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教育取得成功的6個關鍵原因

我在芬蘭做了十多年的小學教師,也做了五年的副校長。我們的教育體系被廣泛認為是世界上最好的教育之一,甚至沒有之一。有人可能會認為這是因為我們付給老師的工資最高,但是根據最近的數據顯示,芬蘭的教師工資,並沒進入全球教師收入的前十名之列。

芬蘭教育取得成功的6個關鍵原因

那麼,是什麼讓芬蘭的教育一直優秀呢?芬蘭國家教育局2016年通過的課程改革設定了一些關鍵目標,我認為這些目標清楚地反映了芬蘭的教育方針:加強學生參與,增加學習的意義,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學業和社會情感學習中感到成功。

學生設定目標,解決問題,並根據設定的目標評估他們的學習。指導芬蘭國家教育體系發展的原則強調,學校是一個學習共同體。

這些原則包括以下內容:

橫向技能

新的核心課程強調教學中的橫向能力。什麼是橫向技能?它幫學生學習如何學習,培養文化能力、互動和自我表達。它注重照顧自己和管理日常生活的能力,也注重技術和工作能力,還強調培養學生今後生活所需的積極技能,如企業家精神、參與感,以及投身於創造可持續的未來。

一個不斷變化的社會需要越來越多的橫向技能,所以每門學科的教師都要提升這些技能和能力。

當我還是一名教師時,我通過給學生分配非常開放的任務來做到這一點,我認為正確的答案可能不止一個。

政府支持

為了在學校推廣其課程,芬蘭國家教育局一直在尋找以最佳方式支持教學的新工具。該機構已經將增強現實(AR)確定為一項強大的新興技術,並幫助開發了一個AR和3D打印項目(我在這裡工作),專門用於支持新課程,發展積極的學校文化。

芬蘭教育取得成功的6個關鍵原因

另一個成功的例子是圖爾庫大學,該學校向世界17個國家出售了其基於研究的反欺凌教育項目KiVa。事實上,政府從一開始就參與了這個項目,這意味著政府為支持國家教育使命而設計了技術,因此教師們不必看著他們獲得的技術工具,問自己:“我將如何使用這個工具?"

多學科學習

每所學校、每個學年,都必須至少有一個明確定義的主題、項目或課程,這些主題、項目或課程結合了不同學科的內容,並要求學生從多學科角度處理選題。這被稱為多學科學習模塊。學校計劃並實施多學科學習模塊,主題和持續時間可能因當地需求和興趣而異。學生參與模塊的規劃,教師確保在整個過程中,不同年級的學生一起學習。

區別

學生是獨立的個體,所以我們不能以同樣的方式教他們。教師必須區分他們的課程,這意味著,同一堂課通常至少有五個不同級別的作業。

芬蘭教育取得成功的6個關鍵原因

這也意味著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具體目標,每年老師都會與學生和家長一起考慮。我們強調讓不同背景的學生一起學習。作為一名教師,我相信總有一些東西,可以從與你不同的人身上學到。

學生評估的多樣性

美國教師用重視懲罰的、高風險的考試進行評估,而芬蘭新課程強調評估方法的多樣性,以及指導和促進學習的評估。必須頻繁地向學生和監護人提供學生的學業進展信息。反饋也以報告或證書以外的方式給出。自我評估和同伴評估在評估和“學會學習”技能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小學沒有評估模板。我們每年至少與父母和學生進行一次評估討論,但許多人有兩次評估討論的習慣。我們設定目標並討論學習過程,評估總是基於學生的優勢進行。

學生的積極作用

這裡簡單的想法是教師應該少說話,讓學生做更多的事情。教師促進教學,而學生設定目標,反思和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我們也通過在教室以外的環境(校園、森林、圖書館,甚至購物中心)中學習,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

芬蘭教育取得成功的6個關鍵原因

所有這些原則都是芬蘭教育的關鍵,但最重要的是,我們的國家體系致力於幫助每個學生成長為一個人。

原文鏈接:

https://www.edsurge.com/news/2018-07-31-6-key-principles-that-make-finnish-education-a-success

智能觀 編譯

—完—

我們約稿啦!

嗨,親愛的讀者朋友,這是一封寫給你的約稿函。

約稿?

是的。

為何約稿?難道智能觀江郎才盡了?

當然——不是。

智能觀致力於提供高附加值的“教育+AI”以及教育創新方面的內容,我們大部分原創內容都是關於國外的業內動態、教育嘗試、前瞻思考以及相關資源等,另外是國內的業內現狀等原創。

有讀者感嘆,為何國外的業內人士願意分享自己的思想、創新嘗試、學習經驗等,國內的卻不多?

這也是我們經常思考的事。

我們希望看到更多一線從業者的創新與狀態;希望看到更多業內朋友關於教育+AI的深度思考;希望鼓勵我們親愛的讀者朋友,習慣記錄並分享自己的每一次關於教育的嘗試。

因此,如果你是一線教師或校長,如果你是教育+AI領域的從業者;如果你是教育創新的探索者;如果你是對這個領域有所思考的在校生;如果您在教育遊戲化、STEM/STEAM、項目式學習、個性化學習等方面有獨到見解,期待你跟我們的讀者朋友分享,歡迎不吝投稿,我們將甄選有思想、有價值、具實用性的內容予以刊登。

優質原創首發稿件一旦選用,會視稿件質量,有一定稿費(40-80元/千字);還會根據公眾號閱讀量過萬、過5萬、過10萬等有不同級別額外獎勵。

目前,我們徵稿的欄目有:

1.《方法論》

:給讀者能用得上的實用方法。

包括課堂中具體的創新方法;教育+AI實踐中的有效方法;將遊戲化、項目式學習等融入教育的方法;幫助從業者高效管理日常工作、有效自我提升的方法等。

2.《聚焦一線》:關注教育一線。

包括當下發生的有關AI+教育和教育創新的一線探索。

3.《充電》:分享給讀者學習提升的乾貨。

包括AI教育、AI+教育、教育創新等方面的實用課程、書籍、學習經驗總結等。

4.《洞見》:分享在AI、AI+教育及教育創新領域的深邃思想與前瞻性觀點。

包括教育界、科技界的一線實踐者、資深專家大牛等對領域的思考與探索。

我們對稿件有一些要求,希望得到你的理解與支持:

1. 邏輯清晰,語言流暢,可讀性強;

2.所投文章應符合專欄主題,《方法論》《充電》應具有實用性、創新性;《洞見》應具有思想性、前瞻性;《聚焦一線》應具有實效性、啟思性。

3. 儘量減少錯別字,保證稿件質量。

4. 來稿字數在1000-2000最佳。

5. 我們在尊重作者的基礎上,保留對作品的刪減、修改權。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聯繫QQ: 3114334406

主題:請註明投稿、欄目和題目,如:【投稿】——【欄目】《文章標題》

正文:請勿用附件的形式投稿,請於正文處放置文章內容。

注:請留下您的個人簡介、聯繫方式、及微博地址,並請註明稿件是否原創首發。如果48小時內沒有收到回覆,您可以自行處理您的稿件。

如能附上個人照片及簡介更好,我們會在刊發時,對作者進行介紹。

我們很高興,能與你在AI+教育、教育創新以及終身學習的路上結伴同行!

愛你的 智能觀小夥伴

想知道AI加教育領域有哪些最新研究成果?

想要AI領域更多的乾貨?

請前往智能觀“找找看”。

想交流溝通,請加負責人微信:znglmym

編譯文章旨在幫助讀者瞭解行業新思想、新觀點及新動態,為原作者觀點,不代表智能觀觀點。

芬蘭教育取得成功的6個關鍵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