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棋的悲情時刻 獅城冷夏 一場大勝負分出兩條巨龍的明暗之路

  圍棋稱為“手談”,“玄幽”,都說“觀棋不語真君子”,棋盤上的搏殺再激烈也仍是一片寂靜,就像冷兵器時代的兩位劍客,寶劍相交處只見沖天的劍光,不聞震天的轟鳴。但圍棋決非沒有激情,每一著棋都傾注了棋士的心血,每一次勝負都伴著一場大悲大喜。時空流轉,當收盡棋子,空曠的棋枰上會有淚光劃過,那是圍棋的滄涼與悽美,那一刻的圍棋最讓人動情。

  獅城冷夏

圍棋的悲情時刻 獅城冷夏 一場大勝負分出兩條巨龍的明暗之路

  歷史事件:1988年應氏杯亮相棋壇,“圍棋王國”日本的超一流棋士在進入決賽之路上全部姿消。中國的聶衛平,韓國的曹薰鉉會師頂峰。1989年4,5月間,聶棋聖在杭州,寧波以2:1領先,掌握了賽點。9月移師新加坡,曹薰鉉如有神助,連下兩城,後來居上摘取桂冠,登基“世界圍棋皇帝”。尤其是第四局,聶衛平在大好形勢下官子失誤,以1點微差落敗,那堪稱他職業生涯最遺憾的失利。

圍棋的悲情時刻 獅城冷夏 一場大勝負分出兩條巨龍的明暗之路

  餘音繚繞:這一戰不僅成就了曹薰鉉,更成就了整個韓國圍棋。榮歸韓國的曹薰鉉成了民族英雄,極大地刺激了韓國人對圍棋的熱情。一夜之間無數少年被發現弈棋的天賦,執著的民族精神使他們飛速成長為一流棋士,不出數年,“韓國流”已成世界棋壇的主流,其勢之強宛如當年席捲天下的羅馬帝國。另一方面,聶衛平的失敗使他從頂峰跌落,也使正紅火的中國圍棋突遭冰雪。老聶的一蹶不振,中國圍棋十餘年的不景氣都始於獅城。

  情之所鍾:九月的新加坡正是驕陽似火,陽光下的聶衛平卻是滿身寒意。萬里之外,無數中國人正與他同沐風霜。世上最深的悲哀莫過於認準了卻不能為之獻身,世上最深的痛苦莫過於傷心到了極處卻不能放聲一哭。異國的街頭容不下一個過客的淚,他得坦然自若,他得不失大將風度,他卻不知回頭時該如何面對故國父老的殷切目光。

  如果這場失敗早來四年,比如在首屆中日擂臺賽上負小林或負加藤或負藤澤,痛會減輕許多。所謂造化弄人就在於先將一個凡人塑造成天神再將他打回原形,巨大的落差往往意味著一個喜慶的場面後是一場大悲劇。肩負著所有中國人期望的聶衛平兵敗獅城,中國圍棋良好的上升勢頭就此嘎然而止。

  當決勝局曹薰鉉妙手一尖擒住聶衛平的五子棋筋勝局已定時,他興奮地哼著小調去了趟洗手間,丟下聶孤零零地面對著棋盤,直視自己的敗局,直視自己身上那道鮮血淋漓的傷口。一個英雄沖天而起,另一個英雄在衝頂的最後時刻仆倒在地,他們都是偉大的,而這場決戰的意義也已經被我們反覆總結:奠定了世界圍棋的新格局,一種全新的風格在世界之巔得以張揚,大力促進了圍棋的進步……

  既然生命中註定要有一次失敗,那就敗給這樣的對手吧!儘管那時曹薰鉉帶點囂張的神態不討人喜歡,但他在圍棋蠻荒之地刀耕火種十八年的執著卻讓人感佩。穿過曹薰鉉精幹的身體,聶衛平彷彿看見了自己當初在逆境之中不懈奮鬥的影子。他不能預料這場勝與負會對世界棋壇格局產生怎樣的影響,對棋之外的東西他一向不敏感。但他相信將會有一些東西發生改變,比如自己的命運,比如曹薰鉉的命運。一生中最重要的兩項比賽,中日擂臺賽的勝利成就了中國圍棋,應氏杯的失敗成就了韓國圍棋,上天究竟是要聶衛平扮演一個什麼樣的角色呢?為什麼要讓粗獷大氣的他去感受那些細膩的悲傷?

  美麗的獅城有一個孤獨的身影,火熱的夏日有一滴冰冷的淚。風聲在耳後呼嘯過,想你的念頭速度可以表露。所有的情緒讓夜承受,今夜的街頭有一個人遊。

圍棋的悲情時刻 獅城冷夏 一場大勝負分出兩條巨龍的明暗之路

    並世豈可容雙龍

    嘯風吞月爭棋雄

    枰上一點江山定

    韓流躍馬過江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