘管很少有人公開承認這一點。

在BAT當中,有兩個是龐然大物。即便近期股價下跌,阿里巴巴和騰訊的市值仍然接近5000億美元。近年來,這兩家公司均已從各自的核心業務拓展到共享單車、網約車和外賣等諸多的領域,雙方的戰火不斷地蔓延。二者成熟而強大,它們不僅對彼此進行無情的阻擊和打擊,而且對任何與敵人站在一邊的公司都是如此。

因此,越來越多的初創企業被捲入了阿里巴巴和騰訊的消費互聯網大戰,進而影響了年輕企業的戰略規劃和發展。風險在於,在近乎雙頭壟斷的戰略的推動下,中國發展出一種委託統治的創業形式。對於大批的創新者而言,這是令人失望的。

對於美國的風險投資公司來說,這個故事可能聽起來很熟悉。坊間有這麼一種說法:創業公司難以逃脫亞馬遜、Facebook和谷歌等熱衷於收購的科技巨頭的魔掌,這些公司也主要從事消費類互聯網產品。但從絕對的廣度和火力角度來看,不妨看看中國市場。諮詢公司麥肯錫的數據顯示,美國巨頭在國內的風投投資中只佔5%,相比之下,BAT佔據了中國風投投資的近半壁江山(儘管百度的投資相對較少)。騰訊在過去6年裡收購過600家公司的股權,其中有很多都是未公佈的。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曾表示他最終希望看到前阿里巴巴員工管理著中國500強企業中的200家,這絕非誇大之詞。

IT桔子的創始人文飛翔指出,要成長為獨角獸,一家年輕的公司除了加入阿里巴巴陣營或者騰訊陣營以外別無選擇,這正成為人們的一種共識。阿里巴巴和騰訊能夠提供的不僅僅是大額支票。對於創業公司而言,它們的平臺已經變得不可抗拒。騰訊旗下的微信擁有逾10億用戶。阿里巴巴旗下的電商平臺擁有100萬商家。在全中國的移動支付交易中,高達94%是通過它們的支付系統微信支付和支付寶完成的。

在美國,風險資本家不願支持那些以消費互聯網為中心的初創企業,因為谷歌和Facebook等公司已經在美國牢牢佔據主導地位。在中國,情況並非如此,而且早期階段的資本依然充足。許多風投都試圖去物色那些最優秀的初創公司,期待著它們最終能夠被巨頭們收購,這樣他們就能大賺一筆退出。如今,數十家年輕的公司在爭相獲得阿里巴巴或騰訊的投資。

教授兼大疆創新(DJI)董事甘潔表示,那種競爭有助於促進創業創新。大疆是一家卓越的無人機公司,儘管其估值已經達到150億美元,但它並還從未接受過阿里巴巴或騰訊的投資。但她補充道,那種競爭意味著巨頭們能夠決定創業公司的生死存亡。例如,去年夏天騰訊向摩拜單車投資6億美元,阿里巴巴以7億美元入股摩拜的競爭對手ofo作為回擊。轉眼之間,就有幾十個體量較小的競爭對手要出局了。

雙頭壟斷的競爭也阻礙年輕公司實現它們的抱負。十年前成立的餓了麼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外界曾預計該公司將成長為一家估值高達200億美元或以上的獨立公司。但2015年外賣領域發生了一宗讓阿里巴巴感到不安的合併交易:阿里巴巴投資的美團與騰訊投資的大眾點評宣佈聯姻。不久之後,美團點評在騰訊牽頭的一輪融資中籌資33億美元,騰訊在該公司獲得了更大的話語權。

對此,阿里巴巴的回應是拋售幾乎所有的美團持股。為了尋找新的方法來抗衡美團,阿里巴巴投資了餓了麼。今年4月,它更是全資買下了餓了麼,對其估值95億美元。餓了麼目前僅是阿里巴巴旗下的龐大資產組合的一部分,根據研究公司Sanford C. Bernstein的統計數據,自2017年以來,阿里巴巴已經完成了60項投資。

當創業公司不再那麼雄心勃勃時,創新就會受到影響。很少有人試圖建立一個用戶平臺,因為他們都希望依賴微信的流量。贏得騰訊或阿里巴巴的青睞的初創企業也希望從海量的數據、物流網絡、支付通道和技術支持中獲益。麥肯錫前中國區主管戈登·奧爾(Gordon Orr)表示,企業家更喜歡以入股為基礎的數據共享協議,而不是不涉及入股的協議。就阿里巴巴和騰訊而言,它們通常都能從投資交易中獲得董事會席位和投票權。

許多獨立的初創公司都在與阿里巴巴和騰訊競爭,它們通常都是紮根於這些巨頭遲遲沒能打開的市場。拼多多打造了一個針對中國貧困人群的拼團購物平臺。騰訊沒多久便入股該公司。今日頭條應用開發商字節跳動旗下的短視頻應用抖音和火山視頻吸引了大批的年輕人,迫使騰訊倉促推出同類產品與之競爭。字節跳動目前與阿里巴巴和騰訊沒有任何的關聯。

奢侈手袋租賃公司有喵等快速增長的平臺認為,它們大可以從兩大巨頭的投資要約中挑選一個(阿里巴巴和騰訊在有喵推出後幾個月裡就給它打了電話)。一些公司拒絕來自兩大巨頭的投資。北京雄心勃勃的雲計算平臺青雲的Lea Liu表示,“如果你想成為雲計算領域的IBM,那麼你就不能成為巨人的數據技術戰略中的一個小兵。”

許多創業者也歡迎新三大科技公司近年的崛起:TMD,即頭條新聞、美團和滴滴出行。這三家公司都在中國增長最快的平臺之列,都成立於2010年。美團和滴滴均得到了騰訊的投資,而今日頭條則公開與阿里巴巴投資的新浪微博發生爭執。自那以後,今日頭條一直在走自己的道路。“沒有人想到像今日頭條這樣的公司會成為像騰訊和百度這樣的公司的競爭對手。”騰訊前投資總監、元生資本(Genesis Capital)創始合夥人彭志堅指出。

去年,美團成立了自己的投資基金,為初創企業開闢了一條新的渠道。毫無疑問,它將受到兩大巨頭的嚴密注視。阿里巴巴和騰訊都在密切關注著對方的一舉一動。連騰訊CEO馬化騰也承認雙方的爭鬥是不正常不健康的。但兩大巨頭應當保持警惕還有另一個原因:它們長期以來一直在鼓勵創新,而現在卻面臨著抑制創新的風險。它們會是最先吃到苦頭的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