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最有味道的地方,不是中央大街,但也許以後就變味了

在哈爾濱的中央大街看完美女,吃完馬迭爾冰棍後,不得不到浮華背後、充滿了市井氣息的老道外走一遭。這片充滿了混血建築風格、如今已破敗不堪的街巷裡,真實刻滿了哈爾濱的歷史痕跡,烙印著老哈爾濱人的生活氣息。

哈爾濱最有味道的地方,不是中央大街,但也許以後就變味了

來之前,小娘子只是簡單地在網上看了一句話介紹,說老道外是中國保留面積最大的“中華巴洛克”建築街區。所以以為它依舊有著巴洛克式的華麗,是個並不太接地氣的地方。到了後才發現,它不僅就是地氣,而且深深記錄著老哈爾濱那特有的生活氣息。只是如今,充滿了滄桑與衰敗的味道,像個風燭殘年的老人。

哈爾濱最有味道的地方,不是中央大街,但也許以後就變味了

有著俄羅斯風格的新聞電影院曾是哈爾濱地方戲院,不過如今早就停業了,當年可是哈爾濱最豪華的電影院。據說只要公映外國影片,門口總是排起長隊。

哈爾濱最有味道的地方,不是中央大街,但也許以後就變味了

我和小夥伴隨便的逛著,在一個小巷裡碰到了賣老物件的人們。

哈爾濱最有味道的地方,不是中央大街,但也許以後就變味了

1982年的連環畫報,那時候最火的《人民電影》雜質,無時不刻不把人們拉回到老道外最繁華的年代。

哈爾濱最有味道的地方,不是中央大街,但也許以後就變味了

解放前與中央大街齊名的老道外是繁華的商業區。如今,中央大街成了老建築翻新的人造美人,而老道外仍保持著歲月流淌過的容顏,像位歷經滄桑的老人,真實得讓人心疼。街道兩側還留有從民國初期到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建築。雖說老建築裡早已沒了人住、牆體破敗不堪,但抹不掉那濃濃的老哈味。

哈爾濱最有味道的地方,不是中央大街,但也許以後就變味了

褪色的牆壁,破碎的玻璃窗,可屋簷上精製且各不相同的浮雕依舊記憶著這裡的曾經。

哈爾濱最有味道的地方,不是中央大街,但也許以後就變味了

即便屋頂已長出了小樹,我依舊不希望這裡變成第二個改造翻新後的前門大街。

哈爾濱最有味道的地方,不是中央大街,但也許以後就變味了

坐落在靖宇街和南頭道街交口處的純化醫院依然保持著巴洛克式的華麗,它曾經是這裡最大的綢緞莊。

哈爾濱最有味道的地方,不是中央大街,但也許以後就變味了

它的對面有個古玩城,街上到處擺設地攤。從北京來的小娘子對古玩市場並不覺得新奇,不過在這裡擺攤的人們貌似比北京古玩市場擺攤的人們神情更悠然。

哈爾濱最有味道的地方,不是中央大街,但也許以後就變味了

或許這裡的生活壓力更小,所以日子可以過得很慢,慢到讓人感覺不到時間的流逝。

哈爾濱最有味道的地方,不是中央大街,但也許以後就變味了

在街巷口,小娘子還發現了一個從來沒見過的烤玉米車。

哈爾濱最有味道的地方,不是中央大街,但也許以後就變味了

一個開了九個孔的鐵箱子,上面接了一根菸囪,生玉米放到這孔裡烤五六分鐘便好了。這樣的民間小設備讓小娘子不由得想起了小時候街頭的爆米花,那是小時候吃得最開心的東西,所以必須要嚐嚐這種烤玉米。別說,味道十分不錯!

哈爾濱最有味道的地方,不是中央大街,但也許以後就變味了

從景陽街與靖宇街交口,一直向東延伸至道外十道街,北到昇平街,南至南勳街都屬於老道外。如今的居民基本上都已被搬遷,只留下危危的老樓和一些仍在營業的餐館,以及頭頂老化的電線。

哈爾濱最有味道的地方,不是中央大街,但也許以後就變味了

這裡一定是老哈爾濱人心底最深的執念,就像北京的後海、銀錠橋,可小娘子小時候總去玩耍的後海,如今已經成了再也回不去的酒吧街......每每路過那燈紅酒綠的後海,連我的記憶也戛然而止了......

哈爾濱最有味道的地方,不是中央大街,但也許以後就變味了

真的希望老道外可以好好的保留下來,即使陳舊破敗,可它人仍是老哈人最真實的記憶與夢。

哈爾濱最有味道的地方,不是中央大街,但也許以後就變味了

在老道外吃了一盤超級好吃的醬大骨棒。

哈爾濱最有味道的地方,不是中央大街,但也許以後就變味了

還有紅燒肉燉豆角,東北的豆角真是豪氣,小娘子從沒有吃過這麼粒大飽滿的豆角,各個圓得像個小彈球。

哈爾濱最有味道的地方,不是中央大街,但也許以後就變味了

中央大街上沒喝的格瓦斯,必須在這裡補上!

不想跟團!也不想窮遊!怎麼用最經濟的費用在旅途中享受最棒的體驗?更多既舒適又全面的自助遊、自駕遊,盡請關注遊走在感性與理智間的“饕餮小娘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