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日本文學的審美取向

日本文學的審美取向

聊聊日本文學的審美取向

【物哀】

江戶時期的文論家本居宣長提出物哀論,他認為深入理解對象的本質、他者的真實心情,將其與自己的想法重合,然後產生共鳴,就是物哀。

最能體現物哀的就是物語與和歌。

前者大家最熟悉的就是《源氏物語》,書中對四季風物與人物心理的描寫完美的結合,紫式部以人物的戀情引起讀者的興嘆,而產生“物哀”之情,讓讀者產生審美意識的昇華。這種感情貫徹了日本文學始終,在後世名家如川端康成的筆下也有物哀精神的體現。

總的來說,物哀是一種優美、纖細、沉靜、自省的文學理念。

【幽玄】

幽玄針對和歌,藤原俊成倡導的幽玄,是尋求一種深邃、靜寂的氛圍和意境,以及由此產生的韻味清幽、餘味綿長的符合性情調美。

延續下來的典型代表就是日本古典戲劇:能劇。

正如能劇理論集大成者世阿彌所言,能劇傳達的效果就是幽玄,他利用舞臺、佈景、道具、舞蹈等手段,將戲劇中最重要的情節因素淡化——因為要表達的幽玄境界,是需要觀眾根據人物的情感來體會的,講究的就是一種“含蓄”。

【閒寂】

如果看過江戶時期的俳句,那麼就知道這種閒寂餘裕的風格是很容易體現的:

松尾芭蕉最出名的一句俳句:

閒寂古池旁/青蛙跳進池中央/水聲撲通響。

作者以一種清新自然的態度描寫了這種易於感受的美,也算是日本文學中延續的風格了。

在後世夏目漱石的代表作《我是貓》中,你也可以找到這種悠閒恬靜的文風。

此外,從宏觀比較文學的角度來看,日本文學的總體特色還有這幾點:

【超脫政治性】也就是在日本的文學中,很少看到如同中國文學中“文以載道”思想的流露,這一點非常重要,正是在這種文學背景下,日本文學才表現了上面說的【物哀】【幽玄】【風雅】等;而最典型的當代日本文學大家川端康成的作品,也是侷限於封閉的個人世界,著意營造超越時代的虛幻美,而大江健三郎深受法國存在主義的影響,從這一點看並不是“典型”的日本作家;

【哀愁與纏綿】日語的虛詞較少,抽象名詞難以表達思維,家族緊密的敘事使他們的文學充滿了淡淡的纏綿和傷感——物哀就是非常典型的表現。

【以小見大的審美取向】縱觀日本文學,從竹取物語開篇到和歌、俳句、草子等典型體裁,都是注重圍觀和細節的分散式審美,川端康成的長篇小說是一節節的可以單獨成篇,夏目漱石的作品也是;最偉大的《源氏物語》,雖然是世界上最早的長篇小說,但是仔細看它的結構,是可以每一篇分開來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