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不去「石窩坑」里玩,你就虧了

早已聽影友說起過石窩坑,他們訴說時大都眉飛色舞,興奮之情溢於言表,好像作為攝影愛好者,沒到過石窩坑是很大的損失一樣。從那時起,我對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山村有了欣欣嚮往之情。

週末,終於有了閒暇,便呼朋引伴前往石窩坑村。盛夏七月天,驕陽如火,柏路生煙。逃離蒸籠般城市的決心和對石窩村殷切的嚮往混合發酵,使我們的車輪輕快許多。一路上見一條條阡陌踵接桑田,一片片玉米田初展新綠,田野佇足疇頭野花繽紛添錦繡,高崗遠眺碧野極目連青山,間有老叟荷鋤阡陌行,還有兒童嬉戲羊群間,一派祥和景象。過了鴨河水庫,樹木開始森鬱起來,楊柳榆槐楸楝杓柏都有,更有高杆月季搖曳在田畔房舍路邊。過小莊中橋右轉,南召特色便明朗起來,滿眼都是辛夷和玉蘭,油光肥碩的葉子里正開著花的是廣玉蘭。再向裡面走幾公里,岔路開始增多,林木更加茂密,帶路的影友秋之韻老師曾來過多次,這會兒也躑躅起來,幾次下車分析辨別判斷,艱難程度不亞於尋找桃花源。道路越發狹窄起來,窄得車輛通行都有點艱難。正手足無措間,看見遠處林間有人影,秋之韻老師早已認出此人,小跑上前,邊跑邊喊:“王大哥,我們是不是走錯了?”那神情,分明是回孃家媳婦兒看到了孃家人。“王大哥”扔掉鋤頭走出樹林,揮舞著手喊:“拐早了!你看你,回來這麼多次還記不住路?”那神情,恰似批評粗心的妹妹。這個小插曲讓我們一行人驀然有了歸鄉的親切感。

進村的村村通公路也不寬敞,蜿蜒曲折在大山的褶皺裡。這裡是九里山北麓的一道山谷,逶迤前行直通山頂,蒼翠的樹林間蒸蔚著淡青色的嵐氣。復前行,豁然開朗,土地開始平曠,屋舍儼然。中間低窪處橫窩著一個村莊,這就是石窩坑村了。村子不大,只有四五十戶人家,山溝中一澗泉溪水傾瀉而下,把村莊分為兩半,河西居住的為朱姓,河東居住的為王姓,無論王家朱家,房舍俱都是板石壘牆,黑瓦鋪頂,沿著地勢起伏緊緊湊湊地排列著,房後坡上是層層的梯田,錯落層疊著向山上鋪延,沒入在叢林霧靄之中。村莊雖不大,但浸潤著原始的古樸,小橋下流水低吟鶯語,山神廟、龍王廟雖小但凝重工整;空場上秸草堆垛,抱窩的母雞帶著絨球般雞雛扒尋著食物;碌石碾盤井臼一應俱全,靜靜地臥在歲月之中,安謐恬祥,無言地記載著歲月的變遷。

迎接我們入村的是兩株古樹,村莊形象代言人的兩棵古樹葉繁枝茂,一株是皂角樹,主幹挺拔,枝葉茂密,參天蔽日,顯得蒼勁雄偉。另一株是紫藤樹,主幹粗壯,虯乾枝椏橫斜盤繞,上端枝杈偎依著那棵皂角樹盤繞橫纏,藤蔓上長滿了大片翠綠的葉子。兩棵樹的樹根,部分裸露,盤根錯節的突兀著。如同一對久經風霜的老夫老妻彷彿就是村莊裡勞作的老人。

村裡的人非常熱情,招呼我們進屋吃早飯,並說農村早飯九點半,態度之真誠似乎不吃點,負了他們的盛情,就是真的見外了。走在石頭鋪成的小路上,兩邊石房、石牆、石埂、石橋、石桌、石磨、石碾、石臼寫意排列,要說有一星點現代氣息,恐怕要算路邊不仔細看幾乎看不到的電線了。老百姓利用周圍的山石砌成了這些房屋,儘管青苔斑駁,卻堅固依然,牆壁全都用板石壘起,泥皮封得嚴嚴實實,屋內井井有條,並不顯得狹窄潮暗,寬大院落裡連雞籠、狗窩、豬圈、牛棚都是石砌的。山裡人勤快,房前屋後栽李種棗,果實累累都垂到了房簷上。金黃的杏子不用踮腳就能摘幾個,吃到嘴裡酸掉大牙。村裡人忙解釋:這裡氣溫低,但光照強,看著黃了,其實還沒熟透呢!

中午飯是在村子裡的一個古樸的小飯店吃的。一聽介紹,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飯店竟還有不少值得驕傲之處,是好多節目的外景地,就是中央電視臺也光顧過好幾次呢!飯菜是一碟紅椒酸菜,幾個鹹鴨蛋,一碟鹽醋調蘿蔔絲,一碟糖蒜瓣,一碟韭花,一盤炒臘肉,一盤炒雞蛋,一盤炒新鮮香菇,店老闆怕“委屈”了“城裡人”,又上了一盆燉土雞。地鍋蒸的饅頭虛騰騰冒著熱氣,蘸著雞湯噴香撩人。山農粗飯,卻也抓人食慾,連帶去的模特也不再顧忌吃相了。飯店老闆是個有心人,坐在我們旁邊,描繪著他要開發旅遊的美好計劃,請教我們攝影者的意見建議。

飯後閒餘,信步繞村行走,喧囂遠遁,一時心靜如水,通透清澈。微風伴行,看樹影婆娑搖曳生姿;仰首望天,嘆湛藍幽深如新雨剛過;極目遠眺,賞蔚蔚嵐氣籠罩山巒,黛色輕抹,如新妝少婦的眉宇。王安石的詩“茅簷常掃淨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大概也就這個意境!置身於這濃厚的原始生態氣息中,竟有恍然隔世的感覺,城市生存的壓力感被清風滌盪殆盡, 管它會議調研,管它上傳下達,管它績效考評,我就是自然人我,當一天屬於我自己的我。人間有味是清歡。唯有心靜,才可以品出清歡;唯有淡定,才可以享受清歡。置身石窩坑,會讓你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歡樂!

返回的路我的思緒和車輪一樣高速旋轉:相當年這裡的祖輩農民們用石頭蓋房壘屋,打造器具,開荒種地,是何等的艱辛,在這個荒蕪人煙的山溝裡,憑著頑強的精神,艱苦創業,開拓生活,才有了石窩坑村穿越歲月的滄桑的幾百年歷史。而改革開放,經濟高速發展的幾十年間,村裡的年輕人大都那些離開故土住進高樓大廈,留下的幾乎都是耄耋老人,偶爾回村,儼然是休閒度假,倘若父母鶴逝,是否村莊就消亡了呢?這石窩坑村給後人的精神昭示能持續多久?

想著想著,忽覺想多了,與心一個莞爾。我都能大老遠跑來看上一天,從村莊走出的人,他們人至中年滿身傷時,那黑脊石屋,村落農舍,肯定就是所有走出村莊的遊子心靈家園,是鄉戀,是鄉情,是鄉愁。也許,飯店老闆開發旅遊的願景真的不錯!(攝影:秋之韻老師)

再不去“石窩坑”裡玩,你就虧了

山花掩映的民居

再不去“石窩坑”裡玩,你就虧了

愜意生活的山民

再不去“石窩坑”裡玩,你就虧了

玉米點綴出農家韻味

再不去“石窩坑”裡玩,你就虧了

玉米豐收

再不去“石窩坑”裡玩,你就虧了

千年古藤下,閒情話桑麻

再不去“石窩坑”裡玩,你就虧了

閒看花開花落

再不去“石窩坑”裡玩,你就虧了

北京的攝影家也來了

再不去“石窩坑”裡玩,你就虧了

作家們也來了

再不去“石窩坑”裡玩,你就虧了

南陽F6攝影俱樂部的攝影師

再不去“石窩坑”裡玩,你就虧了

賣山貨的老太太

再不去“石窩坑”裡玩,你就虧了

古樸山村吸引了許多來訪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