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留學心理問題獲重視 父母需肩負更多責任

隨著暑期來臨,又一批留學生即將踏上異國求學之路。記者與多位新生溝通後發現,心理輔導成為不少人行前教育的“必修課”。

海外留學心理問題獲重視 父母需肩負更多責任

圖片源於網絡

“父母一直在給我‘減壓’,讓我別有太多心理負擔,盡力就好。”即將於7月入讀澳大利亞悉尼大學的陳濤告訴記者,父母還反覆叮囑他,無論功課多忙,每週至少要和家裡聯繫兩次。

英國留學生李博旻則與父母一起,針對第一學期可能遇到的問題,制定了詳細的“新生攻略”。“初到陌生環境,困難肯定不少,相信我可以調整好心態、努力適應,”李博旻說。

“這些事例說明,留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已經引起了中國父母的重視,”美國艾德菲大學心理學教授陳李慧珍在連線採訪中表示。不過她也坦言,留學生活是一場馬拉松,意外、變數在所難免,作為留學生心理上最大的依靠,父母們依然任重道遠。

近年來,海外中國留學生數量持續增長,因心理問題引發的悲劇時有發生。今年5月,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大二學生Annie Wang自殺身亡,心理問題或為“元兇”;去年2月,同校中國留學生劉薇薇(Weiwei Liu,音譯)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其曾在個人微博坦白“自己是不堪重負的膽小鬼,無法承受生命給予的重量”;2017年10月,在美國猶他大學攻讀生物學博士的唐曉琳,於金門大橋躍下身亡,博士長期無法畢業、心理壓力過大被認為是她選擇輕生的原因。

久居美國的心理專家呂申香表示,語言障礙、課業負擔、文化衝擊、家庭壓力,以及少數人可能遭遇的種族歧視,都是誘發心理問題的因素。

呂申香認為,儘管遠隔重洋,父母依然要成為子女的“第一陪伴人”,定期聯繫、及時瞭解孩子的心理狀況。

“一直以來,諸如抑鬱症等精神類疾病,在某些中國父母的傳統印象裡,似乎是不願提及的禁忌,而這種影響作用於孩子身上,導致他們即使遇到心理不適,也更傾向於掩飾、剋制,這不利於問題解決。”呂申香說,父母一方面要扭轉刻板印象、正視心理疾病,另一方面,在與子女溝通時要格外“用心”,從細節中及時發現異狀。

北京留學服務行業協會會長桑澎則認為,父母們對待心理問題的重視程度仍需進一步提升,“千萬不要想當然以為,心理問題可以靠自身克服。”桑澎說,如果發現孩子出現心理問題,且安撫勸導無法見效,父母應儘快趕到孩子身邊,或視情考慮讓孩子回國休息、暫時休學,以防問題加劇。

除了留學期間應盡到的責任,專家們普遍認為,心理問題的預防工作應在子女出國前啟動。

桑澎建議,赴海外留學前,父母應藉助專業渠道,認真評估孩子的心理素質水平,以便預估新環境可能對孩子心理狀況產生的影響,並提早準備應對方法。

陳李慧珍指出,在選擇留學院校、專業時,父母們應更多尊重子女的意願。她說,美國學生擇校、擇業多源於個人興趣,而不少中國留學生仍由父母包辦,“並非自願的選擇會令留學生產生牴觸情緒,加重心理負擔。”

呂申香表示,在中學甚至更早階段,父母應有針對性地引導孩子培養興趣愛好,這有助於留學後儘早融入當地學生群體、更快熟悉學習生活環境,從而減少心理問題的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